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14026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810411224.X
申请日:2018-05-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N27/416 , G09B23/24
Abstract: 电化学教学或试验设备及其组装方法。该设备包括:电解槽体,槽体正面形成有锥面电解液容纳槽,槽体反面形成有工件容置腔,其中电解液容纳槽通过在其锥缩端形成的通孔与工件容置腔连通,并且电解槽体上形成有外螺纹;导电压头,包含压接基体和杆接头,压接基体与杆接头由相同金属材料一体制成;封盖,具有盖顶和围绕盖顶垂直延伸的筒壁,其中盖顶设有开口,并且封盖的筒壁设置有与上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以及区域限定环。本发明结构新颖独特,通过将电解液容纳槽与工件容置腔流体连通地分隔开且又一体形成,利用区域限定环来选择合适大小的待处理表面区域,从而实现了对试验对象感兴趣区域的选择性快速处理,将材料浪费降低至最低限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611682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424555.7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高性能n型多孔硅的制备方法,包括:分别采用丙酮、无水乙醇、氢氟酸溶液、由NH3·H2O、H2O2和H2O组成的碱洗液、以及由HCl、H2O2和H2O组成的酸洗液浸泡处理单晶硅片;再使用氢氟酸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的电解液体系对单晶硅片进行电化学阳极氧化,同时用碘钨灯照射电解槽;将经阳极氧化处理后所形成的多孔硅从电解槽中取出后清洗;紧接着再将多孔硅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多孔硅性能优良,具有孔隙率和膜厚高、表面均匀性好的特点。本发明反应条件简单,对周围环境、温度要求不高,具有成本低、流程短、操作简便,其复合含能材料能量更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137022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111452138.1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板上芯片热流密度监测的基于印刷电路板(PCB)工艺的热电堆型热流密度传感器(HFS),以PCB的FR4基板作为热阻层,通过在PCB基板两面加工多对并行错位布置的铜导线后,再在铜导线中线一侧镀镍构成镍包铜的导线构成多个热电偶。并通过过孔串联热电偶构成均匀分布于热阻层两侧的热电堆。其中基板两侧镍包铜导线的镍层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分别构成热结点与冷结点。由于铜导线和铜镀镍导线构成的热电堆的冷热结点所在的FR4两侧存在温度梯度,根据塞贝克效应可知,热电堆将会产生正比于与FR4两侧温差的热电势,通过信号获取电路获取热电势即可实现热流密度传感。该热电堆型热流密度传感器具有方便灵活地嵌入在电子系统中的潜力,在尽可能小地影响下电子系统温度场的前提下,完成对芯片等电子器件的热流密度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13702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52138.1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板上芯片热流密度监测的基于印刷电路板(PCB)工艺的热电堆型热流密度传感器(HFS),以PCB的FR4基板作为热阻层,通过在PCB基板两面加工多对并行错位布置的铜导线后,再在铜导线中线一侧镀镍构成镍包铜的导线构成多个热电偶。并通过过孔串联热电偶构成均匀分布于热阻层两侧的热电堆。其中基板两侧镍包铜导线的镍层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分别构成热结点与冷结点。由于铜导线和铜镀镍导线构成的热电堆的冷热结点所在的FR4两侧存在温度梯度,根据塞贝克效应可知,热电堆将会产生正比于与FR4两侧温差的热电势,通过信号获取电路获取热电势即可实现热流密度传感。该热电堆型热流密度传感器具有方便灵活地嵌入在电子系统中的潜力,在尽可能小地影响下电子系统温度场的前提下,完成对芯片等电子器件的热流密度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614026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411224.X
申请日:2018-05-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N27/416 , G09B23/24
Abstract: 电化学教学或试验设备及其组装方法。该设备包括:电解槽体,槽体正面形成有锥面电解液容纳槽,槽体反面形成有工件容置腔,其中电解液容纳槽通过在其锥缩端形成的通孔与工件容置腔连通,并且电解槽体上形成有外螺纹;导电压头,包含压接基体和杆接头,压接基体与杆接头由相同金属材料一体制成;封盖,具有盖顶和围绕盖顶垂直延伸的筒壁,其中盖顶设有开口,并且封盖的筒壁设置有与上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以及区域限定环。本发明结构新颖独特,通过将电解液容纳槽与工件容置腔流体连通地分隔开且又一体形成,利用区域限定环来选择合适大小的待处理表面区域,从而实现了对试验对象感兴趣区域的选择性快速处理,将材料浪费降低至最低限度。
-
-
公开(公告)号:CN11295330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407238.6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温差发电及散热功能的装置及温差发电方法,具有温差发电及散热功能的装置包括高温端热传导模块、低温端热传导模块、近距离温差发电模块及远距离温差发电模块。高温端热传导模块包括高温端导热层、散热肋片组;低温端热传导模块包括低温端导热层;近距离温差发电模块设置于散热肋片组内部;远距离温差发电模块包括设置于高温端导热层上的热端模块以及设置于低温端导热层上的冷端模块。本发明将温差发电和快速散热装置集成为一体,可在利用温差发电的同时,利用散热片增强换热;散热效果好,可更好的保护仪器设备;同时设置有近距离温差发电模块和远距离温差发电模块,可充分利用热能驱动温差发电,提高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4506908U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20770962.0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温差发电及散热功能的装置,包括高温端热传导模块、低温端热传导模块、近距离温差发电模块及远距离温差发电模块。高温端热传导模块包括高温端导热层、散热肋片组;低温端热传导模块包括低温端导热层;近距离温差发电模块设置于散热肋片组内部;远距离温差发电模块包括设置于高温端导热层上的热端模块以及设置于低温端导热层上的冷端模块。本实用新型将温差发电和快速散热装置集成为一体,可在利用温差发电的同时,利用散热片增强换热;散热效果好,可更好的保护仪器设备;同时设置有近距离温差发电模块和远距离温差发电模块,可充分利用热能驱动温差发电,提高发电效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