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93920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226305.4
申请日:2014-05-27
Applicant: 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1K23/00 , F01K25/08 , F02C3/22 , F02C6/00 , F03D9/02 , F03G6/00 , F03B13/14 , F03B13/26 , F02C6/18 , C02F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28 , Y02A20/141 , Y02A20/144 , Y02E10/38 , Y02E10/46 , Y02E10/72 , Y02E50/11 , Y02E50/12 , Y02P80/1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冷能的海岛供能系统,包括:LNG发电系统单元、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单元、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是一种基于LNG发电机以及风能、太阳能、波浪能等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系统组成的联合海岛供能系统,系统余热作为海水淡化单元的热源。在储能过程中,贮存LNG经蓄冷气化转化为高压天然气NG,进入NG储罐和管网系统储存备用;其次,将空气压缩间冷经过蓄冷回收冷能并节流后液化储存。在用电过程中,高压天然气NG吸热升温后进入涡轮膨胀机做功,后进入小型燃气轮机燃烧室与压缩空气燃烧带动燃机涡轮做功;液态空气经过蓄冷和逐步吸热升温进入涡轮膨胀机做功。本供能系统可同时实现岛上电能和淡水供给,并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稳定可控的发电输出,实现了系统效率提升和用电成本降低,与传统海岛供能系统相比具有巨大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3993920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410226305.4
申请日:2014-05-27
Applicant: 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1K23/00 , F01K25/08 , F02C3/22 , F02C6/00 , F03D9/02 , F03G6/00 , F03B13/14 , F03B13/26 , F02C6/18 , C02F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28 , Y02A20/141 , Y02A20/144 , Y02E10/38 , Y02E10/46 , Y02E10/72 , Y02E50/11 , Y02E50/12 , Y02P80/1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冷能的海岛供能系统,包括:LNG发电系统单元、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单元、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是一种基于LNG发电机以及风能、太阳能、波浪能等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系统组成的联合海岛供能系统,系统余热作为海水淡化单元的热源。在储能过程中,贮存LNG经蓄冷气化转化为高压天然气NG,进入NG储罐和管网系统储存备用;其次,将空气压缩间冷经过蓄冷回收冷能并节流后液化储存。在用电过程中,高压天然气NG吸热升温后进入涡轮膨胀机做功,后进入小型燃气轮机燃烧室与压缩空气燃烧带动燃机涡轮做功;液态空气经过蓄冷和逐步吸热升温进入涡轮膨胀机做功。本供能系统可同时实现岛上电能和淡水供给,并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稳定可控的发电输出,实现了系统效率提升和用电成本降低,与传统海岛供能系统相比具有巨大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203906025U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20274099.X
申请日:2014-05-27
Applicant: 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1K23/00 , F01K25/08 , F02C3/22 , F02C6/00 , F03D9/02 , F03G6/00 , F03B13/14 , F03B13/26 , F02C6/18 , C02F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28 , Y02A20/141 , Y02A20/144 , Y02E10/28 , Y02E10/38 , Y02E10/46 , Y02E10/72 , Y02P80/15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岛供能系统,包括:LNG发电系统单元、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单元、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是一种基于LNG发电机以及风能、太阳能、波浪能等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系统组成的联合海岛供能系统,系统余热作为海水淡化单元的热源。在储能过程中,贮存LNG经蓄冷气化转化为高压天然气NG,进入NG储罐和管网系统储存备用;其次,将空气压缩间冷经过蓄冷回收冷能并节流后液化储存。在用电过程中,高压天然气NG吸热升温后进入涡轮膨胀机做功,后进入小型燃气轮机燃烧室与压缩空气燃烧带动燃机涡轮做功;液态空气经过蓄冷和逐步吸热升温进入涡轮膨胀机做功。本供能系统可同时实现岛上电能和淡水供给,并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稳定可控的发电输出,实现了系统效率提升和用电成本降低,与传统海岛供能系统相比具有巨大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4597305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210084060.0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电转换器件及其制备方法、热电转换系统,热电转换器件包括:第一电极;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的P型元件和N型元件;分别位于P型元件和N型元件背离第一电极一侧的第二电极;P型元件包括若干个P型子层区,对于任意一个P型子层区,P型子层区朝向第一电极一侧的表面面积小于P型子层区朝向所述第二电极一侧的表面面积;和/或,N型元件包括若干个N型子层区,对于任意一个N型子层区,N型子层区朝向第一电极一侧的表面面积小于N型子层区朝向第二电极一侧的表面面积。所述热电转换器件提高了热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38610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210550515.3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化学蓄热车、蓄热车储热系统、回热式储能发电系统,属于能量储存技术领域,热化学蓄热车包括:车体,具有驱动轮;反应筒;传热管路;所述传热管路至少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本发明的热化学蓄热车,反应筒内的反应介质吸收工厂余热,在反应腔体内发生吸热反应,进而实现通过热化学反应将热量存储起来,到达指定位置后,发生放热反应,将热量释放,应用到需要的场景,进而实现热量储存和释放;该蓄热车能实现热量供求双方在室间、地点的匹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供求的紧张关系,符合国家清洁供暖的政策。
-
公开(公告)号:CN11971227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90056.1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1K23/10 , F01K13/00 , F02C3/22 , F02C3/30 , F02C6/18 , C10J3/00 , C10J3/82 , H02J3/28 , H02J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力调峰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耦合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的灵活调峰电站及使用方法。一种耦合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的灵活调峰电站,包括:燃烧室;膨胀机,与燃烧室管路连通,所述膨胀机适于与发电机组连接;气化组件,包括气化管路,所述气化管路适于输入合成气至燃烧室内;空气压缩组件,包括压缩管路,所述压缩管路适于输入氧气至燃烧室内;储气组件,包括储气管路,所述储气管路穿过燃烧室设置,所述储气管路适于输入压缩二氧化碳至膨胀机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耦合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的灵活调峰电站及使用方法,以解决火力调峰电站调节范围窄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8761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009651.5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差发电与热能综合利用系统,涉及能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包括含膨胀机的压差发电单元,膨胀机的出口与制冰单元的冷源进口连通,制冰单元利用膨胀后的低温发电介质的冷量制冰,制冰单元的冷源出口汇入下游管网;还包括中间循环和热能利用装置,中间循环内循环有中间介质;热能利用装置利用可再生热源或者废热加热所述中间介质,加热后的所述中间介质进入所述制冰单元的热源进口,制冰单元利用升温后的所述中间介质的热量化冰。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能源发电系统与制冰过程结合时存在系统效率低及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具有系统效率高、能源利用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2099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710222.2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及使用方法。一种恒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包括:恒压储气罐,适于压缩气体进行恒压存储;膨胀排气组件,包括出气管路和第一膨胀机,出气管路与恒压储气罐连通,出气管路上设有第一膨胀机,第一膨胀机适于连接发电机组;蓄热组件,包括循环蓄热管路和蓄热装置,循环蓄热管路设有出液分路,出液管路连通恒压储气罐,循环蓄热管路内流动有蓄热流体,恒压储气罐内容纳有蓄热流体。本发明解决恒容压缩气体储能系统在释能过程中,由于压缩气体不断流出储气装置,储气装置内的压力会逐渐降低,压缩气体压力降低后,使得压缩气体到达膨胀机内后无法满功率发电,进而限制发电系统输出总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68806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210350936.1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4D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的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方法,压缩机包括叶轮和扩压器,压缩机的实验装置包括:固定架;流道壳设置于固定架内,流道壳具有可形变性,流道壳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叶轮和扩压器均设置于流道壳内,且在流道壳内流体的流向上,扩压器设置于叶轮之后;集气室连通于出气口;固定部位于固定架内,还设置于流道壳和固定架之间,由于流道壳具有可形变性,因此流道壳可多次重复利用,不必针对不同规格的叶轮和扩压器设计唯一的蜗壳,降低了压缩机试验的成本,且缩短了实验周期,另外,固定部能够保证流道壳的密闭性,同时能够限制流道壳内向流道壳的外部形变,保证对于压缩机的实验能够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687823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10400952.7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泵储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泵储电与液态空气耦合储能系统。热泵储电与液态空气耦合储能系统,包括:热泵储电子系统,包括循环连接的第一压缩膨胀机组、蓄热器、第二压缩膨胀机组、蓄冷器;空气储能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释能膨胀机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低温介质储罐,第一换热器安装有释能膨胀机组的一侧还连通有储能压缩机组,储能压缩机组与释能膨胀机组在储释能过程分别使用。利用热泵储电子系统中的余热对空气储能子系统进行补偿,热泵储电子系统中的冷能用于液化空气,使得热泵储电子系统与空气储能子系统的均能保持较高的储能效率和储能密度,进而提供系统整体的储能效率和储能密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