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918260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710183497.9
申请日:2017-03-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F28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多热源余热回收的换热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上端的多个热源输出流道、设置于壳体下端的多个热源输入流道以及连接于壳体内的芯体,所述芯体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与芯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分隔成多个供热媒通过的热媒流道和多个与热媒流道相间分布的供热源通过的热源流道,所述各个热源流道的上端一一对应的与各个热源输出流道导通相连,各个热源流道的下端一一对应的与各个热源输入流道导通相连,所述各个热媒流道的上端和下端均与壳体上端的热媒输入口和壳体下端的热媒输出口导通相连。本发明具有余热热源个数可灵活增减、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换热效果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918260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183497.9
申请日:2017-03-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F28D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21/0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多热源余热回收的换热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上端的多个热源输出流道、设置于壳体下端的多个热源输入流道以及连接于壳体内的芯体,所述芯体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与芯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分隔成多个供热媒通过的热媒流道和多个与热媒流道相间分布的供热源通过的热源流道,所述各个热源流道的上端一一对应的与各个热源输出流道导通相连,各个热源流道的下端一一对应的与各个热源输入流道导通相连,所述各个热媒流道的上端和下端均与壳体上端的热媒输入口和壳体下端的热媒输出口导通相连。本发明具有余热热源个数可灵活增减、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换热效果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09136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14930.8
申请日:2013-01-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一种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的冷箱装置,该装置包括冷箱、气液相变材料、储液灌、储气罐、温度传感器、风扇、控制阀、导液管、导气管、换热器、保温材料。冷箱的一端开口且与围护结构紧密接触;换热器内的气液相变材料与冷箱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当冷箱内空气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温度传感器将信号传送到控制阀并自动调节阀门的开度大小进而调节相变材料的流量,从而控制冷箱内的空气温度,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本发明具有控温准确,结构简单,运行节能且便于现场操作等特点,可以使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不受检测环境条件的限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878641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82579.3
申请日:2012-10-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F24F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节能控制方法,具体为新风随室内人员变动而合理引入新风的方法,重点针对室内长时间停留的人群,为保证其满意度而采取的新风节能控制方法,该发明通过选用合理的污染物控制指标并设定人员适应时间及污染物控制指标的修正系数a,进而实现新风量随室内人员变动而合理引入的目的,在新风节能的前提下更大限度的满足室内长时间滞留人群的新风满意度及空气品质需求,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室内人员虽有变动,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员长时间滞留的会议室、电影院、戏剧院等场所,亦可用于有相同使用功能的居住建筑、办公室等。
-
公开(公告)号:CN110288490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590460.7
申请日:2019-07-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态生命周期评价的建筑供能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各建筑供能系统方案的系统边界;S2、计算出各所述建筑供能系统方案的建筑供能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资源消耗、经济投入和污染物排放;S3、利用能值理论分别估算各所述建筑供能系统方案中生态累计 耗;S4、比较各所述建筑供能系统设计方案在资源、经济、环境三方面的生态累计 耗,选择耗值最小的建筑供能系统设计方案作为优选方案,该优选方案即为生态可持续性最好的设计方案。本发明能够通过量化、评估不同建筑供能系统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生态影响,从而获得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503709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0359300.4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燃料锅炉辅助的太阳能热水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系统包括蓄热式节能水炕、热源、房间供暖及生活热水设备、连通的循环水管路及循环水泵;所述热源为太阳能热水器和生物质燃料锅炉,通过控制开关优先由太阳能热水器给蓄热式节能水炕供热水,在太阳能不足时由所述生物质燃料锅炉辅助提供热水;所述生物质燃料锅炉的排烟口与节能减排烟道墙的进烟口贯通连接。本发明创造性的设计出蓄热式节能水炕,还巧妙地设计出节能减排烟道墙与生物质燃料锅炉的排烟口贯通连接,同时简便地以低成本方式实现热水系统的持续供热。具有换热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室内空气品质与供暖质量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50370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59300.4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燃料锅炉辅助的太阳能热水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系统包括蓄热式节能水炕、热源、房间供暖及生活热水设备、连通的循环水管路及循环水泵;所述热源为太阳能热水器和生物质燃料锅炉,通过控制开关优先由太阳能热水器给蓄热式节能水炕供热水,在太阳能不足时由所述生物质燃料锅炉辅助提供热水;所述生物质燃料锅炉的排烟口与节能减排烟道墙的进烟口贯通连接。本发明创造性的设计出蓄热式节能水炕,还巧妙地设计出节能减排烟道墙与生物质燃料锅炉的排烟口贯通连接,同时简便地以低成本方式实现热水系统的持续供热。具有换热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室内空气品质与供暖质量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28849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1910590460.7
申请日:2019-07-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态生命周期评价的建筑供能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各建筑供能系统方案的系统边界;S2、计算出各所述建筑供能系统方案的建筑供能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资源消耗、经济投入和污染物排放;S3、利用能值理论分别估算各所述建筑供能系统方案中生态累计耗;S4、比较各所述建筑供能系统设计方案在资源、经济、环境三方面的生态累计耗,选择耗值最小的建筑供能系统设计方案作为优选方案,该优选方案即为生态可持续性最好的设计方案。本发明能够通过量化、评估不同建筑供能系统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生态影响,从而获得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2878641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210382579.3
申请日:2012-10-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F24F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节能控制方法,具体为新风随室内人员变动而合理引入新风的方法,重点针对室内长时间停留的人群,为保证其满意度而采取的新风节能控制方法,该发明通过选用合理的污染物控制指标并设定人员适应时间及污染物控制指标的修正系数a,进而实现新风量随室内人员变动而合理引入的目的,在新风节能的前提下更大限度的满足室内长时间滞留人群的新风满意度及空气品质需求,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室内人员虽有变动,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员长时间滞留的会议室、电影院、戏剧院等场所,亦可用于有相同使用功能的居住建筑、办公室等。
-
公开(公告)号:CN211817680U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20343315.7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E04F1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农宅的烟道墙,所述烟道墙为内横墙,该内横墙内部具有一空腔,在空腔的下部设有烟气入口,在空腔的上部设有烟气出口;在所述空腔内从上至下分布有若干水平设置的折烟隔板,所述折烟隔板的长度方向与内横墙的长度方向一致;相邻两折烟隔板相背离的一端与内横墙的端面固定连接,相邻的一端错位分布,使所述空腔内部形成S形通道;其中,相邻两折烟隔板之间的间距从下至上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人们坐卧接触时被烫伤,并且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降低了烟气对环境的污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