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07021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23184.2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IPC: E02D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高铁振动反弹增大的隔振堤及其布置方法,涉及建筑隔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梯形体隔振堤和地下隔振墙,所述梯形体隔振堤上设置有配重块,所述地下隔振墙斜面设置有反射钢板,所述梯形体隔振堤和地下隔振墙内表面设置有防水膜,所述防水膜内表面设置有吸波泡棉,所述吸波泡棉内部填充有膨胀玻化微珠,本发明的布置方法包括:收集资料、预测振动反弹增大区域、设定隔振堤位置和布置隔振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施工效率高,不仅对上覆土层内部的高铁地震波通过反射钢板对地震波起到反射作用,而且对地表的表面波进行阻隔,隔振效果较传统隔振装置好,有效降低了地震波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06420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31955.5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1V1/1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试验的单摆式电磁吸引震源击发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包括支架结构、震源能量测量结构、震源击发时刻测量结构。支杆包括固定杆和伸缩杆,震源能量测量结构连接固定杆。震源能量测量结构包括直尺、摆幅刻度尺、摆球组件、摆球控制组件、计数组件,摆球控制组件可沿直尺移动,将摆球准确定位,并读取摆长和摆幅。计数组件包括光电传感器和计时器。本发明解决了便携性的问题,方便组合拆卸,缩短了试验过程中的信息指令交流环,实现了试验过程中的震源及仪器由单人操作,提高了测量精度,有效的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实用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125096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423035.6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研究近场高铁地震信号的试验系统及方法,包括:可拆卸模型箱、桥墩‑地基耦合子系统、土层排水固结子系统、发振子系统和信号采集子系统,试验方法包括:设计试验方案、制作耦合模型、土层排水固结、仪器布设、发振及信号采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系统及方法可以模拟高铁地基的排水固结和震源的移动特性,体现高铁地震信号的干涉现象,通过对模型尺度与工程尺度建立合理映射,使模型中桥墩和地基接近实际情况,对于研究近场高铁地震信号传播和衰减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125096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110423035.6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研究近场高铁地震信号的试验系统,包括:可拆卸模型箱、桥墩‑地基耦合子系统、土层排水固结子系统、发振子系统和信号采集子系统,试验方法包括:设计试验方案、制作耦合模型、土层排水固结、仪器布设、发振及信号采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试验系统可以模拟高铁地基的排水固结和震源的移动特性,体现高铁地震信号的干涉现象,通过对模型尺度与工程尺度建立合理映射,使模型中桥墩和地基接近实际情况,对于研究近场高铁地震信号传播和衰减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87924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322625.4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层地基中高铁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局部放大位置的预测方法,涉及高铁地震波局部放大位置的预测领域。该方法首先获取场地的地层参数和高架桥桥墩桩基础参数,再建立双层地基反射波和折射波的最小走时面模型,然后考虑表面波与反射波、折射波在同一时刻的同一位置发生叠加作用,理论推导表面波与反射波、折射波共同叠加作用于地表的位置,叠加位置即为局部反射放大位置和局部折射放大位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双层地基中高铁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局部放大位置的预测方法所需参数获取便捷,可快速高效预测高架桥桥墩地基处的局部放大位置,并且预测的局部放大位置精度高,能够用于高铁地震波的监测和高铁线路周边建筑规划工程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