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50187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1810302243.9

    申请日:2018-0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覆盖层边界线导入三维地形曲面模型;b.将覆盖层边界线沿竖直方向拉伸,再与地形曲面进行分割形成覆盖层上表面;c.提取覆盖层上表面边界;d.钻孔点导入三维地形曲面模型;e.钻孔点投影到覆盖层上表面;f.构建覆盖层下底面,使覆盖层下底面精确通过钻孔;g.添加虚拟钻孔;h.将覆盖层下底面与地形实体进行修剪生成覆盖层体;i.通过改变或增加钻孔点,使覆盖层体厚度随之相应改变。传统覆盖层模型中存在覆盖层下底面无法精确通过钻孔点,覆盖层模型精度无法保证,无法快速重构,重复性工作量大、建模过程繁琐的问题。本发明可快速自动更新,实现了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

    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50187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302243.9

    申请日:2018-0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覆盖层边界线导入三维地形曲面模型;b.将覆盖层边界线沿竖直方向拉伸,再与地形曲面进行分割形成覆盖层上表面;c.提取覆盖层上表面边界;d.钻孔点导入三维地形曲面模型;e.钻孔点投影到覆盖层上表面;f.构建覆盖层下底面,使覆盖层下底面精确通过钻孔;g.添加虚拟钻孔;h.将覆盖层下底面与地形实体进行修剪生成覆盖层体;i.通过改变或增加钻孔点,使覆盖层体厚度随之相应改变。传统覆盖层模型中存在覆盖层下底面无法精确通过钻孔点,覆盖层模型精度无法保证,无法快速重构,重复性工作量大、建模过程繁琐的问题。本发明可快速自动更新,实现了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

    利用三维模型快速求解岩层产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61513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910222524.8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三维模型快速求解岩层产状的方法,涉及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领域。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测量三个点的坐标及高程;步骤2:命名点1、点2、点3;步骤3:命名直线1、直线2、直线3;步骤4:三条直线充填成一个面,得到岩层层面;步骤5:创建点4;通过点4做平面1;通过点4和平面1做出矩形1;步骤6:将矩形1充填成面,与岩层层面相交,得到交线即为岩层走向线;步骤7:在草图中做与岩层走向线垂直的射线即为岩层倾斜线;步骤8:得到的投影为岩层倾向线,岩层倾向线所指示的方向即为岩层的倾向;步骤9:测量夹角,即为岩层的倾角;步骤10:将建模求解过程进行封装。本发明避免了繁琐的计算过程,不易出错。

    多层地下水位观测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655230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29248.5

    申请日:2015-0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地下水位观测方法,步骤如下:一、开设钻孔、取芯;二、确认含水层与隔水层;三、配备观测管、卡盘、碎石和黏性土;步骤四、确认观测管网眼区对准最深含水层,在网眼区与钻孔孔壁之间回填碎石,碎石层顶部设置卡盘,回填黏性土形成黏性土层,直至到达上一个含水层底部;步骤五、确认观测管网眼区对准上一个含水层,在网眼区与钻孔孔壁之间回填碎石,碎石层顶部设置卡盘,回填黏性土形成黏性土层,直至到达另一个含水层底部,依次循环;步骤六、对各个观测管分时段进行地下水位观测。本发明具有操作方便、能够真实有效地获取复杂地下水分布区域的多层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