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47104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51604.6
申请日:2016-09-27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输电运行检修分公司 , 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3 ,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运维区域网格划分及编码方法,它包括:确定网格划分区域起点及范围;确定运维区域内运维量;根据输电线路的档距设计规范、运维区域输电线路电压等级和覆冰等级得出单元网格范围;对单元网格范围进行第一次修正得到修正后的第一次修正后的单元网格范围;对第一次修正后的单元网格范围[c,d]通过二分法进行第二次修正得到第二次修正后的单元网格范围;运维区域灾害统计;各单元网格内风险数量统计;确定最佳单元网格尺寸;解决了现有输电线路运维服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电网的高速发展,运维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711733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110069959.0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6/958 , G06F16/957 , G06F21/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空间大数据分析与辅助决策平台,包括数据管理功能模块;所述数据管理功能模块处理数据与其他功能模块的关联,其他功能模块包括一张图功能模块。本发明能对输电线路数据进行信息查询、空间分析、线路灾害分析、识别了输电通道内的地物类别、展示输电线路全景VR数据及输电线路二三维信息,对输电线路坐标信息进行提取及辅助分析,从整体上掌握输电设备信息,提高电力数据的共享水平和挖掘潜力,可大大提高线路综合分析及辅助决策的效率,减少输电线路分析及辅助决策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99715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44194.2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索式光伏桩基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架和辅助组件,所述定位架下端的前侧安装有辅助杆,用于辅助光伏桩基进土端定位的所述辅助组件设置于辅助杆的内部,且辅助组件包括活动槽、液压杆一、活动架、液压杆二和辅助架,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杆一,且液压杆一的输出端安装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侧边安装有液压杆二,且液压杆二的输出端安装有辅助架。该三索式光伏桩基定位装置,通过辅助杆配合辅助组件在装置靠近打桩位置地面对光伏桩基起到进一步定位的作用,增加打桩精准度,活动槽用于液压杆一带动活动架移动位置,使得辅助架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辅助架在桩基端部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64087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26039.2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跨越障碍的桩基对准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障碍物两侧的光伏板的设计高度查看障碍物是否阻挡光伏板的安装,若是,则需要将障碍物削顶处理至高度低于光伏板的高度,若否,则无需对障碍物进行处理;步骤二,使用桩基对准测量装置辅助障碍物两侧的水泥桩基以及U形螺栓的浇筑,确保障碍物两侧的水泥桩基以及U形螺栓对齐。本发明能跨越山坡实现山坡两侧的桩基的对准,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定位杆、支座、球铰、安装座、支架以及反光镜系统等结构,将定位杆固定在山坡顶部后,工作人员站在地面就能使调节红外激光发射器在水平面内旋转以及在竖直方向上上下运动,方便红外激光发射器的定位,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497099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34092.6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变电站停复电作业系统及方法,它包括:主站作业控制系统与作业终端系统无线连接;所述主站作业控制系统包括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与作业处理模块连接;作业处理模块与主站无线通信模块连接;作业终端系统包括终端无线通信模块,终端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作业指导模块和导航指引模块连接;作业指导模块和导航指引模块分别与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块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变电站作业管理基于图像识别变电站设备标牌等方法判别运维人员所在间隔,存在的识别错误率较高,并且在夜间识别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误操作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6415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34089.4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高精度无人机定位的配网杆塔形变监测方法,它包括:在配网杆塔竖直方向上的最高点以上1‑2分米处安装一个圆球,设置球心的位置为杆塔识别点,在圆球上标注杆塔号供无人机识别;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无人机进行红外测距,如果测距值相等则该最小值加上球的半径即为无人机到球心的距离,如果不相等则杆塔发生倾斜或倒塌;调整无人机位置,测量三组测距最小值,利用三球交汇原理即求出圆球球心位置,与对应标准位置进行比对,即判断出形变大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配网杆塔逐杆安装形变监测装置成本较高,采用激光雷达点云扫描获取线路点云数据,与模型对比进行识别,这种方法处理速度较慢,且识别率不高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9174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10060.0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窗口的图优化GNSS与IMU组合导航方法,通过引入动态窗口策略和关键帧机制,提升了系统在动态环境中的适应性、计算效率和定位精度。该方法根据实时的运动状态、环境变化和计算资源,动态调整滑动窗口的大小:在环境复杂或需要高精度时,增大窗口以包含更多历史信息;在环境稳定或计算资源有限时,减小窗口以提高计算效率。同时,设定位置和姿态变化的阈值,仅当当前状态与最近关键帧状态的变化量超过阈值时,添加新的关键帧节点,捕捉关键运动信息,避免冗余计算;该方法实现了在复杂动态环境中定位精度和计算效率的最佳平衡,适用于资源受限的嵌入式平台,满足高精度实时导航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86266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93074.6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T17/00 , G06N5/02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协同驱动的输电线三维形态动态模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输电线路基础数据,包括包括已分类的点云数据、输电线路设计参数、气象参数及传感器参数;步骤2、通过已分类的输电线激光点云,构建输电线三维模型;步骤3、输电线三维模型与输电线路输电线路设计参数、气象参数及传感器参数进行数据融合;步骤4、计算不同工况下输电线水平应力、弧垂以及风偏角数据;步骤5、将计算后的输电线工况参数输入融合后的输电线三维模型,计算出工况改变过程中输电线的三维空间形态;解决了目前输电线三维空间形态的获取方法存在效率较低、精度较低、普适性较差以及不能动态反映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6415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0534089.4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高精度无人机定位的配网杆塔形变监测方法,它包括:在配网杆塔竖直方向上的最高点以上1‑2分米处安装一个圆球,设置球心的位置为杆塔识别点,在圆球上标注杆塔号供无人机识别;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无人机进行红外测距,如果测距值相等则该最小值加上球的半径即为无人机到球心的距离,如果不相等则杆塔发生倾斜或倒塌;调整无人机位置,测量三组测距最小值,利用三球交汇原理即求出圆球球心位置,与对应标准位置进行比对,即判断出形变大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配网杆塔逐杆安装形变监测装置成本较高,采用激光雷达点云扫描获取线路点云数据,与模型对比进行识别,这种方法处理速度较慢,且识别率不高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3410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59935.4
申请日:2023-10-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丹丹 , 赵健 , 胡伟 , 余江顺 , 胡耀蓉 , 刘奇 , 蔡云 , 冯钰玮 , 杨泽伟 , 潘健 , 方伟 , 犹珀玉 , 陈雨然 , 王远洋 , 周青媛 , 余容 , 李贤烨 , 吴姗 , 刘威 , 张辉 , 程秋淼 , 黄隆 , 龚学海 , 安廷波 , 朱莎 , 刘汉婕
IPC: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3/1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域直线的GIM电力线模型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电力线悬链线方程得到初始电力线建模离散点集;通过面积累计的方式计算区域最大弦高差;以区域最大弦高差为约束,基于弦高差法对初始电力线建模离散点集进行过滤和筛选,得到电力线直线模型节点集;根据电力线直线模型节点集合,将节点依次通过线段连接,得到基于区域直线的GIM电力线模型;解决了采用离散点集来进行电力线模型表达;为了保证电力线与通道中植被、建筑、道路以及交跨线路等各类地物之间的空间距离计算准确性,GIM技术点集形式的电力线模型往往需要非常密集,对后续导线模型显示、存储以及距离合规性检测造成较大运算负担等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