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苓菌种菌核化快速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9476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0910010974.7

    申请日:2009-04-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猪苓,具体地说是一种猪苓菌种菌核化快速生产方法,1)一级培养基配方组成为:10-50g玉米粉、10-20g蔗糖或葡萄糖、牛肉膏1-3g、水1000ml、琼脂15-22g;灭菌后接种猪苓菌种,进行猪苓菌的一级培养,得一级菌种;2)按重量比,以20-60%玉米馇、80-40%阔叶树木屑和/或直径0.1-2cm、长3-5cm的小木段混合制成二级培养基,加水搅拌均匀,使培养基的重量含水量达55-60%;灭菌后同时接种猪苓菌种的一级种和蜜环菌,在20-25℃条件下培养30-45天,即得到可大量繁殖的二级菌种。本发明生产成本低,菌核形成快。

    一种猪苓菌种菌核化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9476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910010974.7

    申请日:2009-04-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猪苓,具体地说是一种猪苓人工栽培菌种和伴生蜜环菌及猪苓菌种菌核化生产方法,猪苓菌种林研猪苓3号,伴生蜜环菌林研3号;猪苓菌种菌核化生产方法为,1)一级培养基为:10-50g玉米粉、10-20g蔗糖或葡萄糖、1-3g牛肉膏、15-22g琼脂、水1000ml;灭菌后接种猪苓菌种,培养得一级菌种;2)按重量比,以20-60%玉米馇、80-40%阔叶树木屑和/或直径0.1-2cm、长3-5cm小木段混合成二级培养基,加水搅拌均匀,培养基的含水量55-60%;灭菌后同时接种猪苓菌种一级种和蜜环菌,在20-25℃条件下培养30-45天,即得到可二级菌种。

    猪苓人工栽培菌种和蜜环菌及猪苓菌种菌核化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37853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0910187991.8

    申请日:2009-1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猪苓,具体地说是一种猪苓人工栽培菌种和伴生蜜环菌及猪苓菌种菌核化生产方法,猪苓菌种林研猪苓3号,伴生蜜环菌林研3号;猪苓菌种菌核化生产方法为,1)一级培养基为:10-50g玉米粉、10-20g蔗糖或葡萄糖、1-3g牛肉膏、15-22g琼脂、水1000ml;灭菌后接种猪苓菌种,培养得一级菌种;2)按重量比,以20-60%玉米馇、80-40%阔叶树木屑和/或直径0.1-2cm、长3-5cm小木段混合成二级培养基,加水搅拌均匀,培养基的含水量55-60%;灭菌后同时接种猪苓菌种一级种和蜜环菌,在20-25℃条件下培养30-45天,即得到可二级菌种。本发明生产成本低,菌核形成快。

    猪苓人工栽培菌种和蜜环菌及猪苓菌种菌核化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37853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0910187991.8

    申请日:2009-1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猪苓,具体地说是一种猪苓人工栽培菌种和伴生蜜环菌及猪苓菌种菌核化生产方法,猪苓菌种林研猪苓3号,伴生蜜环菌林研3号;猪苓菌种菌核化生产方法为,1)一级培养基为:10-50g玉米粉、10-20g蔗糖或葡萄糖、1-3g牛肉膏、15-22g琼脂、水1000ml;灭菌后接种猪苓菌种,培养得一级菌种;2)按重量比,以20-60%玉米馇、80-40%阔叶树木屑和/或直径0.1-2cm、长3-5cm小木段混合成二级培养基,加水搅拌均匀,培养基的含水量55-60%;灭菌后同时接种猪苓菌种一级种和蜜环菌,在20-25℃条件下培养30-45天,即得到可二级菌种。本发明生产成本低,菌核形成快。

    一种树干挥发性化合物原位采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2105172U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23390751.2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树干挥发性化合物原位采集系统,涉及树干挥发性化合物采集技术领域,包括采样桶和苏玛罐,采样桶呈套筒状,采样桶用于套于处于生长状态下的树干上的待检测部位,采样桶两端与树干紧密接触,采样桶上设置有过气口,苏玛罐能够与过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树干挥发性化合物原位采集系统用于对生产状态下的树干进行挥发物采集,本装置采集过程不破坏树体结构,完全按照自然状态下树体的结构、温度和暴露面积采集挥发物,以实现还原自然状态下树体挥发物的成分和比例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