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乏风通入燃煤锅炉混烧氧化的分析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82683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810607350.2

    申请日:2018-06-13

    Abstract: 一种煤矿乏风通入燃煤锅炉混烧氧化的分析装置及方法,属于煤矿瓦斯利用领域。该分析装置包括乏风配气系统、乏风煤粉混合系统、锅炉混烧系统、烟气冷凝与监测系统;其方法为:根据煤矿乏风气体的配比和湿度,调整乏风配气系统得到乏风气体,与煤粉充分混合后,喷入锅炉炉膛内燃烧,实现乏风低浓度瓦斯的高温混烧氧化。产生的烟气经过冷凝与分析,确定乏风瓦斯氧化率;与直接通入空气燃烧的效果对比,确定乏风通入燃煤锅炉混烧热贡献率。该方法可通过改变乏风配气成分,经过多组对比实验,分析乏风不同成分对混烧增热贡献率与乏风瓦斯氧化率的影响,为乏风气体的预处理提供基础参数,可为矿井乏风通入电厂燃煤机组混烧氧化的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一种沿空留巷工作面Y型通风调压防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52884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066951.3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一种沿空留巷工作面Y型通风调压防灾方法,属于煤矿灾害防治领域。该方法为:主进风巷与辅助进风巷分别设置PLC控制器、变频器、局部通风机、风筒、风门、风速传感器,自动调控进风巷风量,使采煤作业面进风端与回风端的压差值控制在最小范围,实现“主进风巷—采煤作业面—辅助进风巷”的一次均压;回风巷设置调节风窗、PLC控制器、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测压钻孔及压差传感器,自动调整回风巷风压,满足回风巷各测点风压均不低于采空区风压,且高于采空区的压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实现“回风巷—采空区”的二次均压。该方法采用分区自动调压,达到一工作面两次均压效果,可全面防控沿空留巷工作面瓦斯、自燃火灾等安全隐患。

    近距易燃煤层采空区残煤综放复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00438B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210384329.3

    申请日:2012-10-12

    Abstract: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覆为刀柱采空区的近距下部煤层开采时存在的资源损失、自然发火及瓦斯排放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近距易燃煤层采空区残煤综放复采方法,该方法是采下部煤层放上覆煤柱,采用错层巷道布置法,即进风运输巷位于下部煤层,跟底掘进;回风运料巷位于上覆煤层中,跟顶掘进;工作面采用二采一放与一采一放相结合工艺流程,整层未采时二采一放,分层采时一采一放。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采新煤层的同时实现了对残煤的回收,不仅节约了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而且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大幅度提高资源回收率。

    一种煤矿乏风通入燃煤锅炉混烧氧化的分析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8268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607350.2

    申请日:2018-06-13

    Abstract: 一种煤矿乏风通入燃煤锅炉混烧氧化的分析装置及方法,属于煤矿瓦斯利用领域。该分析装置包括乏风配气系统、乏风煤粉混合系统、锅炉混烧系统、烟气冷凝与监测系统;其方法为:根据煤矿乏风气体的配比和湿度,调整乏风配气系统得到乏风气体,与煤粉充分混合后,喷入锅炉炉膛内燃烧,实现乏风低浓度瓦斯的高温混烧氧化。产生的烟气经过冷凝与分析,确定乏风瓦斯氧化率;与直接通入空气燃烧的效果对比,确定乏风通入燃煤锅炉混烧热贡献率。该方法可通过改变乏风配气成分,经过多组对比实验,分析乏风不同成分对混烧增热贡献率与乏风瓦斯氧化率的影响,为乏风气体的预处理提供基础参数,可为矿井乏风通入电厂燃煤机组混烧氧化的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一种煤层群多层采空区立体自燃危险区域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82587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915735.5

    申请日:2018-08-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22 G01N25/50

    Abstract: 一种煤层群多层采空区立体自燃危险区域判定方法,属于煤自燃火灾防治领域。该方法为:采集各煤层煤样,以程序升温氧化实验,分别确定下部煤层煤样初次氧化、上部煤层煤样二次氧化的临界氧气浓度;以采空区遗煤所在高度位置为依据,将煤层群开采形成的多层采空区划分为:上位、中位和下位;以高位钻孔与束管监测相结合,实现上位、中位、下位采空区气体参数的同步监测;由实验得到的临界氧气浓度指标与现场综合实测参数,确定煤层群上、中、下位采空区的立体自燃危险区域分布范围。该方法对煤层群多层采空区域的划分更加全面、合理,煤自燃危险性判定指标更加精细、准确,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强,对煤层群自燃火灾针对性、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种采空区阻化剂高效喷洒系统及喷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29109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436895.3

    申请日:2014-08-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5/04

    Abstract: 一种采空区阻化剂高效喷洒系统及喷洒方法,属于煤矿井下自燃灾害防治技术领域。系统包括阻化泵站及输氮管路;储液箱与阻化泵的输入端相连,第一阻化泵的输出端经第一过滤器与雾化器的输入端相连,雾化器的输出端与三通的第一端口相连,三通的第二端口与输氮管路相连,在三通的第三端口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第二阻化泵的输出端经第二过滤器后分别与设置在液压支架后部的喷头相连;在第一过滤器与雾化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高压球阀,在第二过滤器与喷头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表和第二高压球阀,在输氮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压力表。方法:以高压氮气为载体送入雾化阻化剂与工作面支架后部多点自动喷洒相结合的方式。

    近距易燃煤层采空区残煤综放复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00438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84329.3

    申请日:2012-10-12

    Abstract: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覆为刀柱采空区的近距下部煤层开采时存在的资源损失、自然发火及瓦斯排放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近距易燃煤层采空区残煤综放复采方法,该方法是采下部煤层放上覆煤柱,采用错层巷道布置法,即进风运输巷位于下部煤层,跟底掘进;回风运料巷位于上覆煤层中,跟顶掘进;工作面采用二采一放与一采一放相结合工艺流程,整层未采时二采一放,分层采时一采一放。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采新煤层的同时实现了对残煤的回收,不仅节约了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而且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大幅度提高资源回收率。

    一种煤层群多层采空区立体自燃危险区域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82587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0915735.5

    申请日:2018-08-13

    Abstract: 一种煤层群多层采空区立体自燃危险区域判定方法,属于煤自燃火灾防治领域。该方法为:采集各煤层煤样,以程序升温氧化实验,分别确定下部煤层煤样初次氧化、上部煤层煤样二次氧化的临界氧气浓度;以采空区遗煤所在高度位置为依据,将煤层群开采形成的多层采空区划分为:上位、中位和下位;以高位钻孔与束管监测相结合,实现上位、中位、下位采空区气体参数的同步监测;由实验得到的临界氧气浓度指标与现场综合实测参数,确定煤层群上、中、下位采空区的立体自燃危险区域分布范围。该方法对煤层群多层采空区域的划分更加全面、合理,煤自燃危险性判定指标更加精细、准确,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强,对煤层群自燃火灾针对性、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种煤层群多层采空区调压通风模拟分析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62761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811066792.7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一种煤层群多层采空区调压通风模拟分析装置及方法,属于煤矿灾害防治领域。该装置包括模拟工作面、模拟顶板岩层、模拟本层采空区、模拟上部采空区,其中:模拟工作面由进风巷管路、采煤作业面管路、回风巷管路、小型风机、模拟风窗、彩烟释放箱、风压传感器、氧气及六氟化硫浓度传感器组成;模拟本层采空区与上部采空区均为内部充填透明玻璃球的玻璃钢箱体,且设置有多组氧气及六氟化硫浓度传感器、风压传感器。模拟工作面、本层采空区与上部采空区内的气体分别设置为不同颜色,通过观测各种通风方式下的气体流通动向及各传感器实时监测值,可定性、定量全面分析工作面与多层采空区流场的气体流通规律及调压效果,为工程实践提供参数指导。

    一种煤层群多层采空区调压通风模拟分析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6276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066792.7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一种煤层群多层采空区调压通风模拟分析装置及方法,属于煤矿灾害防治领域。该装置包括模拟工作面、模拟顶板岩层、模拟本层采空区、模拟上部采空区,其中:模拟工作面由进风巷管路、采煤作业面管路、回风巷管路、小型风机、模拟风窗、彩烟释放箱、风压传感器、氧气及六氟化硫浓度传感器组成;模拟本层采空区与上部采空区均为内部充填透明玻璃球的玻璃钢箱体,且设置有多组氧气及六氟化硫浓度传感器、风压传感器。模拟工作面、本层采空区与上部采空区内的气体分别设置为不同颜色,通过观测各种通风方式下的气体流通动向及各传感器实时监测值,可定性、定量全面分析工作面与多层采空区流场的气体流通规律及调压效果,为工程实践提供参数指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