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驾驶安全控制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7864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59061.X

    申请日:2024-06-13

    Inventor: 郭瑞 付忠豪 王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驾驶安全控制方法,涉及无人驾驶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基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构建无人驾驶系统控制模型;并采用近端策略优化算法训练深度强化学习智能体;再评估车辆行为的稳定性,在训练深度强化学习智能体的总体目标函数中增加安全约束惩罚函数,以对智能体的行为进行约束;最后通过“专家模型”来指导策略网络学习提高策略网络的学习效率和策略性能。该方法设计强调实时性和适应性,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对速度和准确性的需求,同时通过持续学习优化策略,以适应环境中的不断变化。

    一种基于水热胁迫响应的萌发生态位模型及恢复物种的优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04278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11485360.6

    申请日:2022-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热胁迫响应的萌发生态位模型及恢复物种的优选方法,对参考物种和恢复物种,分别进行温度胁迫和干旱胁迫模拟萌发实验,然后利用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水热交互胁迫的萌发模型及萌发生态位模型,计算出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当满足恢复物种的萌发生态位宽度大于参考物种的萌发生态位宽度,且恢复物种与参考物种的正常条件与极端胁迫条件下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不小于0.60,可以认为筛选种适合用于该生境进行植被恢复。本发明可为恶劣生境科学地筛选有效的植被恢复植物种,减少因选种不当导致植被恢复工程失败导致的经济损失与生态恶化,可以构建植物响应胁迫的萌发生态位数据库,为类似生境植被恢复选种提供参考依据。

    一种工作面支护回撤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79790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718821.9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作面支护回撤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其中,一种工作面支护回撤机器人,包括底盘、行走机构、立柱回撤机构和横梁回撤机构,立柱回撤机构和横梁回撤机构均采用多自由度机械手臂,通过各级机械臂配合使用,完成抓取任务;横梁回撤机构,配合立柱回撤机构的工作,托举横梁,保证立柱回撤机构在完成单体液压支柱回撤过程中横梁的稳定;立柱回撤机构,设置卸荷单元,实现单体液压支柱卸荷;使用第一摄像单元和第二摄像单元采集第一夹持手和第二夹持手对应操作物的实际影像数据,实现工作面支护撤回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提升了综采工作面支护回撤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井下作业工人的安全隐患。

    一种土壤粗化方法及其粗化土壤和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179694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53588.6

    申请日:2021-04-2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土壤粗化方法及其粗化土壤和其应用,属于土壤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将河沙和土壤调理剂经过研细、过筛后,按照土壤质量的30‑70wt%掺混入土壤中,混合均匀,得到粗化土壤,其中,土壤调理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备而成:有机肥10‑50份,粉煤灰5‑12份,豆粕粉2‑5份,米糠1‑3份,硝酸铵1‑1.5份,脲酶0.1‑0.2份和土壤脱氢酶0.1‑0.2份。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土壤粗化方法并得到粗化的土壤,该粗化土壤与天然草地土壤结构类似,能很好地促进小灌木属类植物的生长,特别是兴安胡枝子的生长,具有生长周期快,生长速度高,植物营养价值高,能很好地应用于饲料的制备中。

    一种提升沙地杨树防护林土壤肥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54106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343105.2

    申请日:2020-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沙地杨树防护林土壤肥力的方法,利用沙地杨树与常见树种凋落叶混合分解释放养分的特性,筛选出混合凋落叶能提升土壤肥力的树种有怀槐、五角枫、紫穗槐、沙棘、油松、樟子松,收集不同树种凋落叶后研磨成粉末,然后混合分解180天,再与保水剂混合制成保水剂-枯叶混合凝胶肥料,针对杨树防护林土壤有机质、氮、磷的亏缺状况,合理选择肥料种类,该方法简单实用,易操作;肥料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见效快、与环境适宜性良好等优点;施肥方案达到了精准定期定量施肥的效果,解决了杨树防护林土壤肥力低、生长衰退、无法充分发挥生态及经济效益以及传统化肥效果差且破坏土壤结构的问题,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

    一种工作面支护回撤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7979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110718821.9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作面支护回撤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其中,一种工作面支护回撤机器人,包括底盘、行走机构、立柱回撤机构和横梁回撤机构,立柱回撤机构和横梁回撤机构均采用多自由度机械手臂,通过各级机械臂配合使用,完成抓取任务;横梁回撤机构,配合立柱回撤机构的工作,托举横梁,保证立柱回撤机构在完成单体液压支柱回撤过程中横梁的稳定;立柱回撤机构,设置卸荷单元,实现单体液压支柱卸荷;使用第一摄像单元和第二摄像单元采集第一夹持手和第二夹持手对应操作物的实际影像数据,实现工作面支护撤回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提升了综采工作面支护回撤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井下作业工人的安全隐患。

    一种固相烧结制备细小尺寸氧化钕纳米粒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47940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0451955.9

    申请日:2021-04-26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固相烧结制备细小尺寸氧化钕纳米粒子的方法,属于稀土氧化物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步骤为:按配比,将含Nd前驱体粉末与低沸点溶剂加热搅拌获得混合液;加入前驱体粉末质量的100~300倍的分散剂粉末,加热搅拌挥发低沸点溶剂,分散剂和前驱体析出,得到混合分散剂和含Nd前驱体粉末的原料;并放置在真空热处理炉中,无氧气氛下600~680℃固相烧结30~45min,获得烧结粉末;将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混合液,离心收集超细氧化钕粒子。本发明工艺简单、对前驱体利用率较高,所得氧化钕纳米粒子平均粒径小于10纳米、分散性较好且质量稳定。为多功能复合纳米颗粒的应用开发提供便利条件。

    一种固相烧结制备细小尺寸氧化钕纳米粒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47940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451955.9

    申请日:2021-04-26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固相烧结制备细小尺寸氧化钕纳米粒子的方法,属于稀土氧化物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步骤为:按配比,将含Nd前驱体粉末与低沸点溶剂加热搅拌获得混合液;加入前驱体粉末质量的100~300倍的分散剂粉末,加热搅拌挥发低沸点溶剂,分散剂和前驱体析出,得到混合分散剂和含Nd前驱体粉末的原料;并放置在真空热处理炉中,无氧气氛下600~680℃固相烧结30~45min,获得烧结粉末;将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混合液,离心收集超细氧化钕粒子。本发明工艺简单、对前驱体利用率较高,所得氧化钕纳米粒子平均粒径小于10纳米、分散性较好且质量稳定。为多功能复合纳米颗粒的应用开发提供便利条件。

    一种基于蚂蚁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04332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30026.8

    申请日:2024-08-16

    Inventor: 郭瑞 王凯 史弘扬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蚂蚁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及设备,包括:在当前迭代中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时,获取上一次迭代更新的路径上的当前信息素浓度与预设启发函数,预设启发函数基于动态调节因子、当前节点与下一节点确定,动态调节因子用于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逐渐削弱预设启发函数对于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影响;确定当前迭代中机器人由各节点到下一节点的第一转移概率;基于最新信息素浓度与预设启发函数,确定下一次迭代的机器人由各节点到下一节点的第二转移概率,基于第二转移概率生成下一次迭代中机器人的规划路径,并在最后一次迭代后得到机器人的最优路径。

    一种基于水热胁迫响应的萌发生态位模型及恢复物种的优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0427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485360.6

    申请日:2022-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热胁迫响应的萌发生态位模型及恢复物种的优选方法,对参考物种和恢复物种,分别进行温度胁迫和干旱胁迫模拟萌发实验,然后利用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水热交互胁迫的萌发模型及萌发生态位模型,计算出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当满足恢复物种的萌发生态位宽度大于参考物种的萌发生态位宽度,且恢复物种与参考物种的正常条件与极端胁迫条件下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不小于0.60,可以认为筛选种适合用于该生境进行植被恢复。本发明可为恶劣生境科学地筛选有效的植被恢复植物种,减少因选种不当导致植被恢复工程失败导致的经济损失与生态恶化,可以构建植物响应胁迫的萌发生态位数据库,为类似生境植被恢复选种提供参考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