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9988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710408.8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B01D29/27 , B01D29/94 , C02F11/121 , C02F11/14 , C02F11/0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土工管袋结构、土工管袋装置以及淤泥脱水系统,该土工管袋结构包括支架本体以及用于充灌淤泥的土工袋;土工袋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柔性连接件,支架本体上设置有与柔性连接件匹配的固定位,土工袋通过柔性连接件与支架本体连接在一起,且与支架本体相对固定;土工袋的顶部为敞口,支架本体能绕一水平轴线在预设角度内摆动,以带动土工袋转动,使土工袋内的固结泥从敞口排出。通过将支架本体旋转至预设角度,就可以使土工袋内的固结泥从土工袋的敞口处排出,即,无需对土工袋进行破袋处理就可以将固结泥排出。基于此,本公开提供的土工管袋结构可以重复使用,节省工序和成本,绿色环保,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360323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709286.0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恢复水体生态环境的复合砖,包括复合砖本体和复合层,所述复合砖本体用于增加所述复合砖的结构强度,所述复合层覆盖在所述复合砖本体外侧,所述复合层包括石料和微生物组合物,所述复合层用于为所述微生物组合物提供栖息场地,所述微生物组合物用于净化水体。本公开通过设置复合砖本体,使得复合砖具有一定的强度,在使用中不易损坏;通过在复合砖本体外侧附着复合层,并将复合层包含石料和微生物组合物,石料可以增加复合层的孔隙率,使得水体能够更容易的渗透进复合层,微生物组合物可以将渗透进复合层的水体进行净化,以实现微生物对水体的净化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35925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73303.9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纳米气泡强化藻水分离的方法,包括将纳米气泡发生设备在气浮池原位产生纳米气泡引入藻水气浮过程,同时结合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的絮凝除藻材料来提高藻水分离的效率;将纳气泡气浮代替传统的气浮过程,提升传质效果,减少占地面积,同时由于纳米气泡溃灭时能产生大量活性自由基,氧化效果增强,实现同步消减蓝藻破裂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且纳米气泡安全无污染,可大大降低能耗和药耗,同时结合生态安全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进一步提高藻水分离的效率,降低藻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40361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071082.X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宁夏长城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济南大学
IPC: C07F7/28 , C02F1/54 , C02F101/30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钛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有机钛盐絮凝剂由N‑N二甲基乙醇胺和1‑溴十八烷反应生成季铵盐后,与四氯化钛反应后得到;所述N‑N二甲基乙醇胺、1‑溴十八烷和四氯化钛的摩尔比为1:1:1。本发明通过将1‑溴十八烷、N‑N二甲基乙醇胺和四氯化钛反应合成絮凝剂。制备出的絮凝剂依然保留着钛盐絮凝剂的水解‑聚合特性,可以去除胶体和悬浮颗粒类污染物,同时通过反应絮凝剂分子结构上嫁接的季铵盐可对小分子类有机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同时,由于引入了季铵盐基团,它又可以表现出良好的消毒杀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61982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709273.3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土工袋具有进口,灌装用的输泥管的出口穿过进口并延伸至土工袋内,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包括分流板以及固定带;固定带的一端与分流板连接,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在土工袋的内壁上,以将分流板固定在土工袋内;分流板设置在出口的下方,分流板的朝向出口的一面形成为导流面,且导流面的面积大于出口的面积,以使导流面对经出口排出的液体进行分流。通过在出口的下方设置分流板,能够对经出口排出的液体进行分流,从而避免了输泥管出口处的水压直接冲击土工袋底部的污泥絮体而对沉淀的污泥絮体形成扰流的缺陷,有利于絮体沉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土工袋的絮凝脱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49577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82309.4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临沂中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11/122 , C02F1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浓缩深度脱水干化一体化处理装置,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板和水槽,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设置干化装置本体,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靠近中心处设置除水组件。该一种污泥浓缩深度脱水干化一体化处理装置,在造纸行业污泥处理的过程中,首先将污泥和水混合物通过外部的输送系统输送至污泥处理仓的内部,通过搅拌将污泥中的塑料颗粒物浮到水面,通过过滤板将污泥中的塑料物质滞留在过滤板的表面,进而实现了将污泥中的塑料制品分离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污泥浓缩干化装置处理污泥时管道容易被堵塞导致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0322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718248.1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净化装置及安装方法。其中河道净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河道的硬质驳岸上的悬挂部件,悬挂部件靠近硬质驳岸的顶部设置,悬挂部件具有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槽,种植槽的内部铺设混合基质,植物的根部种植在混合基质中,植物的茎叶分布在硬质驳岸的表面。使用时,只需在靠近硬质驳岸的顶部的位置设置一排悬挂部件即可,然后将植物种植在悬挂部件的种植槽中,通过混合基质、植物的根部和附着在植物根部的微生物形成微环境,能够去除氮、磷等污染物,从而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增强了河道生态修复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59988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710408.8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B01D29/27 , B01D29/94 , C02F11/121 , C02F11/1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土工管袋结构、土工管袋装置以及淤泥脱水系统,该土工管袋结构包括支架本体以及用于充灌淤泥的土工袋;土工袋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柔性连接件,支架本体上设置有与柔性连接件匹配的固定位,土工袋通过柔性连接件与支架本体连接在一起,且与支架本体相对固定;土工袋的顶部为敞口,支架本体能绕一水平轴线在预设角度内摆动,以带动土工袋转动,使土工袋内的固结泥从敞口排出。通过将支架本体旋转至预设角度,就可以使土工袋内的固结泥从土工袋的敞口处排出,即,无需对土工袋进行破袋处理就可以将固结泥排出。基于此,本公开提供的土工管袋结构可以重复使用,节省工序和成本,绿色环保,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364005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110858436.4
申请日:2021-07-28
Applicant: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G01N1/1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底泥收集装置,包括容置箱、挡流组件、截留组件以及浮排;容置箱的外壁两侧均连接一个浮排,浮排用于漂浮在河流的水面上,容置箱设于河流的底部,浮排用于定位底泥收集装置;容置箱的顶部具有可供河水进入的入口,以使进入至容置箱内的河水中悬浮的底泥沉积在容置箱内,进而收集河水中悬浮的底泥,避免底泥受到扰动时悬浮而释放磷,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且挡流组件设于容置箱内用于防止容置箱内的水体扰动,以避免水体扰动后沉积在容置箱底部的底泥受到水流扰动再次悬浮释放磷。截留组件连接于容置箱上,截留组件可以对水流进行阻挡以降低水流的速度,避免水体扰动,且截留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吸附孔,可以吸附河水中悬浮的底泥进行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1549033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15253.4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东阳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质改造;(2)水体立体生态工程修复;(3)水上景观提升;(4)整体生态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本发明通过沉水植物以构建“水下森林”的景观;投放水生生物,完善水下食物链工程;投放浮游生物,控制蓝藻水华;水上立体生态浮岛上种植水生植被和景观装置共同打造“水上公园”。实现了“沉水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构建水下生态系统修复和水面整体景观的营造,明显改善水体水质,透明度达2.0m以上,水质提升至Ⅱ类水质标准以上,彻底消除蓝绿藻的富营养化水体,长期保持水体清澈见底的效果,实现“水上公园”和“水下森林”相照应的立体景观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