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66706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93579.3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重叠隧道土拱效应的活动门装置及试验方法,活动门装置包括箱体、活动门、隧道模型和三维扫描仪,其中,所述活动门水平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活动门上设置有若干土压力盒,所述活动门的上表面和所述箱体围成的空间用于容纳土体,所述隧道模型设置在所述土体内;所述活动门能够移动;所述活动门的移动能够使所述土体塌落,所述土压力盒能够测量所述土体竖向的土压力;所述三维扫描仪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位于所述活动门的下面,所述三维扫描仪能够测量所述土体形成土拱效应的拱轴线。利用该活动门装置及试验方法能够实现对重叠隧道的不同宽度的空间所产生的土拱效应进行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1397526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192783.3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B11/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型隧道开挖引起空间土拱的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所述测量系统包括箱体、隧道模型、支承装置和三维扫描仪;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矩形开槽;所述隧道模型封堵在所述矩形开槽处,且底部与所述支承装置相抵,所述隧道模型与所述箱体构成承载土体的空间;移动所述隧道模型时,所述土体由所述矩形开槽处塌落;所述支承装置在所述隧道模型的下方与所述隧道模型相抵;所述三维扫描仪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所述测量方法基于所述测量系统实现。本发明能够对空间状态的土拱效应的拱轴线进行精确自动化测量,从而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土拱效应的内在规律,掌握土拱效应对盾构隧道施工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1366706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010193579.3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重叠隧道土拱效应的活动门装置及试验方法,活动门装置包括箱体、活动门、隧道模型和三维扫描仪,其中,所述活动门水平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活动门上设置有若干土压力盒,所述活动门的上表面和所述箱体围成的空间用于容纳土体,所述隧道模型设置在所述土体内;所述活动门能够移动;所述活动门的移动能够使所述土体塌落,所述土压力盒能够测量所述土体竖向的土压力;所述三维扫描仪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位于所述活动门的下面,所述三维扫描仪能够测量所述土体形成土拱效应的拱轴线。利用该活动门装置及试验方法能够实现对重叠隧道的不同宽度的空间所产生的土拱效应进行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633568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11454.2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大断面矿山法隧道施工方法。本发明在大断山矿山法隧道下穿建构筑物时,结合双侧壁导坑以及洞桩法的优点,提出了双侧壁导坑与洞桩复合施工工法。上半断面采用双侧壁导坑的原理分成三个导洞进行开挖、施作初支及拱盖,拱盖形成之后,利用拱盖及结构桩型形成整体,对下半断面形成有效支撑,随后开挖下半断面,施工下半断面衬砌。
-
公开(公告)号:CN110952563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235770.3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有地铁隧道上方基坑开挖的临时抗浮结构,所述临时抗浮结构包括现浇板和若干抗拔桩,其中,若干所述抗拔桩均竖向设置在所述基坑的两侧,所述抗拔桩共包括两排,两排所述抗拔桩均平行于所述隧道的走向设置;所述现浇板覆盖所述基坑的底部并与所述抗拔桩连接。所述临时抗浮结构还包括若干竖向斜撑,每个所述抗拔桩与所述现浇板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竖向斜撑,所述竖向斜撑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抗拔桩上、所述竖向斜撑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现浇板上。通过采用竖向斜撑能够减小底板板跨,且提供充足的反压力;可待基坑开挖完成后,进行大面积底板浇筑,进而增大底板浇筑面积,提高跨中抗弯能力,利于现场的快速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582197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299841.8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4H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慧车站运营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模块化智慧地铁标准站大端设备管理系统及智慧车站,其中的管理系统包括管理区、系统区以及机电区;管理区中设有多个管理用房;系统区中设有多个系统用房;机电区中设有多个机电用房;所述管理区和所述机电区分别设置在所述系统区的两边,所述机电区设置在角落处且三面封闭,所述管理区和所述系统区之间设有第一过道,所述系统区和所述机电区之间设有第二过道,且所述管理区和所述系统区两外侧分别设有第一走道和第二走道。本发明将管理用房、系统设备和机电设备分别集中设置,实现管理集中和设备集中,有利于实现管理区、系统区和机电区的空调分别控制,进而实现空调节能排放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630284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929004.0
申请日:2019-09-2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的沉降主动控制结构及方法,当新建隧道密贴下穿所述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时,所述结构用于为所述既有地铁车站提供沉降主动控制,所述结构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其中,所述初期支护位于所述既有地铁车站的下方,所述初期支护包围全部所述新建隧道,所述初期支护的顶端与所述既有地铁车站的下表面接触;所述二次衬砌置于所述初期支护的内表面,所述二次衬砌的顶端与所述初期支护的顶端之间设置有若干封闭囊袋,能够对所述封闭囊袋进行注浆。沉降主动控制结构具有施工简单,难度低,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有效控制既有地铁车站沉降变形超限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0630284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1910929004.0
申请日:2019-09-2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的沉降主动控制结构及方法,当新建隧道密贴下穿所述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时,所述结构用于为所述既有地铁车站提供沉降主动控制,所述结构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其中,所述初期支护位于所述既有地铁车站的下方,所述初期支护包围全部所述新建隧道,所述初期支护的顶端与所述既有地铁车站的下表面接触;所述二次衬砌置于所述初期支护的内表面,所述二次衬砌的顶端与所述初期支护的顶端之间设置有若干封闭囊袋,能够对所述封闭囊袋进行注浆。沉降主动控制结构具有施工简单,难度低,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有效控制既有地铁车站沉降变形超限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485560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477718.5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宽管线下深基坑支护结构和超宽管线下深基坑施工方法。本发明的超宽管线下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围护桩、第一附加围护桩、第二附加围护桩、横向支撑梁、地面预注浆加固土体层、同步注浆加固土体层、逆作挡墙、注浆钢花管、腰梁、内支撑和冠梁。本发明的超宽管线下深基坑施工方法中主要包括双排桩围护结构的构造、预注浆与同步注浆加固、横向支撑梁的安装。本发明能够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39539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193449.X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4G23/02
Abstract: 一种既有结构开洞与新结构接驳节点的加固结构与加固方法,在该加固结构中,包括在既有结构以及新结构的接驳节点之间设置L形的L型过梁,L型过梁包括有竖直段以及水平段,竖直段竖向设置,竖直段设置在既有结构顶板与新结构的顶板之间,即实现了既有结构与新结构的接驳,又承担了两侧顶板荷载产生的弯矩,有效保证结构安全。本发明不需要在既有结构顶板的底部增加较高的托梁,这样就可以增大开洞尺寸,保证建筑功能,本发明也不需要设置变形缝,可以减少渗漏水的情况发生,在保证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对既有轨道线的影响更小,保证地铁安全运营,较以往施工技术方案更安全并且实用性更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