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06617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1910435798.5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M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移动式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的一体化风洞,包括风洞流道,风洞流道内设有模拟试验区,模拟试验区的一侧侧面上设有模拟试验通孔,模拟试验通孔上安装设有模拟风口二维平面移动装置;模拟风口二维平面移动装置包括覆盖在模拟试验通孔上的软质遮挡带,软质遮挡带上设有模拟风口,且软质遮挡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其移动并使模拟风口在模拟试验通孔区域内做二维平面移动的模拟风口移动机构;模拟风口移动机构包括用于收放卷软质遮挡带的收放卷辊和用于驱动收放卷辊沿其轴向方向移动的轴向移动机构;还包括与模拟风口同步移动的模拟器安装架,模拟器安装架上安
-
公开(公告)号:CN114595643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12742.5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多点测风仪和微尺度稳态模拟的高分辨率山地风场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单点迭代方法,求解每个风速计的实测数据的入流风向角;2)根据入流风向角,按照对数率风剖面得到入流风速;3)利用入流风速计算得到风场内的速度并插值得到每个风速计所在位置处的速度;4)采用PI控制法迭代优化,计算误差,判断误差e是否满足收敛条件:若是,则停止迭代,以当前迭代步对应的入流风速确定风剖面作为风场的入流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5);5)引入PI控制参数,得到第n次迭代的入流风速:6)令n=n+1,循环执行步骤3)。本发明通过耦合多点测风仪和微尺度稳态模拟,迭代优化得到与实测匹配的入流风向角以及风剖面的形状,使实测风场和模拟风场相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0132525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10436514.4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试验模型结构安装在波浪槽内;2)开启风洞风机,在风洞流道内形成设定流速的背景风,并测量生成的背景风的流场特性;3)开启波浪槽并在波浪槽内形成设定方向和大小的波浪,并测量试验模型结构在背景风和波浪共同作用下受到的载荷;4)启动下击暴流模拟器,并设定下击暴流模拟器的移动路径,利用下击暴流模拟器移动装置驱动下击暴流模拟器移动,并使下击暴流模拟器的移动路径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经过试验模型结构;5)测量背景风作用下耦合的波浪与移动状态下的下击暴流的风场特性和试验模型结构在不同的下击暴流风场距离条件下受到的耦合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0006624B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435839.0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景风与移动龙卷风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试验模型结构安装在试验台上;2)开启风洞风机,在风洞流道内形成设定流速的背景风,待背景风风场特性稳定后,测量生成的背景风的流场特性;3)启动龙卷风模拟器模拟设定风力大小的龙卷风,并设定龙卷风模拟器的移动路径,利用龙卷风模拟器移动装置驱动龙卷风模拟器移动,并使龙卷风模拟器的移动路径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经过试验模型结构;4)测量背景风与移动状态下的龙卷风耦合后的风场特性和试验模型结构在不同的龙卷风风场距离条件下受到的耦合载荷。能够更好地研究在龙卷风和背景风耦合作用下的风场特性和耦合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0006617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435798.5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M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移动式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的一体化风洞,包括风洞流道,风洞流道内设有模拟试验区,模拟试验区的一侧侧面上设有模拟试验通孔,模拟试验通孔上安装设有模拟风口二维平面移动装置;模拟风口二维平面移动装置包括覆盖在模拟试验通孔上的软质遮挡带,软质遮挡带上设有模拟风口,且软质遮挡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其移动并使模拟风口在模拟试验通孔区域内做二维平面移动的模拟风口移动机构;模拟风口移动机构包括用于收放卷软质遮挡带的收放卷辊和用于驱动收放卷辊沿其轴向方向移动的轴向移动机构;还包括与模拟风口同步移动的模拟器安装架,模拟器安装架上安装设有用于模拟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的二合一模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489690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0503701.1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6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列多风机尾流平均风速和湍流度指数叠加模型,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平均风速和湍流度的计算:通过SOWFA进行串列多风机尾流的高精度数值模拟,获取没有风机影响时,风场在轮毂高度的平均来流风速和湍流度;采用Ishihara‑Qian单风机尾流模型计算出第i台风机的单风机尾流平均风速和单风机湍流度;计算提取前一台风机后的,当前风机所处位置处,风轮直径范围内的风机的工作风速和工作湍流度;再根据指数叠加模型计算第二台风机之后的第i台风机的尾流实际平均风速和实际湍流度。本发明可以计算出多风机尾流区域的平均风速和湍流强度,计算结果可为风场布局优化,提升风场的发电效率和降低风机疲劳荷载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013252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1910436513.X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背景风作用下波浪和移动下击暴流耦合的风洞,包括:风洞流道;风洞风机;波浪槽;下击暴流模拟装置,用于模拟移动状态下的下击暴流;风洞流道的顶面设有位于波浪槽上方的模拟试验通孔,模拟试验通孔上安装设有二维平面移动装置;二维平面移动装置包括覆盖在模拟试验通孔上的软质遮挡带,软质遮挡带上设有模拟风口,且软质遮挡带的两端分别设有模拟风口移动机构;模拟风口移动机构包括用于收放卷软质遮挡带的收放卷辊和用于驱动收放卷辊沿其轴向方向移动的轴向移动机构;下击暴流模拟装置包括与模拟风口同步移动的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上安装设有用于模拟下击暴流的下击暴流模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0031178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1910435820.6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M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的一体化风洞,包括风洞流道,风洞流道上设有模拟风口,且模拟风口外设有模拟装置;模拟装置包括中心风道、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中心风道内安装设有模拟风机;第一导流风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与模拟风机的出风端与进风端相连通,且第一导流风道的进风端与模拟风机的出风端之间设有第一阀门;第二导流风道的进风端与模拟风机的出风端相连通,且第二导流风道的进风端与模拟风机的出风端之间设有第二阀门;中心风道上设有位于模拟风机进风端与第一导流风道的出风端之间的第二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上设有第三阀门;中心风道上设有位于第二进风通道与第一导流风道的出风端之间的第四阀门。(56)对比文件方智远;李正良;汪之松.风暴移动对下击暴流风场特性的影响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19,(第06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643255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86363.5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13 , G06F18/23213 , G01M9/08 , G01M9/02 , G06F111/10
Abstract: 一种用于复杂山地地形中风敏感结构风荷载确定的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耦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以风敏感结构物为中心,建立数值风洞仿真模型,开展CFD数值模拟,得到结构拟建设位置处的大气边界层风场环境特征;步骤二: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法,将各个风向角下拟合得到的粗糙度指数聚类为若干类;步骤三:采用被动模拟装置在风洞实验室中模拟复现;步骤四:选取风敏感结构物及设定范围内的山地地形加工制作几何缩尺模型,将风敏感结构物制作为刚性测压模型,将山地地形模型制作为只模拟气动外形的刚性模型;考虑近场范围内的地形微尺度效应,在被动模拟得到的大气边界层风场中开展刚性模型测压试验,得到风敏感结构物的风压试验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93579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438814.4
申请日:2022-11-17
IPC: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处理风速时空信息的多点风速预测模型,通过设置依次连接的模块A、模块B、模块C和模块D,利用模块A中的1×1卷积的3DCNN层Ⅰ特征通道FI维度的扩展,仅增加了特征通道的维数,并没有对空间与时间维度进行信息提取,可以尽可能的保存原始输入数据的时间与空间信息;如此,通过模块B中的两个ResNet‑ConvLSTM模块可更完整地同时捕捉数据中蕴含的非线性时空信息;模块C的第一个permute/reshape层调换时间维度与特征通道维度,两个1DCNN层用于对时间维度升维和降维,使时间步长符合预测步数K,第二个permute/reshape层将数据维度调换为原始数据;最后利用模块D中的3DCNN层Ⅱ将特征通道回复为输出特征通道的个数FO,从而最终得到预测结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