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砾岩油藏凝胶-二氧化碳交替驱替临界压力梯度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20609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225389.8

    申请日:2025-02-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砾岩油藏凝胶‑二氧化碳交替驱替临界压力梯度的确定方法;它解决现今砾岩油藏凝胶‑二氧化碳交替驱替压力梯度不合理导致交替驱替效率和波及效率低下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建立大尺度物理模型,优选凝胶‑二氧化碳为交替驱替介质,得到不同驱替压力梯度下的井周平面含油饱和度变化值,根据井周平面含油饱和度变化值,计算不同驱替压力梯度下的交替驱替效率和波及效率,建立驱替压力梯度与波及效率和交替驱替效率图版,在实际生产不同阶段,根据两个图版可分别确定砾岩油藏前500天和后500天的交替驱替临界压力梯度;在本发明中的新方法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油藏开采效益。

    一种页岩油藏分舱注二氧化碳隔板间距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7780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71979.X

    申请日:2025-01-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页岩油藏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页岩油藏分舱注二氧化碳隔板间距优化方法及系统;它解决现今页岩油藏分舱注二氧化碳隔板间距不合理导致二氧化碳气窜且驱油效率低下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搭建分舱注二氧化碳开采物理模型,建立起分舱注二氧化碳开采物理模型的初始状态,进行分舱注二氧化碳驱油实验,不断增加隔板数量,得到在不同隔板间距下二氧化碳驱油效率,建立不同隔板间距与二氧化碳驱油效率和见气时间的关系图版,根据图版可得到分舱注二氧化碳开采物理模型的最优隔板间距,通过相似准则,能够确定实际现场生产的页岩油藏分舱注二氧化碳最优隔板间距;在本发明中的新方法能优化页岩油藏开发方案,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一种考虑环空储集效应的分层控制阀油井产量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5475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89298.3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考虑环空储集效应的分层控制阀油井产量预测方法;本发明通过考虑环空内的压力变化和流体流动特性,首先在未下入分层控制阀前拟合得到各层采液指数,在下入分层控制阀后通过迭代计算在分层控制阀改变开度影响下的环空压力,并利用计算的环空压力计算环空流入量和井筒流入量,最后将计算得到的井筒流入量与实际油井产量进行拟合得到各层的流量系数,通过各层的流量系数可进行定井底流压的产量预测,解决了环空储集效应对产量预测的影响。本发明不仅提高了产量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为多层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种稠油热采注汽装置及稠油热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7470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69162.X

    申请日:2024-07-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稠油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稠油热采注汽装置及稠油热采方法,包括高温蒸汽发生器、高温蒸汽管道、输送泵、生物质液化管与生物质输送管。高温蒸汽发生器用于产生蒸汽。高温蒸汽管道置于井筒中,并用于接收所述高温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输送泵用于输送生物质。生物质液化管置于高温蒸汽管道中。生物质输送管用于接收所述输送泵输送的生物质,并位于所述生物质液化管中,本发明装置用于稠油开采,提供开采效率。

    一种油气储运用管道稳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7833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31438.0

    申请日:2022-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储运用管道稳压装置,属于油气储运技术领域,包括固定盘和伸缩管,所述固定盘的端面上分别固接有固定管和嵌块一,所述伸缩管的外表面固接有嵌块二,且伸缩管的外表面开设有嵌槽,所述嵌槽的底面固接有永磁铁一,所述嵌块一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嵌杆,所述嵌杆的端面固接有永磁铁二,所述固定管的外表面与伸缩管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环一,本发明能够调节管道稳压装置的长度,无需焊接油气输送管,不仅降低了油气输送管长度的精度要求,还降低了人工成本的消耗,同时利于管道稳压装置的安装,且能够充分固定油气输送管和管道稳压装置,避免油气输送管从管道稳压装置中拔出。

    一种实验室用沥青质提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75645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272027.8

    申请日:2020-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验室用沥青质提取装置及方法,由沥青质提取组件、加热组件、萃取剂回收组件构成。沥青质提取组件通过相似相容原理实现沥青质提取,加热组件负责给整个装置加热,萃取剂回收组件实现萃取剂的回收。在沥青质提取过程中,由于相似相溶原理,实现沥青质的初步分离,由于反应罐内的总压力与废液罐总压力不相等,存在压力差,此时减少废液罐内气体压力,造成废液与沥青质残渣分离。在萃取剂萃取沥青质过程中,由于加热水相沸点大于被加热萃取剂沸点,通过蒸发实现萃取剂与沥青质分离,气态萃取剂经冷凝管冷凝再次液化,节省了重复提取沥青质时萃取剂的使用成本。本装置充分考虑了实验室条件,装置简单,占地规模小,经济性强。

    二甲醚的新用途以及基于二甲醚制备的一种具有可回收性稠油降黏剂及其配制与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43325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985305.5

    申请日:2019-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二甲醚在油田稠油降黏领域的一种新用途,提供了基于二甲醚制备的一种具有可回收性稠油降黏剂及其配制与回收方法。一种具有可回收性稠油降黏剂其成分包括质量百分比为10~100%的主剂二甲醚,0~15%的互溶剂,0~5%的表面活性剂,0~4%的改进剂,其余为水。并针对一种具有可回收性稠油降黏剂提供一种配制与回收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可回收性稠油降黏剂的优点有:所述主剂(二甲醚)具有可回收重复利用的特性;主剂与水在互溶剂作用下可以混配互溶;具有双重降粘机理,稠油降黏效果更优异;在降黏的同时具有一定的降凝效果;适用于不同矿化度、温度、油样密度的油井;产品呈中性、不腐蚀油管。

    钻井提速增效用螺旋式双级复合冲击器

    公开(公告)号:CN105909166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250089.6

    申请日:2016-04-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1/00 E21B4/02 E21B4/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石油钻井、地质钻探等领域的钻井提速增效用螺旋式双级复合冲击器。它能够将泥浆的压力能转换为中心管的螺旋冲击。其技术方案是:上接头、上壳体、中接头、下壳体和下接头依次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后内部形成空腔,空腔由上向下依次是阀体、阀体弹簧、驱动锤、中心管、碟簧、冲击碰嘴;驱动锤和内筒通过内筒弹簧轴向定位,周向均设有通孔;中心管外表面设有螺旋轴承槽。该工具通过泥浆压力带动驱动锤轴向运动,对中心管产生轴向冲击;在驱动锤、碟簧和螺旋轴承的共同作用下,中心管带动冲击喷嘴对下接头产生周期性的螺旋冲击,并作用于下部钻具,可有效提高钻头的破岩效率,降低钻井成本,同时减少粘滑现象的产生。

    利用复合振动冲击实现高效破岩的井下动力钻具

    公开(公告)号:CN105298381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673887.5

    申请日:2015-1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复合振动冲击实现高效破岩的井下动力钻具,以解决深井超深井中卡钻、粘滑及破岩效率低等问题。其技术方案是:金属马达转子与防掉帽用螺纹连接,金属马达定子内包含金属马达隔离棒和金属马达转子;涡轮定子与转子安装在涡轮辅传动轴上,偏心轮用传动销固定在涡轮辅传动轴上;主传动轴外筒用花键传动组连在主传动轴上;定位轴承b置于涡轮传动轴和圆柱凸轮壳体之间;上圆柱凸轮固定在主传动轴上,下圆柱凸轮固定在冲锤上;复位弹簧卡在冲锤和圆柱凸轮下壳体之间;半分环卡在砧座凹槽内,八方套固定在圆柱凸轮下壳体上,同时卡在圆柱凸轮下壳体与砧座之间。本发明能同时产生稳定的高频轴向冲击与周向冲击,实现复合振动破岩效果。

    利用冲击作用提高破岩效率的新型PDC钻头

    公开(公告)号:CN105275405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770184.4

    申请日:2015-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石油天然气钻探工程、矿山开采、地质钻探、建筑工程、隧道工程、盾构及非开挖等技术设备领域,涉及利用冲击作用提高破岩效率的新型PDC钻头,解决了在钻进软硬交错地层时产生的泥包或者粘滑现象,以及破岩速率和寿命低等一些缺陷。其技术方案是:叶片轴安装在钻头端口处,下端进入壳体通过联轴器与同传动比传动器连接,同传动比传动器再与减速器连接,输出端通过磁力耦合器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通过平键与凸轮圆盘连接,连杆机构接入凸轮圆盘,下端通过球铰链与中心齿连接。本发明可以使中心齿产生纵向位移变化,改变心部的吃入量,提高钻头在软硬地层中的破岩速率和减少泥包、粘滑等现象,进而降低钻井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