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27669B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510885878.2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G08G1/16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防撞预警算法,根据自车位置、速度信息与其他车辆的位置、速度信息计算两车是否存在碰撞危险。该方法基于DSRC的车辆通信,相互通信的两车各自携带一个车载设备,车载设备发送自车的位置速度信息和接收通信范围内的其他车辆的位置速度信息。本发明依赖于DSRC通信协议中的BSM消息,规范性强,DSRC推广后,该方法也可大量应用,适用于未来DSRC通信的车联网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6023649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610471545.X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G08G1/16 , G08G1/0967 , G08G1/09 , G08G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WAVE通信的行人闯红灯警示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行人闯红灯警示信息发送装置和行人闯红灯警示信息接收装置,两者通过WAVE通信。所述行人闯红灯警示信息发送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一定位模块、摄像头图像采集模块、WAVE发送模块、存储模块;所述行人闯红灯警示信息接收装置包括第二控制模块、第二定位模块、WAVE接收模块、报警模块和车载OBD模块。本发明的基于WAVE通信的行人闯红灯警示系统及其方法有效避免了车辆驾驶者由于视距范围受限、驾驶疲劳而无法及时发现前方行人闯红灯的情况,保证驾驶者有足够的时间应对前方行人闯红灯的状况,以及非常紧急情况下车辆自动减速及刹车,从而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且结构简单,易于与现有智能交通系统相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106131111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14332.3
申请日:2016-06-14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车联网的改进4S服务系统,属于车联网服务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车载OBD数据获取层、后台服务器和手机应用或车载终端应用;该系统包括个人车主和企业两种模式,方便个人车主和企业客户实时监测车辆状态,提高行车安全,通过DSRC无线通信协议加强车车之间信息互联;同时使车辆的保养维护更加方便高效;提高企业车队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此外,也使4S店能够更加了解车辆的历史保养和检修信息,提出更加适合每一位车主的针对性保养和维护方案,同时能够在客户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高效的提供服务,进而提高4S店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5427669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885878.2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G08G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G1/161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防撞预警算法,根据自车位置、速度信息与其他车辆的位置、速度信息计算两车是否存在碰撞危险。该方法基于DSRC的车辆通信,相互通信的两车各自携带一个车载设备,车载设备发送自车的位置速度信息和接收通信范围内的其他车辆的位置速度信息。本发明依赖于DSRC通信协议中的BSM消息,规范性强,DSRC推广后,该方法也可大量应用,适用于未来DSRC通信的车联网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6023649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471545.X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G08G1/16 , G08G1/0967 , G08G1/09 , G08G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G1/166 , G08G1/01 , G08G1/091 , G08G1/0967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WAVE通信的行人闯红灯警示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行人闯红灯警示信息发送装置和行人闯红灯警示信息接收装置,两者通过WAVE通信。所述行人闯红灯警示信息发送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一定位模块、摄像头图像采集模块、WAVE发送模块、存储模块;所述行人闯红灯警示信息接收装置包括第二控制模块、第二定位模块、WAVE接收模块、报警模块和车载OBD模块。本发明的基于WAVE通信的行人闯红灯警示系统及其方法有效避免了车辆驾驶者由于视距范围受限、驾驶疲劳而无法及时发现前方行人闯红灯的情况,保证驾驶者有足够的时间应对前方行人闯红灯的状况,以及非常紧急情况下车辆自动减速及刹车,从而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且结构简单,易于与现有智能交通系统相融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