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流型冲击发汗冷却头锥

    公开(公告)号:CN109334974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270771.7

    申请日:2018-10-29

    Abstract: 一种控流型冲击发汗冷却头锥,包括:多孔头锥,控流锥芯;多孔头锥为圆锥,大端开有锥形盲孔;控流锥芯为圆锥,所述控流锥芯插入所述多孔头锥的锥形盲孔,所述控流锥芯头部和多孔头锥锥形盲孔的底部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控流锥芯内部沿轴线方向开有通孔,用于使冷却剂由控流锥芯圆锥大端流入所述通孔,由小端流出所述通孔;所述控流锥芯的大端连接飞行器下游舱段。本发明利用发汗冷却和冲击冷却原理,降低飞行器头锥部位温度,使其不产生烧蚀变形,满足飞行器长时间、远距离、可重复使用的要求。

    一种柔性翼面的力热联合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899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883898.0

    申请日:2023-07-1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柔性翼面的力热联合试验方法,属于测量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对柔性翼面底部支撑托架进行固支;S2、在柔性翼面的上、下表面分别布置石英灯和气囊;气囊表面耐热温度大于加热条件的最高温度;S3、在柔性翼面的上表面布置位移传感器,在外翼前缘粘贴高温应变片;S4、通过气囊充气对柔性翼面下表面进行静力加载;S5、通过石英灯对柔性翼面的上表面进行加热;S6、按照预定方案对柔性翼面进行逐级加温,最终达到试验条件;S7、记录测点数据,得到试验曲线;S8、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柔性翼面是否满足要求,完成力热联合试验,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实现柔性翼面表面外压加载和加热,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的问题。

    一种动态等离子体鞘套信道幅度和相位联合的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35445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0622003.4

    申请日:2020-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等离子体鞘套信道幅度和相位联合的建模方法,首先同时输入动态等离子体鞘套信道的幅度和相位;然后将幅度和相位画在二维的平面内,且将二维平面划分为面积相同的若干个区间,若某一区间存在数据则定义为马尔科夫链信道状态,并记录此信道状态在平面内的位置;求解马尔科夫信道各起始状态的概率和状态之间的概率转移矩阵,并进行马尔科夫链仿真,得到预测的状态序列;将产生的状态序列还原到平面区间的位置,区间位置对应的横纵坐标范围就是信道模型预测出的范围,从区间内取出任意一个点当作当前时刻的信道特性。本发明建立的信道模型更加完整的描述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可以同时模拟出信道对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影响。

    一种控流型冲击发汗冷却头锥

    公开(公告)号:CN109334974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811270771.7

    申请日:2018-10-29

    Abstract: 一种控流型冲击发汗冷却头锥,包括:多孔头锥,控流锥芯;多孔头锥为圆锥,大端开有锥形盲孔;控流锥芯为圆锥,所述控流锥芯插入所述多孔头锥的锥形盲孔,所述控流锥芯头部和多孔头锥锥形盲孔的底部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控流锥芯内部沿轴线方向开有通孔,用于使冷却剂由控流锥芯圆锥大端流入所述通孔,由小端流出所述通孔;所述控流锥芯的大端连接飞行器下游舱段。本发明利用发汗冷却和冲击冷却原理,降低飞行器头锥部位温度,使其不产生烧蚀变形,满足飞行器长时间、远距离、可重复使用的要求。

    一种激波聚焦电火花射流激励器

    公开(公告)号:CN113939072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111470161.3

    申请日:2021-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波聚焦电火花射流激励器,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等离子体激励管、激波转变管、激波聚焦管。本发明中的激波聚焦电火花射流激励器是对普通激波管的改进,将普通激波管的初始低压段腔体外形改变成光滑收缩形状。激波聚焦电火花射流激励器的内部腔体结构包括三个部分:等离子体激励区、激波转变区和激波聚焦区,其内部腔体在垂直于水平轴线方向(射流方向)的截面为一系列直径不同的圆形,这种管体结构使得激波在收缩段腔体内运动过程中逐步聚焦,激波强度增大,可以在不改变放电激励能量的情况下大幅提高射流的速度和能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