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50187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1810302243.9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覆盖层边界线导入三维地形曲面模型;b.将覆盖层边界线沿竖直方向拉伸,再与地形曲面进行分割形成覆盖层上表面;c.提取覆盖层上表面边界;d.钻孔点导入三维地形曲面模型;e.钻孔点投影到覆盖层上表面;f.构建覆盖层下底面,使覆盖层下底面精确通过钻孔;g.添加虚拟钻孔;h.将覆盖层下底面与地形实体进行修剪生成覆盖层体;i.通过改变或增加钻孔点,使覆盖层体厚度随之相应改变。传统覆盖层模型中存在覆盖层下底面无法精确通过钻孔点,覆盖层模型精度无法保证,无法快速重构,重复性工作量大、建模过程繁琐的问题。本发明可快速自动更新,实现了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
-
公开(公告)号:CN108734782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524857.1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冯明权 , 韩旭 , 尹春明 , 罗登昌 , 张石虎 , 王启龙 , 巫玉皇 , 张少锋 , 李林 , 詹伟 , 潘坤 , 王锐 , 张丙先 , 张必勇 , 张召松 , 占艳平 , 冯进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ATIA三维地质模型属性信息的表达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建立CATIA三维地质模型,根据项目的需求及特点,梳理CATIA三维地质模型的属性信息;选择地质模型对象,提取CATIA三维地质模型对象零件的关键标识;通过二次开发的地质属性软件界面在对象零件的关键标识中添加、输入CATIA三维地质模型的属性信息;通过二次开发对文字和图像进行转换,然后保存在当前的模型零件中;重新打开三维地质模型,并运行二次开发的地质属性软件界面,点击获取CATIA三维地质模型对象后,对所有该对象的地质属性进行查询、编辑,并可对图像进行放大显示。本发明具有能实现对地质模型的地质属性信息的表达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961510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910172862.5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Inventor: 卢树盛 , 向能武 , 孙云志 , 胡坤生 , 谢礼明 , 张必勇 , 罗仁辉 , 李俣继 , 李爱国 , 郭峰 , 宋斌 , 杜胜华 , 何涛 , 马力刚 , 程方权 , 罗登昌 , 王胜波 , 李理 , 雷明 , 丁磊 , 孙韬 , 李迷 , 倪柱柱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重构技术的高切坡地质快速编录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无人机数据采集;步骤二:运动恢复结构;步骤三:点云数据后处理;步骤四:结构面识别及提取。本发明克服了现有传统地质编录工作效率低下和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成本高的问题;具有低成本、易操作、效果好、效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550187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302243.9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覆盖层边界线导入三维地形曲面模型;b.将覆盖层边界线沿竖直方向拉伸,再与地形曲面进行分割形成覆盖层上表面;c.提取覆盖层上表面边界;d.钻孔点导入三维地形曲面模型;e.钻孔点投影到覆盖层上表面;f.构建覆盖层下底面,使覆盖层下底面精确通过钻孔;g.添加虚拟钻孔;h.将覆盖层下底面与地形实体进行修剪生成覆盖层体;i.通过改变或增加钻孔点,使覆盖层体厚度随之相应改变。传统覆盖层模型中存在覆盖层下底面无法精确通过钻孔点,覆盖层模型精度无法保证,无法快速重构,重复性工作量大、建模过程繁琐的问题。本发明可快速自动更新,实现了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
-
公开(公告)号:CN103412967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40991.3
申请日:2013-08-06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Inventor: 郭麒麟 , 冯明权 , 马贵生 , 向能武 , 杨汉良 , 赵旻 , 陈文理 , 孙云志 , 石林 , 易名龙 , 苏小宁 , 殷先松 , 雷世兵 , 刘丽 , 冯建元 , 贾进科 , 冯建伟 , 巫玉皇 , 韩旭 , 张必勇 , 刘海峰 , 李小龙
IPC: G06F17/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外地质信息采集系统, 采用“平台化”思想设计,集成了项目管理模块、GPS模块、地质罗盘模块、图像系统模块、文字系统模块,将野外地质源分为点、线、面进行采集,并将地质点、断层点、水文点、钻孔、裂隙、实测地层剖面、坑槽等地质介质源的信息分别以野外地质信息采集卡模块片、Excel数据文件的形式进行输出,即满足了原始资料归档的要求,也实现了野外地质信息的直接利用,使室外与室内工作一体化,包括系统功能模块、野外地质信息采集卡模块、数据输出模块, 本发明系统采集野外地质信息快速、准确,通过提供快速的GPS定位、测量尺、量角器、地质罗盘等功能,提高了野外作业的效率及数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299270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25353.3
申请日:2014-09-30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Inventor: 郭麒麟 , 赵旻 , 陈文理 , 孙云志 , 石林 , 乔世范 , 蔡旭辉 , 冯建伟 , 邓争荣 , 吴树良 , 马丹璇 , 雷世兵 , 苏小宁 , 张必勇 , 刘海峰 , 钱骅 , 王正 , 许文龙 , 张安 , 程方权
IPC: G06T17/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库创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基于工程地质数据建立工程地质数据库;步骤二、采用计算机开发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出的插件嵌入工程地质数据库中;步骤三、将建模所需的工程地质数据自动成批量导入三维建模平台,生成地形模型和地质体模型;步骤四、利用地形模型和地质体模型合成三维地质模型。本发明具有效率高、精度高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三维建模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961513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910222524.8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三维模型快速求解岩层产状的方法,涉及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领域。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测量三个点的坐标及高程;步骤2:命名点1、点2、点3;步骤3:命名直线1、直线2、直线3;步骤4:三条直线充填成一个面,得到岩层层面;步骤5:创建点4;通过点4做平面1;通过点4和平面1做出矩形1;步骤6:将矩形1充填成面,与岩层层面相交,得到交线即为岩层走向线;步骤7:在草图中做与岩层走向线垂直的射线即为岩层倾斜线;步骤8:得到的投影为岩层倾向线,岩层倾向线所指示的方向即为岩层的倾向;步骤9:测量夹角,即为岩层的倾角;步骤10:将建模求解过程进行封装。本发明避免了繁琐的计算过程,不易出错。
-
公开(公告)号:CN103412967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310340991.3
申请日:2013-08-06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Inventor: 郭麒麟 , 冯明权 , 马贵生 , 向能武 , 杨汉良 , 赵旻 , 陈文理 , 孙云志 , 石林 , 易名龙 , 苏小宁 , 殷先松 , 雷世兵 , 刘丽 , 冯建元 , 贾进科 , 冯建伟 , 巫玉皇 , 韩旭 , 张必勇 , 刘海峰 , 李小龙
IPC: G06F17/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外地质信息采集系统,采用“平台化”思想设计,集成了项目管理模块、GPS模块、地质罗盘模块、图像系统模块、文字系统模块,将野外地质源分为点、线、面进行采集,并将地质点、断层点、水文点、钻孔、裂隙、实测地层剖面、坑槽等地质介质源的信息分别以野外地质信息采集卡模块片、Excel数据文件的形式进行输出,即满足了原始资料归档的要求,也实现了野外地质信息的直接利用,使室外与室内工作一体化,包括系统功能模块、野外地质信息采集卡模块、数据输出模块,本发明系统采集野外地质信息快速、准确,通过提供快速的GPS定位、测量尺、量角器、地质罗盘等功能,提高了野外作业的效率及数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4790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215960.1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岩体块体分析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岩体进行扫描,获取具有RGB值的点云;将点云导入专业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利用产状面模板或在三维激光点云上提取不共线的三个点,对岩体结构面进行快速识别;岩体结构面识别完成后将结构面延伸后进行相互切割形成定位或半定位三维块体;块体的空间位置及规模确定后,可对块体进行分析,指导工程支护设计。本发明具有快速、精确识别岩体结构面,识别过程简单易操作,实用性强,能指导工程支护设计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655230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29248.5
申请日:2015-01-21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Inventor: 王启国 , 严应征 , 井增虎 , 罗小杰 , 陈连军 , 占学道 , 向能武 , 汤尧俊 , 杨汉良 , 林仕祥 , 祐卫华 , 张庆峰 , 张必勇 , 黄振伟 , 刘高峰 , 吴树良 , 程心意
IPC: G01F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地下水位观测方法,步骤如下:一、开设钻孔、取芯;二、确认含水层与隔水层;三、配备观测管、卡盘、碎石和黏性土;步骤四、确认观测管网眼区对准最深含水层,在网眼区与钻孔孔壁之间回填碎石,碎石层顶部设置卡盘,回填黏性土形成黏性土层,直至到达上一个含水层底部;步骤五、确认观测管网眼区对准上一个含水层,在网眼区与钻孔孔壁之间回填碎石,碎石层顶部设置卡盘,回填黏性土形成黏性土层,直至到达另一个含水层底部,依次循环;步骤六、对各个观测管分时段进行地下水位观测。本发明具有操作方便、能够真实有效地获取复杂地下水分布区域的多层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