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微球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420067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10160254.5

    申请日:2020-03-09

    Abstract: 一种复合微球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复合微球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包含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复合微球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混合溶液在85~95℃反应0.5~1h后形成纳米混合物溶液,待纳米混合物溶液冷却至15~30℃后调节纳米混合物溶液的pH值至5.9~6,搅拌0.5~1h形成复合微球纳米载体。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复合微球能够在特定pH值下与高温变性的牛血清白蛋白交联形成粒径均匀的壳聚糖‑三聚磷酸钠‑牛血清白蛋白复合微球。此制备方法简便,制得的壳聚糖‑三聚磷酸钠‑牛血清白蛋白复合微球可以接枝生物功能因子及药物且可以延长生物功能因子及药物的作用时间,控制其释放。

    一种复合微球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420067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160254.5

    申请日:2020-03-09

    Abstract: 一种复合微球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复合微球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包含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复合微球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混合溶液在85~95℃反应0.5~1h后形成纳米混合物溶液,待纳米混合物溶液冷却至15~30℃后调节纳米混合物溶液的pH值至5.9~6,搅拌0.5~1h形成复合微球纳米载体。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复合微球能够在特定pH值下与高温变性的牛血清白蛋白交联形成粒径均匀的壳聚糖-三聚磷酸钠-牛血清白蛋白复合微球。此制备方法简便,制得的壳聚糖-三聚磷酸钠-牛血清白蛋白复合微球可以接枝生物功能因子及药物且可以延长生物功能因子及药物的作用时间,控制其释放。

    一种纯金属铌片着全色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76433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310122245.7

    申请日:2013-04-10

    Inventor: 杨峰 王倩 赵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金属铌片着全色的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使金属铌片表面获得全色面层,其具体操作方法包括:欲着色铌片和钛片加在电极夹上,以铌片为阳极,钛片为阴极,放入电解液中,在70℃恒温下,电源电压控制在15-80v之间,通电时间10s,获得单彩色表面的铌片;所述电解液浓度组成为:前驱体草酸铌4.0g/200ml离子水,并加有0.25g PVP。本发明对设备的要求低,能在超短的时间(数秒钟)内获得一层均匀细致的彩膜。最有益的效果就是,只需稍微改变电压大小,就可获得一系列具有在可见光区大部分颜色的薄膜,且色泽十分光鲜艳丽,变化规律与电压大小呈一定的关系。

    一种绝缘子破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92861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0195149.9

    申请日:2016-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7/0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子破损检测方法,包括:获得绝缘子外观图像;对获得的绝缘子外观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得到待测绝缘子图像;将待测绝缘子图像分为绝缘子轮廓上区域和绝缘子轮廓下区域以及绝缘子中间区域;对绝缘子轮廓上区域和绝缘子轮廓下区域通过形态学方法进行分割,计算分割后每个小区域的连通性;比较绝缘子轮廓上区域和绝缘子轮廓下区域中的各个连通区域;检测绝缘子中间区域的绝缘子边缘;如果在比较绝缘子轮廓上区域和绝缘子轮廓下区域中的各个连通区域的过程中以及在检测绝缘子中间区域的绝缘子边缘的过程中发现异常,则判断绝缘子在相应区域的相应位置存在破损。

    一种纯金属铌片着全色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76433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122245.7

    申请日:2013-04-10

    Inventor: 杨峰 王倩 赵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金属铌片着全色的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使金属铌片表面获得全色面层,其具体操作方法包括:欲着色铌片和钛片加在电极夹上,以铌片为阳极,钛片为阴极,放入电解液中,在70℃恒温下,电源电压控制在15-80v之间,通电时间10s,获得单彩色表面的铌片;所述电解液浓度组成为:前驱体草酸铌4.0g/200ml离子水,并加有0.25g PVP。本发明对设备的要求低,能在超短的时间(数秒钟)内获得一层均匀细致的彩膜。最有益的效果就是,只需稍微改变电压大小,就可获得一系列具有在可见光区大部分颜色的薄膜,且色泽十分光鲜艳丽,变化规律与电压大小呈一定的关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