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内循环灰换热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公开(公告)号:CN106838889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710070402.2

    申请日:2017-02-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内循环灰换热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涉及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循环灰热交换技术,设备主要结构包括:炉膛8、内循环灰换热器1、旋风分离器10、内循环灰引入室3、内循环灰回料室2、换热室4、热交换器7和回料通道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内循环灰换热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通过在锅炉内模块化布置内循环灰换热器1、灵活布置内循环灰换热器1中的受热面以及控制内循环灰换热器1内部各个室的流化风有效地组织炉内高温内循环灰定向流动等方式,满足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低负荷时具备将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加热到700℃的能力,以及不同负荷下保证锅炉炉膛床温处于最佳的低污染燃烧温度范围等要求。

    采用三通道分流控制返料器的油页岩半焦流化床燃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604121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10620445.5

    申请日:2013-11-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采用三通道分流控制返料器的油页岩半焦流化床燃烧系统,包括半焦输送管(1)、炉膛(2)、料仓(3)、给料机(4)、一次风风箱(5)、冷渣器(6)、二次风口(7)、三通道分流控制返料器(8)、立管(9)、汽包(10)、分离器(11)、尾部烟道(12)、冷灰器(13)、空预器(14)、除尘器(15)、烟筒(16)。采用三通道分流控制返料器(8)对返料灰路径进行定向控制,整个系统可在不同的运行状态(鼓泡流化床与循环流化床)间进行有效切换,使燃烧装置既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又具有较稳定的燃料着火特性,从而在较大的热值范围内,实现油页岩半焦的高效、洁净燃烧利用。

    一种提高气固流动换热均匀性的循环流化床外置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7436105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710827143.3

    申请日:2017-09-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提高气固流动和气固换热均匀性的循环流化床外置式换热器,包括前墙(1)、后墙(2)、顶板(3)、底部布风板(4)、左侧墙(5)、右侧墙(6)、冷却仓A的风室(8)、混合仓的风室(9)、隔墙A(10)、混合仓(11)、冷却仓A(12)、循环灰入口(15)、循环灰出口(16)、入口蒸汽联箱A(17)、出口蒸汽联箱A(18)、受热面管屏A(19);由于冷却仓A(12)的内壁面粗糙度小于100μm且与底部布风板(4)呈80‑90度,本发明中的外置式换热器有效地消除了冷却仓A(12)四周壁面的气固停滞区,提高了换热器内气固流动和气固换热的均匀性,降低了工质热偏差。

    一种减少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管变形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737132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610115178.X

    申请日:2016-03-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减少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管变形的装置,包括水冷壁管组(1)、鳍片(2)、强化筋(3)和应力释放槽(4),水冷壁管组(1)中每两个相邻水冷壁管之间焊接有鳍片(2),鳍片(2)的背火侧中间位置上焊接强化筋(3),每一根鳍片(2)上的两根强化筋(3)之间,设置有应力释放槽(4)。本发明的另一种形式是水冷壁管组(1)中每两个相邻水冷壁管之间直接焊接一体成型的T形鳍片(5),以替代鳍片(2)和强化筋(3)。本发明能增强膜式水冷壁管的强度,有效的减少了膜式水冷壁管的热应力变形,减缓了膜式水冷壁管的磨损。有利于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制造及改善锅炉运行情况。

    一种双流化床导热油加热炉

    公开(公告)号:CN104566977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10816997.8

    申请日:2014-12-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流化床导热油加热炉,属于有机热载体加热炉燃烧系统,设备主要结构包括:主流化床(2)、副流化床(3)、炉膛隔墙(5)、隔墙方孔(5-1)、蛇形管受热面(15)、再循环泵(15-1)、蛇形管受热面联箱隔板(15-4),其特征在于:炉膛隔墙流化床(3),副流化床布风板(3-2)的布置高度高于主流化床布风板(2-1),副流化床(3)采用喷动床结构,副流化床(3)内布置有由三维内肋片管构成的蛇形管受热面(15)。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炉膛密相区燃烧温度控制;炉膛内部受热面内的导热油工质易超温结焦,堵塞管路;炉膛内部受热面易受到颗粒冲刷,出现磨损破裂现象的问题。(5)将炉膛(4)分为并联布置的主流化床(2)和副

    一种双流化床导热油加热炉

    公开(公告)号:CN10456697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816997.8

    申请日:2014-12-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流化床导热油加热炉,属于有机热载体加热炉燃烧系统,设备主要结构包括:主流化床(2)、副流化床(3)、炉膛隔墙(5)、隔墙方孔(5-1)、蛇形管受热面(15)、再循环泵(15-1)、蛇形管受热面联箱隔板(15-4),其特征在于:炉膛隔墙(5)将炉膛(4)分为并联布置的主流化床(2)和副流化床(3),副流化床布风板(3-2)的布置高度高于主流化床布风板(2-1),副流化床(3)采用喷动床结构,副流化床(3)内布置有由三维内肋片管构成的蛇形管受热面(15)。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炉膛密相区燃烧温度控制;炉膛内部受热面内的导热油工质易超温结焦,堵塞管路;炉膛内部受热面易受到颗粒冲刷,出现磨损破裂现象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