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支路的微结构液体自驱动平板式环路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10530185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769614.9

    申请日:2019-08-20

    Abstract: 一种带支路的微结构液体自驱动平板式环路热管,包括蒸发器;蒸发器内底部设置有蒸汽槽道,蒸汽槽道上方设置有毛细芯;蒸汽槽道一侧设置有集气槽,集气槽经连接管路与沸腾池相连;沸腾池与冷凝器相连,冷凝器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支路与连接管路相连,另一路通过液体管路与补偿腔相连;补偿腔位于蒸发器上方或者补偿腔与蒸发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发明通过加入支路,在启动时差过大时部分液体从蒸发器出口沿支路流入补偿腔,消除温度过冲;启动时差较小时部分液体从冷凝器出口沿支路直接进入沸腾池,提高其最大功率。沸腾池内底部设置带尺度梯度的柱状微结构,工质在润湿梯度表面实现自驱动,阻止局部干涸的发生。

    一种可在高漏热下稳定运行的平板式环路热管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79188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011026819.7

    申请日:2020-09-25

    Abstract: 一种可在高漏热下稳定运行的平板式环路热管及使用方法,包括蒸发器、引射器、主冷却器和副冷却器;主冷却器与蒸发器入口相连,蒸发器的液体出口经副冷却器与引射器相连,蒸发器的蒸汽出口与引射器相连,引射器将主冷却器与蒸发器相连;蒸发器包括底板和顶盖;底板上设置有顶盖,底板和顶盖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毛细芯;毛细芯与顶盖之间设置有补偿腔,底板上表面设置有毛细芯;毛细芯下表面加工有蒸汽槽道,蒸汽槽道与蒸汽管路相连通。本发明通过加入引射器实现了补偿腔内液体的定向运动,能够及时移除漏热并防止毛细芯发生干涸,同时大大缩短了蒸汽管路的长度以减小流动阻力,达到大幅提高环路热管的最大功率和降低运行温度的目的。

    基于弹性湍流的超低流阻微通道液冷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63179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383793.5

    申请日:2020-05-08

    Abstract: 基于弹性湍流的超低流阻微通道液冷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包括键合密封的散热底板和盖板;散热底板上设置有工质入口、若干周期性弯曲-变截面的微槽道以及工质入口;工质入口设置在散热底板一端,工质出口设置在散热底板的另一端,分液区与工质入口相连通,周期性弯曲-变截面的微槽道一端与分液区相连通,另一端与集液区相连通。本发明利用周期性弯曲-变截面组合微通道结构与粘弹性流体产生协同作用,能够在低Re数的微槽道内产生明显的弹性湍流效应,从而显著强化低Re数下的换热系数。本发明不用增加扰流微柱及通过提高流速来形成湍流,因而在相同的换热条件下,能够大幅降低微通道换热器的流动压降和泵功消耗。

    一种低流阻芯片嵌入式阵列微射流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46221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382883.2

    申请日:2020-05-08

    Abstract: 一种低流阻芯片嵌入式阵列微射流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以粘弹性流体为介质,包括键合密封的芯片衬底、隔板和供液底板。芯片衬底上设置有若干微槽和微柱;隔板上设置若干射流微孔和回流微孔;供液底板上设置有工质入口、分液区、若干供液微槽道、若干回液微槽道、集液区和工质出口。分液区与工质入口相连通,供液微槽道与分液区相连通,回液微槽道与集液区相连通,集液区与工质出口相连通。本发明的芯片级嵌入式微射流散热器将冷却液直接引导至芯片的芯片衬底之中,大幅降低了热源至流体的导热热阻;利用微孔射流冷却结构在流场中触发弹性湍流,实现低雷诺数下的微流体换热强化,从而大幅降低流动阻力,减小泵功消耗。

    一种基于环路热管的聚光式太阳能集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2357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038531.X

    申请日:2021-01-12

    Abstract: 一种基于环路热管的聚光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复合抛物面集热器、环路热管、套管式换热器和水箱;水箱出口与套管式换热器的冷侧入口相连通,套管式换热器的冷侧出口与水箱入口相连通;环路热管包括蒸发器和冷凝管路,蒸发器包括补偿腔、汽液两相流引射升压器和蒸发管路;冷凝管路设置于套管式换热器内;蒸发管路位于复合抛物面集热器内;蒸发器出口与冷凝管路相连,冷凝管路与蒸发器入口相连;本发明通过设置汽液两相流引射升压器,汽液两相流引射升压器可利用蒸发器产生的蒸汽引射液体进行混合升压,不仅减小了集热系统对重力压头和毛细力的依赖,还增加了环路热管的极限热负荷,使集热系统更加紧凑,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一种低流阻芯片嵌入式阵列微射流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46221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0382883.2

    申请日:2020-05-08

    Abstract: 一种低流阻芯片嵌入式阵列微射流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以粘弹性流体为介质,包括键合密封的芯片衬底、隔板和供液底板。芯片衬底上设置有若干微槽和微柱;隔板上设置若干射流微孔和回流微孔;供液底板上设置有工质入口、分液区、若干供液微槽道、若干回液微槽道、集液区和工质出口。分液区与工质入口相连通,供液微槽道与分液区相连通,回液微槽道与集液区相连通,集液区与工质出口相连通。本发明的芯片级嵌入式微射流散热器将冷却液直接引导至芯片的芯片衬底之中,大幅降低了热源至流体的导热热阻;利用微孔射流冷却结构在流场中触发弹性湍流,实现低雷诺数下的微流体换热强化,从而大幅降低流动阻力,减小泵功消耗。

    基于弹性湍流的超低流阻微通道液冷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63179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010383793.5

    申请日:2020-05-08

    Abstract: 基于弹性湍流的超低流阻微通道液冷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包括键合密封的散热底板和盖板;散热底板上设置有工质入口、若干周期性弯曲‑变截面的微槽道以及工质入口;工质入口设置在散热底板一端,工质出口设置在散热底板的另一端,分液区与工质入口相连通,周期性弯曲‑变截面的微槽道一端与分液区相连通,另一端与集液区相连通。本发明利用周期性弯曲‑变截面组合微通道结构与粘弹性流体产生协同作用,能够在低Re数的微槽道内产生明显的弹性湍流效应,从而显著强化低Re数下的换热系数。本发明不用增加扰流微柱及通过提高流速来形成湍流,因而在相同的换热条件下,能够大幅降低微通道换热器的流动压降和泵功消耗。

    一种基于池沸腾散热的液体腔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49285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400608.5

    申请日:2020-12-03

    Abstract: 一种基于池沸腾散热的液体腔散热装置,包括液体腔和外部散热装置。液体腔由液体腔底板、液体腔顶板和散热管构成,并充入相变工质。液体相变工质吸收沸腾区底部热量后发生沸腾换热并产生蒸汽,蒸汽通过液体腔顶板上的通孔上升至散热管内,借助风冷或水冷外部散热装置冷凝成液体回流至液体腔内。补偿室和液体输送区能够对沸腾区进行相变工质的有效补给。本发明采用池沸腾换热的方式,具有较强的散热能力。相比于现有均温板等基于蒸汽腔设计的散热器,无需毛细芯结构,加工方便,在具有较薄厚度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止内部蒸干,适用于大功率发热设备的散热。

    一种耦合引射器的超薄平板式环路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1217919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53110.6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一种耦合引射器的超薄平板式环路热管,包括蒸发器、引射器和冷却器;其中,蒸发器与引射器相连,引射器经冷却器与蒸发器相连;蒸发器包括蒸发器底板、毛细芯和蒸发器盖板,蒸发器底板和蒸发器盖板密封形成的空腔为补偿腔。毛细芯三条侧边上设置有吸液框,吸液框底部浸没到补偿腔中的液体中,补偿腔通过液体管路与引射器相连。本发明通过加入引射器,削弱蒸发器底板侧向导热的不利影响,延缓毛细芯干涸。改性后的柔性不锈钢烧结毡在减小毛细芯厚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同时减小了接触热阻和增加了吸液面积,提高超薄平板式环路热管的功率上限。

    一种可在高漏热下稳定运行的平板式环路热管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79188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26819.7

    申请日:2020-09-25

    Abstract: 一种可在高漏热下稳定运行的平板式环路热管及使用方法,包括蒸发器、引射器、主冷却器和副冷却器;主冷却器与蒸发器入口相连,蒸发器的液体出口经副冷却器与引射器相连,蒸发器的蒸汽出口与引射器相连,引射器将主冷却器与蒸发器相连;蒸发器包括底板和顶盖;底板上设置有顶盖,底板和顶盖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毛细芯;毛细芯与顶盖之间设置有补偿腔,底板上表面设置有毛细芯;毛细芯下表面加工有蒸汽槽道,蒸汽槽道与蒸汽管路相连通。本发明通过加入引射器实现了补偿腔内液体的定向运动,能够及时移除漏热并防止毛细芯发生干涸,同时大大缩短了蒸汽管路的长度以减小流动阻力,达到大幅提高环路热管的最大功率和降低运行温度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