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霍尔式空挡位置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2384263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334911.4

    申请日:2011-10-31

    Inventor: 祝小辉 刘志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霍尔式空挡位置传感器,包括空挡传感器组件和磁性组件,空挡传感器组件包括壳体及安装在壳体内的霍尔元件,空挡传感器组件固定在变速器箱体上,磁性组件包括磁体元件和安装件,磁性组件通过弹性销固定在换挡轴上,磁体元件与霍尔元件相对设置,确保霍尔元件可感应磁体元件转动过程中磁力线变化。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减少油耗和废气排放,尤其是车辆在城市拥挤的路段中运用。

    动力传动系统及行驶设备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5297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951577.X

    申请日:2023-07-3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行驶设备,动力传动系统包括:第一输入轴;发动机,与第一输入轴固定连接;第一电机,与第一输入轴固定连接;第二输入轴;第二电机,与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中间轴,与第一输入轴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一输入轴在转动方向可转动地连接;第一传动组件与中间轴固定连接;第二传动组件;第二输入轴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与中间轴连接;同步器,设置于第一输入轴;同步器具有与第一传动组件连接的连接状态或与第一传动组件间隔设置的断开状态。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通过发动机能够增加动力传动系统的应用场景;通过电机能够满足排放要求;从而大大地提高动力传动系统的适应能力。

    差速器及汽车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479364U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20167838.9

    申请日:2024-01-2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差速器及汽车,包括差速器壳体和行星齿轮轴,差速器壳体具有第一轴孔;行星齿轮轴插设于第一轴孔中,行星齿轮轴具有齿轮配合部,行星齿轮轴的外表面具有延伸至齿轮配合部的第一油槽。本申请在行星齿轮轴的外表面上设置延伸至齿轮配合部的第一油槽,当润滑油被溅射或流动至行星齿轮轴的外表面时,可以顺着第一油槽进入齿轮配合部,从而对行星齿轮和行星齿轮轴之间的摩擦副进行润滑和冷却,提升对行星齿轮和行星齿轮轴的润滑效果,提升差速器、传动系统和减速箱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一种差速器壳体及其差速器总成

    公开(公告)号:CN222334423U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20288887.8

    申请日:2024-02-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速器壳体及其差速器总成,其中差速器壳体包括壳体,壳体上分别开设有贯通内腔且轴线相互垂直的半轴孔和行星轴安装孔,内腔的内壁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半轴齿轮的沉台,半轴孔的一端设有第一油道,半轴孔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油道,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之间设有用于环绕半轴轮端的储油腔,开设在沉台表面上且连通第二油道的第三油道,以及开设在沉台的外周并连通第三油道的第四油道;内腔的内壁上还开设有分别连通行星轴安装孔和窗口的第五油道。本实用新型解决目前差速器内部润滑系统在润滑油量减少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润滑效果的问题,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润滑油量,实现了各部件之间的配合面的润滑和冷却作用。

    一种轴承组件及变速器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943014U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20202171.1

    申请日:2024-01-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轴承组件及变速器,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限位卡簧并圈失效的问题,该轴承组件包括环状轴承座、轴承和限位卡簧,环状轴承座的内壁面上环绕其中心轴线设置有第一环槽,第一环槽沿环状轴承座的径向的开口尺寸逐渐增大,轴承设置在环状轴承座内,轴承包括外圈,外圈的外壁上环绕其中心轴线设置有第二环槽,第二环槽沿轴承的径向的开口尺寸逐渐增大,限位卡簧包括套设部,套设部设置在外圈与环状轴承座之间,套设部环绕轴承的中心轴线设置,且限位卡簧在无外力作用下,套设部靠近环状轴承座的部分位于第一环槽内,且与第一环槽内的侧壁面贴合,套设部靠近轴承的部分位于第二环槽内,且与第二环槽内的侧壁面贴合。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变速器上的空档传感器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1190781Y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820098116.3

    申请日:2008-04-22

    Inventor: 廖万斌 刘志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9/68 F16H2059/68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变速器上的空档传感器安装结构,所述空档传感器装配在变速器换挡箱后侧面上的凸台中,前端通过凸台的中心孔伸进变速器换挡箱内,在变速器换挡箱内的换档轴上安装有换档限位座,换档限位座上加工有空档凸轮,空档传感器前端的传感器探头与换档限位块上的空档凸轮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传感器探针垂直于做为换档限位座旋转中心的换档轴,传感器后端通过信号线接口与整车线束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可靠性好,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型手动档车型采集空档信号的需要。

    电驱动力传动总成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21250609U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20123473.X

    申请日:2024-01-17

    Inventor: 池禹成 刘志华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机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驱动力传动总成及汽车。电驱动力传动总成包括驱动电机和差速器,差速器包括第一太阳齿轮、第一行星齿轮、第一输出轴、第二太阳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第二输出轴和第一行星架,第一行星齿轮同时与第一太阳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啮合,第二行星齿轮同时与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一行星齿轮啮合,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共用第一行星架,第一行星架与转子固定连接。差速器设置于驱动电机的转子内部,优化了电驱动力传动总成的结构布局,充分利用了驱动电机的内部空间,使得结构空间紧凑布置,并且由于差速器直接与转子连接,位于动力的输入端,差速器所需要承载扭矩较小,可以实现差速器的小型化。

    差速器总成试验台架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982685U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22856205.7

    申请日:2023-10-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差速器总成试验台架及装置,差速器总成试验台架包括线性作动器和扭矩转换力臂,线性作动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伸缩杆,扭矩转换力臂的第一端与伸缩杆相连,扭矩转换力臂的第二端用于与差速器总成相连;伸缩杆上设置有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线性作动器的推力值,位移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线性作动器的位移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线性作动器和扭矩转换力臂的设置,能够满足大扭矩测试需求。

    一种输入轴总成润滑结构和混动变速器

    公开(公告)号:CN219062381U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20147402.9

    申请日:2023-0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入轴总成润滑结构,包括变速器壳体、电机输入轴、发动机输入轴和离合器轴,变速器壳体的壳壁内设有壳体油道,电机输入轴内设有电机输入轴油道,发动机输入轴内设有发动机输入轴油道,离合器轴内设有离合器轴油道,壳体油道、电机输入轴油道、发动机输入轴油道和离合器轴油道依次连通构成润滑油道;电机输入轴的左端部与变速器壳体的壳壁之间设有第一出油间隙,电机输入轴和发动机输入轴之间设有第二出油间隙,发动机输入轴和离合器轴之间设有第三出油间隙,电机输入轴上设有第一出油孔,离合器轴上设有第二出油孔。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混动变速器。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润滑效率,简化了润滑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

    一种变速器的铰接式换挡操纵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01666358U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20132822.2

    申请日:2010-03-16

    Inventor: 王艳军 刘志华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变速器的铰接式选换挡操纵机构,其是在传统的换挡操纵机构的基础上在换挡转臂和换挡拉索之间增加了一换挡铰接机构,该机构由两个刚性连接的构件组成,该机构用轴连接在箱体上,该机构可绕轴转动,该机构的一端通过销轴或球铰链连接在换挡转臂的上端,另一端固定连接换挡拉索,这样,在整车布置困难时,根据整车布置需求,通过合理设计换挡铰接机构,就能有效避免零部件之间装配干涉,有利于改善换挡拉索走向,从而提高变速器的换挡品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