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变导程双螺杆膨胀机转子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2788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41384.6

    申请日:2023-07-28

    Abstract: 一种三段变导程双螺杆膨胀机转子及其设计方法,三段变导程双螺杆膨胀机转子包括相互啮合的阳转子和阴转子,阳转子和阴转子均具有沿轴线方向依次排列的低压段、中间段和高压段共三段转子,低压段、中间段和高压段中的每段转子均为等导程,且中间段的导程小于高压段的导程,高压段的导程小于低压段的导程,低压段靠近膨胀机低压孔口侧,高压段靠近膨胀机高压孔口侧,在给定约束条件下,通过调整参数使得高压孔口关闭前的高压孔口连通面积尽可能大。本发明有效增大了高压孔口关闭前的高压孔口连通面积,可使双螺杆膨胀机在整个吸气过程中能够充分吸气,降低了膨胀机吸气过程的节流损失,尤其是吸气过程后期的预膨胀损失,极大提升了膨胀机的回收功。

    基于设计啮合线的扭叶罗茨转子及其型线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1667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95521.X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一种基于设计啮合线的扭叶罗茨转子及其型线设计方法,转子包括互相啮合的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的型线结构相同,单齿齿形均通过定义啮合线段AmBmCm,由啮合关系求解得到转子型线曲线段ABCB’A’,通过添加齿顶与齿根圆弧段,得到一半单齿齿形,再通过对称所生成的一半单齿齿形,得到另一半单齿齿形,拼接得到完整单齿齿形;将得到的完整单齿齿形进行旋转拼接,获得完整的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的型线结构;所述的啮合线段AmBmCm由贝塞尔曲线AmBm与贝塞尔曲线BmCm组成。本发明的扭叶罗茨转子型线能够直观反映转子型线对泄漏性能的综合影响,实现啮合线形状的灵活调控,提升扭叶罗茨压缩机转子密封性能。

    基于压缩机流量调节的复叠制冷系统节能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69763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54465.5

    申请日:2023-06-25

    Abstract: 一种基于压缩机流量调节的复叠制冷系统节能优化方法及系统,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系统现场运行历史数据,建立并训练数据驱动模型;根据数据驱动模型,建立系统COP计算的函数;以COP最高为优化目标、中间温度运行区间的上下限为约束条件,给定系统运行所需的制冷负荷、系统冷凝温度、系统蒸发温度及冷凝蒸发器的换热温差,计算最佳中间温度;通过数据驱动模型,预测高温机容调滑阀/频率设定值和低温机容调滑阀位/频率设定值;根据高温机容调滑阀/频率设定值控制高温机容调滑阀/频率,此时复叠制冷系统满足在最佳中间温度和COP最高的条件下运行,实现高温压缩机流量控制。本发明模型的精度更高且计算复杂度更低,简化了操作。

    一种氢气储存与管理模块的架构设计系统与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7401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602457.X

    申请日:2024-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气储存与管理模块的架构设计系统与工作方法,该系统包括气瓶组和压力传感器组等;氢气入口与外部制氢设备连接,氢气入口通过过滤器连接一个四通接头,该四通接头连接有入口压力传感器、缓冲罐以及一个三通接头,该三通接头的两个剩余接口分别连接进气电磁阀以及单向阀,单向阀后连接直通电磁阀;直通电磁阀后连接稳压罐;进气电磁阀后连接一个三通接头,该三通接头分别连接氢气压缩机的氢气入口以及回收电磁阀,回收电磁阀后连接稳压罐,氢气压缩机的氢气出口连接储氢罐,储氢罐出口连接出口电磁阀,出口电磁阀后连接稳压罐,稳压罐与氢气出口连接。本发明具有四种工作模式,解决了制氢设备与用氢设备之间氢流量不平衡的问题。

    基于样本库管理复合模型的能源系统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70692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13840.8

    申请日:2023-12-13

    Abstract: 一种基于样本库管理复合模型的能源系统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利用现场历史运行数据对能源系统热物理模型进行模型参数拟合与误差校正;根据名义运行区间与历史运行间隔划分各参数的取值点集,形成覆盖全部运行区间的参数网格;将历史运行数据放入参数网格中,对含有多组数据的参数网格进行冗余数据删除,并提取出全部空缺网格;采用校正后的能源系统热物理模型为空缺网格补充数据;结合现场历史运行数据的参数网格和能源系统热物理模型补充数据后的参数网格,形成覆盖能源系统全部运行范围的样本库;利用样本库训练系统仿真数据驱动模型,计算系统能耗最小时各控制参数的设定值与其他参数的运行值。本发明同时保证了控制的精度和计算速度。

    基于跨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冷热电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2972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72333.X

    申请日:2023-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跨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冷热电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的进气口通入有一定过热度的过热CO2,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储气罐的进气口,储气罐的排气口经过第一阀门连接冷凝器的进气口,冷凝器的排气口连接膨胀机的进气口,膨胀机的出液口连接蒸发器的进液口,蒸发器的排气口连接第二储气罐,第二储气罐经第二阀门与压缩机相连;膨胀机连接并带动发电机工作,发电机以供电的方式进行能量回收。本发明系统的结构简单,耗电部件少,在用电低谷时利用低谷电力储存能量,并在用电高峰时完成冷、热、电三种能量的释放,系统工作稳定灵活,具有较高的储能效率。通过两种运行模式可以使整个系统耗能低,节约成本。

    一种基于可逆复叠循环的冷热电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1593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31429.1

    申请日:2023-10-31

    Abstract: 一种基于可逆复叠循环的冷热电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冷热电储能系统包括储热循环子系统和储冷循环子系统,储热循环子系统和储冷循环子系统的管路结构相同;所述储热循环子系统和储冷循环子系统均包括膨胀机和压缩机,膨胀机连接发电机,压缩机连接电动机;储热循环子系统和储冷循环子系统之间通过第二蒸发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储热循环子系统通过第一蒸发冷凝器与储热罐对循环管路中的工质热量进行储存,储冷循环子系统通过第三蒸发冷凝器与储冷罐对循环管路中的工质冷量进行储存。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用电高峰时段和用电低谷时段对应选择系统储能模式和冷热电供应模式。本发明能够实现电力的灵活存储及冷热灵活供应,达到调节电力供应波动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