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1827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011213038.9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18/214 , G06F18/2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旋转机械智能剩余寿命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旋转机械零部件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系统、介质、设备,以训练样本集为输入进行堆栈式自编码器模型并行训练,提取训练样本集的深度融合特征并根据相关性指标和单调性指标筛选;将筛选出来的优质特征传入自组织映射网络模型中训练,以初始退化指标的退化率进行退化阶段的划分,并进行新型健康指标的构建;新型健康指标退化轨迹平滑处理构建退化轨迹库;在预测阶段,通过计算与退化轨迹库中的各轨迹相似度,根据匹配程度最高的退化轨迹计算剩余寿命。实现从状态监测数据到剩余寿命的高阶映射关系,摆脱了对失效数据和寿命分布模型的依赖,提高了设备剩余寿命预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50886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41233.2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T13/20 , G06T17/20 , G06F16/22 , G06F111/18 , G06F111/10 , G06F113/2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时数据驱动的无人机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其包括:从几何模型、物理模型、行为模型和规则模型这四个维度构建机翼主梁数字孪生模型;对所述机翼主梁数字孪生模型进行仿真,将无人机的物理空间实时状态映射到虚拟空间;采用虚拟动画可视化方法实时展示无人机机翼的变形姿态,以为操作人员获知无人机的健康状态提供可视化依据。本发明利用数字孪生技术监测无人机的状态,在虚拟空间模拟物理实体的工作状态,辅助技术人员进行决策,降低无人机各类事故的发生概率,具有实时性、高保真性和高继承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30124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710550324.6
申请日:2017-07-07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17/30 , G01R31/327 , G01M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6/24532 , G01M13/00 , G01R31/3275 , G06F16/172 , G06F16/176 , G06F16/182 , G06F16/2471 , G06F16/248 , G06F16/25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开关设备故障的特征提取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在面对海量开关设备故障的数据时,不能高效、准确地对各种故障类型进行特征提取的问题。其实现方案是:搭建Hadoop子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存储及数据预处理;搭建SparkR平台进行多变量多尺度熵MMSE的分布式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保存到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中;从HDFS下载计算结果,利用R软件绘制开关设备各故障的多变量样本熵曲线;根据各故障的多变量样本熵曲线,选取对应尺度因子范围的多变量样本熵值作为各故障的特征参数。本发明整个方案设计严谨、完整,具备海量数据存储与分布式计算能力,故障特征提取的效率和准确性高,可以为及时诊断和预判开关设备故障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934136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121041.X
申请日:2017-03-0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细长型飞行器的振动试验仿真系统及方法,旨在实现对随机振动试验的仿真,并提高仿真的效率。系统包括前处理模块、有限元建模模块、条件设置模块、分析计算模块、结果处理模块和试验数据库,且五个模块和试验数据库各自所涉及的软件集成在该仿真系统中;方法为:选取飞行器、振动台和夹具几何模型,编写.m格式模拟算法文件,确定控制谱,输入该谱已知数据,制定模型修正标准;处理几何模型、模拟算法文件和控制谱已知数据;对几何模型进行有限元建模;设置控制方式和控制点位置;反求加载在振动台模型上的载荷;验证反求出的载荷;对各监测点的响应谱型数据与控制谱谱型数据之间均方根误差进行对比,得到最优控制点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6709198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270083.1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弯管数控数模到CAD数模转换的方法,其实现步骤为:(1)获取弯管的加工坐标值;(2)获得1×4矩阵;(3)获得首尾点转换后的空间坐标值;(4)计算弯管控制点的坐标值;(5)建立弯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型。本发明转换的方法首先是根据数控弯管机获取弯管的加工坐标值,然后再根据弯管的加工变换矩阵将弯管的加工坐标值转换为弯管的控制点坐标值,利用控制点坐标可在CAD平台建立CAD模型,解决了数控弯管模型无法被正确加载到CAD平台的问题,提高弯管设计数模的精度,可用于弯管实体逆向建模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610872A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611258879.5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9/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艺规划软件与仿真软件的数据交互系统及方法,主要解决现有工艺规划软件与仿真软件无法直接进行数据交互的问题。本发明的系统包括工艺规划模块、工艺仿真模块、数据连接模块、中间介质模块、数据库存储模块组成。本发明的方法实现步骤包括:(1)发送数据交互请求;(2)判断工艺规划模块是否接收到数据交互请求;(3)将数据导入装配工艺中间介质模块;(4)判断中间介质模块是否成功导入了数据;(5)将中间介质模块中的数据导入到工艺仿真模块内;(6)判断工艺仿真模块与工艺规划模块是否成功完成了数据交互;(7)完成整个数据交互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6372660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770379.3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6269 , G06F16/182 , G06F16/285 , G06F2216/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航天产品装配质量问题分类方法,基于Hadoop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首先构建初始SVM模型,然后运用遗传算法对初始SVM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选择,获得最佳分类精度SVM模型的参数;最终得到GA-SVM模型。该GA-SVM模型可以将不同的质量问题进行分类,而且具有很高的分类精度。本发明运用了大数据分析技术,使得运算更为高效,遗传算法中的交叉运算和变异运算考虑到种群进化的动态性,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最优解,将遗传算法应用到支持向量机的参数优化中,提高了质量问题分类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794278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90602.2
申请日:2015-04-21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产品装配序列的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待装配产品各零部件之间的几何关系、配合关系以及运动约束关系,构建三维空间装配干涉矩阵,获取可行的产品装配序列;步骤S2,以装配成本为产品装配序列规划评价的指标,构造适应于万有引力搜索算法的适应度函数;步骤S3,对万有引力搜索算法的计算公式进行重新定义与改造,构建出新的万有引力搜索计算公式;步骤S4,采用新的万有引力搜索计算公式对待装配产品的装配序列进行迭代求解,所获取的计算结果即为最优装配序列。本方法以装配成本作为装配序列规划评价的指标,通过修订的万有引力搜索算法,实现快速、可靠地获取最优装配序列,避免出现复杂产品装配序列组合爆炸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636479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82030.6
申请日:2015-02-1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 G06F16/284 , G06N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大数据驱动的总完工时间预测方法,涉及工程应用领域,该方法包括构建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运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对总完工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挖掘;构建神经网络模型BP;对神经网络模型BP的权值和阈值进行动态改进获得动态神经网络模型DBP;运用自适应免疫遗传AIGA算法优化动态神经网络模型DBP,获得预测模型AIGA-DBP,根据预测模型AIGA-DBP计算总完工时间预测值;当总完工时间预测值与总完工时间期望值的误差满足设定的条件时,输出总完工时间预测值。本发明能够对总完工时间进行准确预测,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且能够适应企业因时间推移引起的各种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170462A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1110062850.0
申请日:2011-03-1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地协同技术,特别是一种产品设计模型的异地协同方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通过消息分发的方式,实现对三维模型操作的异地同步,其特征是:它包括通过公共网链接的异地通信计算单元和主通信计算单元,通过公共网将异地产品设计模型进行协同。它提供了一种通过集成虚拟现实仿真软件构建所有参与者能够共同体验的协同环境,通过模型转换技术转换常用格式的三维CAD模型,使之成为系统能够支持的模型格式,通过windows网络通信完成消息分发,实现对三维模型操作的异地同步的产品设计模型的异地协同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