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己内酯/生物陶瓷复合骨植入物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12241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710980626.7

    申请日:2017-10-19

    Abstract: 一种聚己内酯/生物陶瓷复合骨植入物制备方法,先完成具有两级互不连通的多孔结构生物陶瓷支架三维模型设计,然后制备具有两级互不连通的多孔结构生物陶瓷支架素胚,高温烧结后,得到高强度生物陶瓷支架;再制备改性的聚己内酯增强颗粒,配制复合增强网预混液;最后将高强度生物陶瓷支架放入容器中,通过氯化钠粉末掩埋,只留出与外界连通的II级管道端面,通过抽真空方式向高强度生物陶瓷支架的II级管道中注入复合增强网预混液,再加热和反复抽真空除去复合增强网预混液中的有机溶剂;自然冷却后,得到最终的可梯度降解聚己内酯/生物陶瓷复合植入物,本发明能够整体提高复合支架的力学性能,实现体内梯度降解。

    一种基于陶瓷增材制造的多孔植入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20220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449043.1

    申请日:2017-0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陶瓷增材制造的多孔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增材制造方法制备具有梯度微观结构的多孔植入物模型的陶瓷负型模具;通过压力机压制将金属粉填充陶瓷模具,获得初步的金属多孔植入物,真空烧结,增强植入物强度;将植入物与陶瓷模具的混合体置入可溶解陶瓷模具的溶液中,得到独立的金属植入物;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金属植入物表面沉积金属涂层;最后利用阳极氧化方法在金属植入物表面成形金属氧化物纳米管结构。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多孔植入物制备方法微观结构不可控和直接激光增材制造难度大、设备要求高的不足,且能实现表面结构的纳米化,开辟具有宏微纳结构的多孔植入物制备的新途径。

    一种光固化3D打印金属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4174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22628.8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固化3D打印金属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按照质量百分比计,该光固化3D打印金属浆料,包括30%~77%的有机单体、0.001%~20%的分散剂、0.1%~6%的光引发剂以及10%~67%的复合粉体;所述复合粉体包括有机壳体以及金属核体。该浆料中复合粉体的有机物壳体与有机单体的相容性更好且表面的化学相互作用力更大,促进了复合粉体在有机单体溶液中的分散,为光固化浆料提供了良好的稳定性;作为壳体的有机物其折射率与有机单体溶液的折射率相近,减小了粉体与有机单体溶液的折射率差异,极大地提升了浆料的固化厚度,得到具有良好固化特性的稳定光聚合浆料。

    一种基于粉末浆料并利用放射线的体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52358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0277201.1

    申请日:2020-04-10

    Abstract: 一种基于粉末浆料并利用放射线的体制造方法,先计算光固化所需放射线能量,配制含有光谱转化粒子的粉末浆料,粉末浆料通过将光固化树脂、光谱转化粒子、光引发剂、粉末及分散剂混合制得;然后将混合好的含有光谱转化粒子的粉末浆料用球磨机混合;最后将球磨后的含有光谱转化粒子的粉末浆料盛放于成型槽中,在成型槽周围布置放射线发射阵列装置,使放射线阵列装置发射的线束覆盖成型槽区域,根据零件形状动态调整各放射线阵列发射强度,并扫描成型槽,进行零件的体制造;本发明利用放射线的高能量和透射力在粉末浆料内部激发光谱转化粒子发出紫外光及可见光,作用于光引发剂发生固化反应,实现不透明、高固相、高密度粉末浆料的内部光固化。

    一种用于辅助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的磁性凝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98462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711106173.1

    申请日:2017-11-10

    Abstract: 一种用于辅助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的磁性凝胶,主要由永磁材料微粒、海藻酸钠溶液、氯化钙溶液配置而成,还可加入医用染料,其制备:配置海藻酸钠溶液,加入永磁材料微粒混匀为A液,将氯化钙溶液或其与医用染料的混合液,作为B液;A液和B液分装于双腔同步注射装置内,使用时根据病灶大小注射适量混匀液到待切除的粘膜病灶内,混匀液在病灶内短时间即可形成磁性凝胶,本发明应用系统,包括用于向切除的粘膜病灶内注射混匀液的双腔同步注射装置,混匀液注射后形成磁性凝胶;以及内镜头端的可拆卸磁环。通过磁性凝胶与内镜头端的可拆卸磁环的磁性吸引力,提供与肌层方向相反的牵拉力,以利于粘膜与肌层的剥离,具有方便操作、减小手术难度等优点。

    一种用于气管食管瘘修补的吻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92873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711240433.4

    申请日:2017-11-30

    Abstract: 一种用于气管食管瘘修补的吻合装置,包括:第一磁体,为条状磁体;第二磁体,与第一磁体的大小、形状相同,但充磁方向相反;吻合钳,由齿轮结构控制,包括与第一磁体配合的第一钳口和与第二磁体配合的第二钳口,平移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实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吸,其中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采用非顺磁性材料,且具备锁扣功能;本发明还提供了条状磁体以及其相配的钳口的两种具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磁体缓慢压榨瘘口,使气管食管两端的瘘口各自独立闭合,具有操作简单,瘘口愈合良好等优点。

    一种基于高分子聚合物增材制造的多孔植入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74784B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710448052.9

    申请日:2017-0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分子聚合物增材制造的多孔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增材制造方法制备具有梯度微观结构的多孔植入物模型的高分子聚合物负型模具;将金属粉与粘结剂混合均匀后压制高分子聚合物负型模具中,然后置入有机溶剂中去除高分子聚合物负型模具,得到初步的金属多孔植入物;将其置入真空高温炉中并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植入物表面沉积金属涂层进一步增强植入物的强度;最后将金属多孔植入物置入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得到具有表面纳米结构的定制化金属多孔植入物。该方法将增材制造与粉末冶金技术相结合,解决了孔隙尺寸及分布不可控的问题,且实现了表面结构的纳米化开辟具有宏微纳结构的多孔植入物制备的新途径。

    一种用于辅助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的磁性凝胶、其制备及其应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998462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106173.1

    申请日:2017-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31/145 A61L31/128 A61L31/14 A61L2400/06 C08L5/04

    Abstract: 一种用于辅助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的磁性凝胶,主要由永磁材料微粒、海藻酸钠溶液、氯化钙溶液配置而成,还可加入医用染料,其制备:配置海藻酸钠溶液,加入永磁材料微粒混匀为A液,将氯化钙溶液或其与医用染料的混合液,作为B液;A液和B液分装于双腔同步注射装置内,使用时根据病灶大小注射适量混匀液到待切除的粘膜病灶内,混匀液在病灶内短时间即可形成磁性凝胶,本发明应用系统,包括用于向切除的粘膜病灶内注射混匀液的双腔同步注射装置,混匀液注射后形成磁性凝胶;以及内镜头端的可拆卸磁环。通过磁性凝胶与内镜头端的可拆卸磁环的磁性吸引力,提供与肌层方向相反的牵拉力,以利于粘膜与肌层的剥离,具有方便操作、减小手术难度等优点。

    一种金属结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0626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85816.3

    申请日:2022-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结构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原始金属粉末进行预处理,在其表面包裹一层改性材料层,从而降低其折射率和吸光度的,同时避免在加工过程金属粉末被氧化。随后通过配制合适的金属浆料完成在405nm紫外光的照射下完成固化,并通过粉末的预处理来减小由于光散射引起的多余固化宽度,提升相同光强以及同一固化时间内金属浆料的固化深度,因此提高打印件的分辨率和精度。该制备方法由于DLP光固化技术主要采用面成型的方式,相比于SLM成型金属多孔制件,其内部分辨率和精度都有很大的提升,同时打印时间也存在一定的提升。

    一种个性化定制型网状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42516B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610920513.3

    申请日:2016-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个性化定制型网状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该网状多孔碳具有精确的个性化定制型外形和内部微观孔隙。该网状多孔碳的孔隙率为70%~99.5%,组成网状多孔碳的微观多面体各面的内接圆直径为0.2~3mm,多面体连接杆的横截面内接圆直径为0.02~1.5mm。其制造方法如下:设计多孔数字模型的外形轮廓和内部孔隙结构;利用增材制造法制造网状多孔碳前驱体;在多孔碳前驱体内部填充埋烧材料;将填充埋烧材料的多孔碳前驱体置于500~1000℃真空或保护气氛围下热解;最后去除埋烧材料,再经过1100~3000℃石墨化处理得到石墨化网状多孔碳。该方法克服了多孔聚合物热解过程扭曲和收缩变形的缺陷,弥补了传统网状多孔碳制备方法难以对其宏观形状和微观孔隙结构实现精确控制的缺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