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34974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811270771.7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控流型冲击发汗冷却头锥,包括:多孔头锥,控流锥芯;多孔头锥为圆锥,大端开有锥形盲孔;控流锥芯为圆锥,所述控流锥芯插入所述多孔头锥的锥形盲孔,所述控流锥芯头部和多孔头锥锥形盲孔的底部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控流锥芯内部沿轴线方向开有通孔,用于使冷却剂由控流锥芯圆锥大端流入所述通孔,由小端流出所述通孔;所述控流锥芯的大端连接飞行器下游舱段。本发明利用发汗冷却和冲击冷却原理,降低飞行器头锥部位温度,使其不产生烧蚀变形,满足飞行器长时间、远距离、可重复使用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914862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711155360.9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全主动冷却高超声速飞行器,包括:发汗冷却端头、发汗冷却翼前缘、发汗冷却舵前缘、再生冷却舵面、再生冷却迎风面,飞行器背风面;发汗冷却端头、发汗冷却翼前缘和发汗冷却舵前缘设有多孔结构,内部存储有液态冷却介质,液态冷却介质能够从多孔结构向外供给,流经多孔结构进行换热,液态冷却介质升温后以气态的形式流出端头外表面;再生冷却舵面和再生冷却迎风面采用再生冷却方式分别对飞行器的舵面和迎风面进行冷却,利用飞行器内部携带液态冷却工质用于阻隔、冷却、并带走飞行器在高超声速飞行过程中传入飞行器的气动加热量,满足飞行器在大气层内高速、长时间、远距离飞行的热防护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132112B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711115268.X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李宇 , 陈伟华 , 黄建栋 , 刘国仟 , 聂亮 , 刘宇飞 , 檀妹静 , 景丽 , 高扬 , 聂春生 , 颜维旭 , 陈轩 , 周禹 , 曹占伟 , 王振峰 , 季妮芝 , 高翔宇 , 于明星 , 闵昌万 , 陈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热流辨识装置及设计方法,属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热参数测量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热传导敏感元件、敏感元件隔热套、敏感元件压板、温度传感器,热传导敏感元件为柱状结构,敏感元件隔热套为带通孔的柱状结构,热传导敏感元件位于敏感元件隔热套通孔中,与敏感元件隔热套间隙配合,敏感元件一侧与隔热套外表面平齐,形成测量端面,另一侧底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敏感元件压板压住热传导敏感元件,与敏感元件隔热套间隙配合安装,敏感元件隔热套、敏感元件与敏感元件隔热套之间的间隙以及敏感元件压板共同阻隔热传导敏感元件除测量端面以外的部分与外部环境之间热量交换。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热流传感器对于长时间高热流测量的适应性差以及传感器尺寸大、重量大、安装受限大、难以实现密集测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334974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270771.7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控流型冲击发汗冷却头锥,包括:多孔头锥,控流锥芯;多孔头锥为圆锥,大端开有锥形盲孔;控流锥芯为圆锥,所述控流锥芯插入所述多孔头锥的锥形盲孔,所述控流锥芯头部和多孔头锥锥形盲孔的底部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控流锥芯内部沿轴线方向开有通孔,用于使冷却剂由控流锥芯圆锥大端流入所述通孔,由小端流出所述通孔;所述控流锥芯的大端连接飞行器下游舱段。本发明利用发汗冷却和冲击冷却原理,降低飞行器头锥部位温度,使其不产生烧蚀变形,满足飞行器长时间、远距离、可重复使用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132112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11115268.X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李宇 , 陈伟华 , 黄建栋 , 刘国仟 , 聂亮 , 刘宇飞 , 檀妹静 , 景丽 , 高扬 , 聂春生 , 颜维旭 , 陈轩 , 周禹 , 曹占伟 , 王振峰 , 季妮芝 , 高翔宇 , 于明星 , 闵昌万 , 陈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热流辨识装置及设计方法,属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热参数测量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热传导敏感元件、敏感元件隔热套、敏感元件压板、温度传感器,热传导敏感元件为柱状结构,敏感元件隔热套为带通孔的柱状结构,热传导敏感元件位于敏感元件隔热套通孔中,与敏感元件隔热套间隙配合,敏感元件一侧与隔热套外表面平齐,形成测量端面,另一侧底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敏感元件压板压住热传导敏感元件,与敏感元件隔热套间隙配合安装,敏感元件隔热套、敏感元件与敏感元件隔热套之间的间隙以及敏感元件压板共同阻隔热传导敏感元件除测量端面以外的部分与外部环境之间热量交换。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热流传感器对于长时间高热流测量的适应性差以及传感器尺寸大、重量大、安装受限大、难以实现密集测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914862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11155360.9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全主动冷却高超声速飞行器,包括:发汗冷却端头、发汗冷却翼前缘、发汗冷却舵前缘、再生冷却舵面、再生冷却迎风面,飞行器背风面;发汗冷却端头、发汗冷却翼前缘和发汗冷却舵前缘设有多孔结构,内部存储有液态冷却介质,液态冷却介质能够从多孔结构向外供给,流经多孔结构进行换热,液态冷却介质升温后以气态的形式流出端头外表面;再生冷却舵面和再生冷却迎风面采用再生冷却方式分别对飞行器的舵面和迎风面进行冷却,利用飞行器内部携带液态冷却工质用于阻隔、冷却、并带走飞行器在高超声速飞行过程中传入飞行器的气动加热量,满足飞行器在大气层内高速、长时间、远距离飞行的热防护需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