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53470A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10497211.0
申请日:2014-09-25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协调的有序充电控制方法,采用多层级多目标控制策略,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和充放电控制策略根据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的不同划分为多个层级。当电动汽车接纳多个主体的控制以实现各个层级的控制目标时,各层级将受到上级和下级控制目标的约束。各控制层级同时存在时,各层控制的范围、控制的目标存在相互的约束关系。本发明的有序充电控制方法实现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及电网的互动,减少电动汽车对电网的不利影响,同时利用电动汽车充电灵活可调特性及储能能力对电网运行进行支持,可促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推广和应用。该方法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用于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协调的有序充电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4267717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410497475.6
申请日:2014-09-25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90/168 , Y04S3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监控系统在线故障检测方法,属于分布式控制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从充换电监控的充换电操作站到充换电工位通讯前置机设置一系列在线运行检测点,在每个检测点按照系统核心处理数据类别配置相应的模拟处理数据点,以对各个检测点的数据进行在线处理,从而实现对充换电站监控系统自上而下的在线故障自动检测和故障定位解决了目前在线故障检测过程出现的故障定位难以及缺乏直观系统检测工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253470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410497211.0
申请日:2014-09-25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协调的有序充电控制方法,采用多层级多目标控制策略,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和充放电控制策略根据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的不同划分为多个层级。当电动汽车接纳多个主体的控制以实现各个层级的控制目标时,各层级将受到上级和下级控制目标的约束。各控制层级同时存在时,各层控制的范围、控制的目标存在相互的约束关系。本发明的有序充电控制方法实现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及电网的互动,减少电动汽车对电网的不利影响,同时利用电动汽车充电灵活可调特性及储能能力对电网运行进行支持,可促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推广和应用。该方法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用于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协调的有序充电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4267717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497475.6
申请日:2014-09-25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90/168 , Y04S30/12 , G05B23/0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监控系统在线故障检测方法,属于分布式控制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从充换电监控的充换电操作站到充换电工位通讯前置机设置一系列在线运行检测点,在每个检测点按照系统核心处理数据类别配置相应的模拟处理数据点,以对各个检测点的数据进行在线处理,从而实现对充换电站监控系统自上而下的在线故障自动检测和故障定位解决了目前在线故障检测过程出现的故障定位难以及缺乏直观系统检测工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268340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06196.1
申请日:2014-09-26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6 , Y02T90/168 , Y04S30/12 , Y04S4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IEC61850标准的充换电设备建模方法,属于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根据充换电站换电设备功能业务需求提取充换电设备业务信息模型并进行模型信息分类,结合IEC61850标准确定建模原则;然后根据所完成的模型信息分类和确定的建模原则,采用IEC61850建模对象构建充换电设备模型;最后采用充换电站专用的模型配置软件对其进行模型下载及模型识别。本发明能够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进行灵活快速的模型构建,解决充换电设备通信和接口标准化的问题,提高整个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系统与设备之间的互操作能力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202648668U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20202986.7
申请日:2012-05-08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RFID的工位、操作流程、充换电站导引系统,充换电站导引系统包括换电工位导引子系统和换电流程导引子系统,所述换电工位导引子系统包括用于射频阅读器、射频天线、用于显示是否有合适工位提示信息的电子看板;所述换电流程导引子系统包括射频阅读器、射频天线、用于显示导引流程提示信息的电子看板,所述换电工位导引子系统和换电流程导引子系统中的射频阅读器、电子看板均通过以太网网络设备与系统主机相连。充换电站导引系统是一种结合式导引系统,将车辆停入工位导引和工位上充换电导引统一管理,实现换电车辆从进站到换电完成出站全过程自动导引。
-
公开(公告)号:CN202650127U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20202981.4
申请日:2012-05-08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7F1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系统,包括设于电动汽车上的汽车电子标签、设于电动车电池上的电池电子标签、用于读取汽车电子标签、电池电子标签所存信息的标签阅读器和后台监控中心,所述标签阅读器通过无源磁场耦合方式读取汽车电子标签和电池电子标签的信息并通过网络将信息传入后台监控中心。本实用新型在换电车辆及换电电池上安装可标识其身份的物联网标签,并通过后台监控中心读写并管理这些标签;可对换电电池及车辆进行实时跟踪,并能实现车辆进站导引及电池更换的自动推荐安功能。完全取消了值班人员的人工介入工作量,而且能保证换电过程的流畅及安全,实现了智能电网的智能化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51266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1444908.3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电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48 , H01M4/13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负极片、电池及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在SnO2表面包覆一层二维导电网络的石墨烯来增强SnO2材料的稳定性和导电性,采用本发明提供的SnO2/G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优异,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较高的比容量,并且由于石墨烯具有的二维网状结构,保证了电极片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从而极大的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SnO2负极片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90441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910883450.2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电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结构纳米锡基锂离子电池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电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材料,所述集流体为泡沫金属材料,所述活性材料分布于所述泡沫金属材料的表面上以及泡沫金属材料的多孔结构中;所述活性材料为核壳结构,其中纳米锡为核,石墨烯为壳。本发明的电极片中活性材料为纳米锡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通过在纳米锡表面包覆石墨烯以及集流体的孔对活性材料的限制,有效缓解了纳米锡在充放电过程的体积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电极片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69044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883450.2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电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结构纳米锡基锂离子电池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电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材料,所述集流体为泡沫金属材料,所述活性材料分布于所述泡沫金属材料的表面上以及泡沫金属材料的多孔结构中;所述活性材料为核壳结构,其中纳米锡为核,石墨烯为壳。本发明的电极片中活性材料为纳米锡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通过在纳米锡表面包覆石墨烯以及集流体的孔对活性材料的限制,有效缓解了纳米锡在充放电过程的体积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电极片的循环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