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铜合金铸棒的铸造结晶器

    公开(公告)号:CN117259697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11221108.9

    申请日:2023-09-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铜合金铸棒的铸造结晶器,包括冷却水箱和筒状的结晶器壳体,结晶器壳体的内环面上设置有石墨环;所述冷却水箱进水管的轴线与冷却水箱内壁相切;所述结晶器壳体的壁内环设有水压平衡腔,结晶器壳体外部环状均布有水平设置的多个冷却水通孔,冷却水通孔的轴线与水压平衡腔的进水侧内壁相切;所述结晶器壳体内壁上设置有圆锥缝。本发明提高了热对流的传热效果,冷却效果更好;结晶器壳体分体式的结构便于加工、装配和维修;铸棒与结晶器为软接触,提高了铝铜合金铸棒的表面质量,在拉铸过程中可调整熔体温度与拉伸速度,为大直径,大批量铝合金的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证。

    一种铝合金拉伸试棒的铸造模具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5967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21107.4

    申请日:2023-09-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铝合金拉伸试棒的铸造模具。包括两片分离的模具本体,两片模具本体相互扣合,其内腔内设置有浇注口,直浇道,止速道,集渣腔,内浇道,试棒内腔,补缩腔,卡位座,定位座和排气通孔。内浇道左端连通有试棒内腔,试棒内腔的正上方设置有薄片状的补缩腔,补缩腔的下部两侧与试棒内腔的上部两侧连通;补缩腔上部连通有数条排气通孔。本发明设计思路巧妙,从浇道角度设计、内浇道高度设计和顺序凝固为主要设计理念,有效保障了宽结晶温度范围合金浇铸成型的拉伸试棒的质量,给出了内浇道与集渣腔连接的位置(高度)关系的计算方法,为内浇道与集渣腔位置(高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种打孔法测试圆柱形样品导热系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74204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010348174.2

    申请日:2020-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孔法测试圆柱形样品导热系数的方法,如下:步骤S11、选取待测样品和A、B两个已知不同导热系数的基准样品,将三者加工成直径和高度均相等的圆柱体;步骤S12、在各圆柱体的侧壁上均径向加工两个测温孔;步骤S13、采用平板稳态法中的导热系数测试仪,分别测量并计算待测样品和A、B基准样品的导热系数测试值;步骤S14、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估算出待测样品的真实导热系数λ*。上述一种打孔法测试圆柱形样品导热系数的方法,实现了利用普通稳态导热测试设备,对小型非标圆柱体样品的导热系数进行测试。

    一种合金快速热压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7035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0777183.8

    申请日:2021-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金快速热压成型方法,合金包括一种主要元素与至少一种合金元素,快速热压成型方法包括以下内容:S1、混粉:将主要元素的粉末与低熔点粉末混合,得到混合粉末;若合金元素的熔点低于主要元素粉末的熔点,则低熔点粉末为各种单一的合金元素粉末;当合金元素的熔点等于或高于主要元素粉末的熔点,则低熔点粉末为中间合金粉末,中间合金粉末由主要元素和至少一种的合金元素组成;S2、冷压:对经S1得到的混合粉末进行冷压成形得到冷压坯体,冷压坯体的致密度≤85%;S3、热压烧结制得合金。解决了现有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粉末冶金制备方法或合金粉末冶金制备方法制得的产品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一种打孔法测试圆柱形样品导热系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74204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348174.2

    申请日:2020-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孔法测试圆柱形样品导热系数的方法,如下:步骤S11、选取待测样品和A、B两个已知不同导热系数的基准样品,将三者加工成直径和高度均相等的圆柱体;步骤S12、在各圆柱体的侧壁上均径向加工两个测温孔;步骤S13、采用平板稳态法中的导热系数测试仪,分别测量并计算待测样品和A、B基准样品的导热系数测试值;步骤S14、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估算出待测样品的真实导热系数λ*。上述一种打孔法测试圆柱形样品导热系数的方法,实现了利用普通稳态导热测试设备,对小型非标圆柱体样品的导热系数进行测试。

    鲁棒非脆弱H∞结构振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00378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37313.X

    申请日:2016-0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3/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鲁棒非脆弱H∞结构振动控制方法,步骤一:建立带有控制装置的结构动力学模型;步骤二:估计结构参数不确定性的幅值,基于Lyapunov稳定性原理,在保证控制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在校正的结构动力学模型中确定结构参数不确定性影响;步骤三:基于二次型最优性能指标,求解保证控制系统稳定的线性矩阵不等式,获得相对最优的鲁棒非脆弱H∞控制力,输入所述鲁棒非脆弱H∞控制力到作动器,对实体结构实现有效振动控制。本发明使得控制系统设计简单,性能指标易于衡量,且在结构参数不确定性的前提下,能有效地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一种多晶碘化汞薄膜籽晶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20851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082226.0

    申请日:2014-03-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液相沉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晶碘化汞薄膜籽晶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溶液析出时溶剂的污染和反应副产物难以去除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晶碘化汞薄膜籽晶层的制备方法:利用化合物黄色氧化汞(HgO)和氢碘酸(HI)为基本原料,通过调整加入到体系HI的浓度,控制HgO和HI的反应速率,从而生成细小的碘化汞颗粒。生成的碘化汞颗粒在基片(电极)材料上沉积一层同质薄膜,为气相外延生长提供定向晶核,从而增大薄膜单向生长几率。

    高强耐热铝合金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45970A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200610041893.X

    申请日:2006-03-08

    Abstract: 一种新型高强耐热铝合金,针对现有铝合金强度不高、耐热性和耐磨性差、尺寸稳定性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在300℃~400℃长期使用的高强耐热铝合金。该高强耐热铝合金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wt%)为:Si 6.5~17.5、Cu 2.0~5.0、Ni 1.0~3.0、Mn 0.4~1.0、Mg 0.4~1.2、Ti 0.1~1.0、B 0.02~0.2、Zr 0.1~1.0、Cd 0.1~0.6、P 0.005~0.05、其余为铝,Si/Mg为10~20,Cu/Mg为4~13。该合金包括分布均匀L12晶体结构的Al3X颗粒和hcp晶体结构的TiB2,它们的点阵参数与铝基体的共格,高温稳定性好,在合金中起到晶粒细化和高温强化的作用。本发明的合金可以用低成本的铸造工艺直接浇注零件,也可以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运用。

    一种高强韧铸造Al-Cu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5678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440271.2

    申请日:2024-04-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韧铸造Al‑Cu系合金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合金材料的成分组成为:Cu:4.6~5.8%,Mn:0.6~1.2%,Mg:0.3~0.45%,Ti:0.18~0.27%,Zr:0.2~0.3%,余者是铝、硼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制备方法,首先按配比称取铝锭和中间合金;然后进行一次加料:加入AlMn80、AlZr5、2/3重量的铝钛硼合金和纯铝;之后加入AlCu40、1/3重量的铝钛硼合金和Mg块进行熔炼;最后对Al‑Cu系合金材料进行多级热处理。本发明的高强韧铸造Al‑Cu系合金材料中元素少,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首先通过分次加料使得本发明在不降低塑性的前提下,可大幅度提升合金的抗拉强度,再通过多级热处理机制,调节Cu在铝中的固溶度,进一步提高了力学性能,最终抗拉强度达到438MPa,延伸率达到15%,在高性能铝合金的塑性加工领域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

    一种金属复合材料的复合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1803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081101.6

    申请日:2021-0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复合材料的复合结构及其成型方法,一种金属复合材料的复合结构,包括:一复合材料层,其材质为金属基复合材料;一金属层,其材质为与复合材料层的基体金属同类的纯金属或合金,其与复合材料层复合形成整体结构;复合的方式为:如果复合材料层作为工作面,则金属层与复合材料层的非工作表面复合;如果金属层作为工作表面,则金属层与复合材料层的部分表面或全部表面复合。解决了现有金属基复合材料产品机械加工和焊接困难、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