-
公开(公告)号:CN115259131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0718585.5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1B3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污泥制备多功能生物炭的绿色方法及该生物炭的应用,属于污泥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中通过将含水率相对较低的干化污泥粉末与过量的含氧离子的盐混合加热来热解污泥,或将干化污泥粉末加入到熔融的盐中热解,对热解产物酸洗或/和水洗除杂后得到生物炭。热解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物排放量相比于氮气保护热解过程极大程度地减少。所制备的生物炭的比表面积、碳原子含量、杂原子掺量均比氮气保护法制备的生物炭的更高,因此该生物炭除了具有更优异的吸附性能外,还具有类芬顿反应催化活性和氧还原电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5913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718585.5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1B3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污泥制备多功能生物炭的绿色方法及该生物炭的应用,属于污泥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中通过将含水率相对较低的干化污泥粉末与过量的含氧离子的盐混合加热来热解污泥,或将干化污泥粉末加入到熔融的盐中热解,对热解产物酸洗或/和水洗除杂后得到生物炭。热解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物排放量相比于氮气保护热解过程极大程度地减少。所制备的生物炭的比表面积、碳原子含量、杂原子掺量均比氮气保护法制备的生物炭的更高,因此该生物炭除了具有更优异的吸附性能外,还具有类芬顿反应催化活性和氧还原电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5185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838166.0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C02F9/00 , B01D53/72 , B09B3/70 , B08B15/04 , C02F103/06 , C02F1/38 , C02F1/44 , C02F101/20 , C02F1/52 , C02F1/04 , C02F101/16 , B09B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焚烧发电厂三废协同处置资源化的方法,属于三废处理与资源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渗滤液洗脱飞灰中的重金属与可溶性氯盐,采用烟气提供的绝氧环境,并对飞灰进行低温热水解,降解飞灰和烟气中的二噁英,并再次利用渗滤液对飞灰中残余重金属与可溶性氯盐进行深度洗脱,利用烟气中CO2对飞灰进行湿法矿化,使烟气中CO2对洗脱液中重金属进行沉淀分离,采用膜过滤与膜蒸发技术回收洗脱液浓液中KCl和NaCl。本发明将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垃圾渗滤液、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烟气进行协同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创造性的解决了高盐废水、固废资源化利用、烟气深度脱碳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1470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0542417.5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化水生生物运动行为对水质生态修复效果扰动规律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可循环流水实验平台、水质扰动影响因子监测系统,可循环流水实验平台包括顺直玻璃实验水槽、连接顺直玻璃实验水槽中进水水流扩散段和尾水槽的循环水管道、接至尾水槽的出水管道、伸入下沉蓄水池的供水管道,顺直玻璃实验水槽中部为水生生物扰动实验区。本发明通过可循环流水实验平台营造河流或湖泊中不同水动力条件,在水生生物扰动实验区利用水质扰动影响因子监测系统同步测定水生生物运动行为、水流紊动特性、浊度剖面分布、相关水环境参数以及水质扰动强度,解析水生生物行为‑水动力‑水质扰动的响应规律,为水体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161165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363988.8
申请日:2024-09-2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nventor: 周显 , 淦方茂 , 李家正 , 李啸 , 车同川 , 尤晟 , 陈霞 , 吕少辉 , 韩炜 , 范泽宇 , 蓝际荣 , 鲁麒 , 邓闪闪 , 周银军 , 郭超 , 邱金伟 , 吕兴栋 , 王媛怡 , 邱泽东 , 孟柯 , 王涌泉 , 荣浩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元高盐固废碱盐高韧砂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无害化与资源化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多元高盐固废碱盐高韧砂浆材料原料包括干粉砂浆材料、减缩剂、减水剂和纤维,纤维的掺加量为所述干粉砂浆质量的1.0~2.0%;所述干粉砂浆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陈化混合物28~40份、工业固废石膏10~15份、轻烧氧化镁5~8份、高铝水泥2~5份、橡胶粉3~8份、人工细砂30~40份;所述陈化混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飞灰50~70份和菱镁矿30~50份,还包括磷酸二氢铝溶液和磷石膏渗滤液,制得的多元高盐固废碱盐高韧砂浆材料具有强度高、韧性好、重金属稳定性能好等特点,可以用于市政、交通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16116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63988.8
申请日:2024-09-2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nventor: 周显 , 淦方茂 , 李家正 , 李啸 , 车同川 , 尤晟 , 陈霞 , 吕少辉 , 韩炜 , 范泽宇 , 蓝际荣 , 鲁麒 , 邓闪闪 , 周银军 , 郭超 , 邱金伟 , 吕兴栋 , 王媛怡 , 邱泽东 , 孟柯 , 王涌泉 , 荣浩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元高盐固废碱盐高韧砂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无害化与资源化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多元高盐固废碱盐高韧砂浆材料原料包括干粉砂浆材料、减缩剂、减水剂和纤维,纤维的掺加量为所述干粉砂浆质量的1.0~2.0%;所述干粉砂浆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陈化混合物28~40份、工业固废石膏10~15份、轻烧氧化镁5~8份、高铝水泥2~5份、橡胶粉3~8份、人工细砂30~40份;所述陈化混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飞灰50~70份和菱镁矿30~50份,还包括磷酸二氢铝溶液和磷石膏渗滤液,制得的多元高盐固废碱盐高韧砂浆材料具有强度高、韧性好、重金属稳定性能好等特点,可以用于市政、交通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01470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542417.5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化水生生物运动行为对水质生态修复效果扰动规律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可循环流水实验平台、水质扰动影响因子监测系统,可循环流水实验平台包括顺直玻璃实验水槽、连接顺直玻璃实验水槽中进水水流扩散段和尾水槽的循环水管道、接至尾水槽的出水管道、伸入下沉蓄水池的供水管道,顺直玻璃实验水槽中部为水生生物扰动实验区。本发明通过可循环流水实验平台营造河流或湖泊中不同水动力条件,在水生生物扰动实验区利用水质扰动影响因子监测系统同步测定水生生物运动行为、水流紊动特性、浊度剖面分布、相关水环境参数以及水质扰动强度,解析水生生物行为‑水动力‑水质扰动的响应规律,为水体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61175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0129309.5
申请日:2022-02-11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V20/13 , G06V10/82 , G06F16/29 , G06F17/18 , G06N3/0499 , G06N3/0985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水量负荷预测方法,包括: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间接估算城市居民区污水排放量;利用DEM数据及城市级降雨数据估算潜在汇水区的降雨汇水面积及汇水量;整合管网、截流井、调蓄池、污水厂水量监测数据,将污水排放量、汇水面积、汇水量及各项水量监测数据映射至统一地理空间网格,构建城市居民区合流制排水系统模型;利用最新多源遥感数据、降雨预报数据等,基于构建的模型预测各片区管网、截流井、调蓄池、污水厂水量负荷,开展预警工作;本发明对降雨时段的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监测并加以预警,协助开展调度工作,从而为城市相关设施的规划建设、雨污分流工程等提供参考,应对城市溢流污染事件。
-
公开(公告)号:CN115340194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210949361.5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3/34 , C02F11/143 , C02F11/122 , C02F11/13 , C02F11/10 , C02F1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污泥富铁生物炭和铜绿假单胞菌协同去除六价铬的方法,涉及环境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低温(300‑500℃)热解制备的富铁污泥生物炭和铜绿假单胞菌对Cr(VI)进行还原,培养一定时间后,在生物炭表面铁和铜绿假单胞菌分泌还原酶的共同作用下Cr(VI)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还原产物为Cr(III),且效果高于单一用生物炭或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本发明利用富铁污泥生物炭和铜绿假单胞菌协同去除六价铬具备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快速经济,无二次废物产生,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为六价铬去除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联合修复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3684906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0938488.2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邃系统排水结构及使用方法,它包括多组竖井,相邻两组所述竖井之间固定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位于竖井的下部,其中位于边缘处的所述竖井的内壁固定安装有U形管,所述U形管的一端位于竖井的内部,所述U形管的另一端位于竖井的外侧,同一垂线下所述U形管位于竖井内部一端的高度高于外部一端的高度,所述U形管的内部并位于竖井的外侧壁上安装有增压件,所述U形管的另一端延伸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的外侧安装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侧面延伸有分散件,所述分散件的轴心与排放管的轴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能够避免因排水而造成蓄水池池壁破裂的现象,能够在提高使用方便度的同时保证组装后的牢固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