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8273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82077.5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C23C28/00 , C23C8/22 , C23C14/35 , C23C14/02 , C23C16/04 , C23C16/06 , C23C16/44 , C23C14/16 , C23C16/56 , C23C4/10 , C23C4/11 , C23C4/02 , C23C4/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陶瓷骨架内填充片状金属的叠层结构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碳钢表面进行打磨,然后进行渗碳;(2)在具有渗碳层的碳钢表面上沉积具有碳化物形成能力的金属层,采用膜层制备技术用掩膜板在碳钢表面上交替沉积片状铁层和具有碳化物形成能力的金属层;(3)将表面具有金属多层结构涂层的碳钢进行渗碳,经过上述处理,在碳钢表面形成了以陶瓷为骨架且填充片状铁层的叠层结构涂层,涂层陶瓷相体积分数高且致密无孔,层间界面具有微观不规则状具有冶金结合,材料强度、韧性、抗剪切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3621921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0813364.1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梯度陶瓷镍多层膜及其化学热处理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需要表面强化的具有碳化物或氮化物形成能力的金属基体表面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方法交替沉积第一步和第二步所述的靶材,对样品进行加压热处理,促进金属元素层间互扩散;对样品进行渗碳处理或渗氮处理渗碳处理或渗氮处理,使过渡金属/镍多层膜转变为陶瓷/镍多层膜。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梯度陶瓷/镍多层膜具有渐变的层厚、层厚比以及陶瓷晶粒尺寸,形成梯度结构多层膜,提高了多层膜的强韧性;同时,加压热处理以及通过渗碳或渗氮形成陶瓷层的工艺促进了层间界面的金属元素互扩散,形成了具有冶金结合的高强度层间界面和膜基界面,显著提高了膜层的综合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761067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0577681.3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B22F5/00 , B22F7/04 , B22F1/12 , B22F3/22 , B22F3/10 , C22C47/06 , C22C47/14 , C22C49/14 , B21D37/10 , C22C49/02 , C22C1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基冲压模具,包括合金层和钢基体,合金层和钢基体之间设置有硼箔夹层,合金层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WC粉末55%~65%、Ta粉末10%‑15%、Fe粉末3.5%~10%、石墨粉1%‑2%和Ta丝20%~25%,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其中,Ta丝的丝径为0.3mm‑1mm,WC粉末的粒度为6μm‑18μm,Ta粉末的粒度为5μm‑10μm,Fe粉末的粒度为1μm‑4μm,石墨粉的的粒度为2μm‑5μm。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钢基冲压模具的制备方法,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钢基冲压模具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韧性以及损伤容限,能有效防止模具使用过程中的开裂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5970149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610569374.4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高钨合金钢及低碳高钨合金钢本体的制备方法,涉及低碳高钨合金钢本体技术领域,所述低碳高钨合金钢本体包括:低碳高钨合金钢本体,所述低碳高钨合金钢本体表面设有多个凹陷管状体,且所述低碳高钨合金钢本体表面和所述凹陷管状体的内表面均设有碳化钨增强层。本发明可以通过碳化钨增强层有效增加低碳高钨合金钢本体的表面复合厚度,提高了低碳高钨合金钢本体的耐磨性能和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180772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69356.6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B27/14 , B23B2222/32 , B23P1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刀刀片及车刀刀片的制备方法,涉及切削工具技术领域,所述车刀刀片包括:刀片本体,所述刀片本体表面设有多个凹陷管状体,且所述刀片本体表面和所述凹陷管状体的内表面均设有碳化钨增强层,其中,所述刀片本体的材质包括钨系高速钢。本发明可以通过碳化钨增强层有效增加刀片本体的表面复合厚度,提高了车刀刀片的耐磨性能和综合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040744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69359.X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27/021 , B23P15/00 , C21D9/38 , C23C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微米级碳化钨增强层的热轧工作辊,包括热轧工作辊本体,所述热轧工作辊本体的表面具有多个凹陷的管状体,所述热轧工作辊本体的表面和所述管状体的内表面均具有微米级碳化钨增强层;上述热轧工作辊的制备方法为:对热轧工作辊本体进行表面处理;然后进行激光打孔、酸洗、超声波清洗;将得到的清洗后的具有凹陷管状体的热轧工作辊本体在真空渗碳炉中进行渗碳,得到具有微米级碳化钨增强层的复合体;最后进行后处理得到具有微米级碳化钨增强层的热轧工作辊。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热轧工作辊在恶劣工况下辊面剥落的问题,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和耐热、耐磨性能,且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190613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82075.6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C23C14/02 , C23C14/16 , C23C14/35 , C23C14/58 , C23C8/64 , C23C8/80 , C25D5/38 , C25D5/50 , C23C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微纳结构的耐磨耐腐蚀疏水钛合金表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经预处理的钛合金表面利用球形碳化钨颗粒压印出微米尺度凹坑;利用表面处理工艺在具有凹坑的钛合金表面制备铁层;然后对其进行高温热处理以及渗碳处理,在铁层和钛合金界面附近得到具有微纳米二级粗糙结构的碳化钛层;随后将表面浸入到腐蚀液中去除表面铁层;最后利用氟硅烷溶液进行低表面能修饰,最终得到具有微纳结构的耐磨耐腐蚀疏水钛合金表面。本发明制备的钛合金表面具有优异的硬度、耐磨性、膜基结合力、疏水性和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5631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10560.2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效浸出回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价金属的方法,包括:步骤1,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进行处理,获得正极材料粉末;步骤2,称取压电催化剂粉末,制备PDMS环己烷溶液,将催化剂粉末均匀分散于PDMS环己烷溶液中,得到催化剂/PDMS环己烷溶液;将催化剂/PDMS环己烷溶液自流延于玻璃基底或立方体方糖上,烘干并洗涤处理后,获得催化剂/PDMS薄膜或多孔块体;步骤3,将步骤1得到的正极材料粉末、步骤2得到的催化剂/PDMS薄膜或多孔块体加入到柠檬酸水溶液中,超声,使得正极材料中的有价金属浸出;然后使浸出液中的有价金属沉淀析出,完成有价金属的回收。本发明方法具有有价金属浸出效率高、浸出率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621937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0814571.9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化学热处理在金属表面制备陶瓷多层膜的方法。首先在需要表面强化的金属基体表面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具有碳化物或氮化物或氮化物形成能力的金属/金属多层膜;然后对样品进行高温热处理,促进金属元素层间互扩散;最后对样品进行渗碳处理或渗氮处理处理或者渗氮处理,随着碳或氮向内扩散并与金属反应,使金属/金属多层膜转变为碳化物/碳化物氮化物/氮化物多层膜。最终在基体表面形成陶瓷/陶瓷多层膜。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能够促进层间界面的金属元素互扩散,形成具有冶金结合的高强度层间界面和膜基界面,显著提高膜层的综合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621937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814571.9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化学热处理在金属表面制备陶瓷多层膜的方法。首先在需要表面强化的金属基体表面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具有碳化物或氮化物或氮化物形成能力的金属/金属多层膜;然后对样品进行高温热处理,促进金属元素层间互扩散;最后对样品进行渗碳处理或渗氮处理处理或者渗氮处理,随着碳或氮向内扩散并与金属反应,使金属/金属多层膜转变为碳化物/碳化物氮化物/氮化物多层膜。最终在基体表面形成陶瓷/陶瓷多层膜。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能够促进层间界面的金属元素互扩散,形成具有冶金结合的高强度层间界面和膜基界面,显著提高膜层的综合力学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