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6682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950723.8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催化发光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组分识别方法,包括步骤:通过单一传感单元与若干种训练样本进行催化发光反应,采集对应的催化发光响应信号,得到初始数据集;对初始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数据集;基于神经网络构建组分识别初始模型,通过预处理数据集对组分识别初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组分识别模型;采集待检测样本的催化发光响应信号,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待检测样本的催化发光响应信号输入组分识别模型,得到待检测样本的组分识别结果。解决了现有的催化发光技术大多局限于单一组分检测,对于多组分体系需要多个传感单元分别进行检测,导致效率低下且难以实现多组分同时识别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4751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009842.3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21/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需氧化剂、可以对TPHP进行快速检测的磷酸三苯酯的化学发光检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磷酸三苯酯的化学发光检测材料,XRS全谱图在285.1eV、532.1eV、712.1eV、267.1eV、199.1eV和57.1eV处具有特征峰;FT‑IR光谱在3450cm‑1、1627cm‑1、1582cm‑1、1447cm‑1、1383cm‑1、482cm‑1和757cm‑1处具有吸收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均苯三甲酸、可溶性铁盐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得到反应液;对反应液进行高压溶剂热处理,得到凝胶材料;对凝胶材料材料进行干燥处理,即得到磷酸三苯酯的化学发光检测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8237082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063477.8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锦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31/22 , C02F1/30 , B01J35/39 , C02F103/20 , C02F101/38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光辅助活化PMS催化降解环丙沙星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可溶性钴盐与载体反应,生成负载了钴催化核心;(2)将钴催化核心、表面活性剂、可溶性亚铁盐、均苯三甲酸和碱反应,生成在钴催化核心表面包裹铁催化层的催化剂。在发明中,首先使钴均匀地原位生长在载体表面,在提升钴催化性能的同时有效抑制钴离子的溶出。其次,通过在钴催化核心外部包裹铁催化层,使得钴离子受到保护,进一步减小溶出。进一步地是,铁催化层没有对钴催化核心的催化性能产生抑制,反而在钴和铁组分的协同作用下显著提升PMS活化效果,表现出优异的环丙沙星降解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82024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0926755.9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荧光检测材料、荧光检测材料的制备方法和Pb(Ⅱ)的检测方法。荧光检测材料包括碳点以及附着于碳点上的聚乙烯亚胺。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含有碳点的第一分散液;(2)将所述第一分散液与聚乙烯亚胺溶液混合,得到第二分散液;(3)使所述第二分散液均质化,即得到荧光检测材料。本发明的荧光检测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便于控制,生成成本低,经验证,通过在碳点上掺杂聚乙烯亚胺,使得荧光检测材料检测Pb(Ⅱ)时的荧光猝灭强度相较于单纯的碳点检测Pb(Ⅱ)时的荧光猝灭强度得到显著提升,显著提升了Pb(Ⅱ)的线性检测范围、灵敏度和检出限,且具有优异的抗干扰能力,有效解决了水中微量Pb(Ⅱ)难检测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14156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62818.1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21/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有机磷阻燃剂的检测方法及其所采用的传感材料。检测方法包括步骤:获取待检测对象和传感材料反应的CTL光谱曲线,所述CTL光谱曲线具有至少三个特征峰;以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的比值为x轴,以第一强度和第三强度的比值为y轴,以第二强度和第三强度的比值为z轴,得到待检测对象的三维坐标,所述第一强度为所述CTL光谱曲线中第一特征峰处的化学发光强度,所述第二强度为所述CTL光谱曲线中第二特征峰处的化学发光强度,所述第三强度为所述CTL光谱曲线中第三特征峰处的化学发光强度;然后在关于三维坐标和有机磷阻燃剂的对应关系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三维坐标对应的有机磷阻燃剂,即完成待检测对象中有机磷阻燃剂的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671300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453859.7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纳米酶的XRD图谱中具有Bi2O3的特征峰;该纳米酶的XPS全谱图具有Fe、C、Bi、O的特征峰。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溶剂热法制备FeBiMOFs;(2)对FeBiMOFs进行热活化处理,即得到纳米酶。本发明采用工艺简单、易于可控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杂原子掺杂的Bi2O3基纳米酶在作为过氧化物酶模拟物检测有机磷农药时表现出较大潜力,拓展了Bi2O3在传感领域的应用。该杂原子掺杂的Bi2O3基纳米酶由粒度≤10nm的纳米颗粒堆积而成,比表面积大且多个活性位点协同作用,在应用于比色分析方法检测AChE和有机磷农药(OPs)如DDVP时,具有检测限低,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0513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138401.4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氨基功能化的发光金属有机骨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氨基功能化的发光金属有机骨架包括Zr‑MOF基体以及附着于Zr‑MOF上的氨基。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包括Zr‑MOF、对氨基苯甲酸和DMF的混合溶液;对混合溶液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完成后,固液分离、洗涤和干燥,即得到发光金属有机骨架。硝基芳烃爆炸物和pH值的荧光检测方法采用氨基功能化的发光金属有机骨架。本发明通过简单的工艺,成功在LMOFs上引入了氨基(‑NH2)进行修饰调节,氨基作为电子供体基团,成为Zr‑MOF上的功能化官能团时,能够显著提升荧光性能。当用于NEs和pH值的荧光检测时,展现出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有效解决了NEs和pH值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的缺陷,具有重要意义,非常适合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48786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926783.0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01J31/06 , C02F1/30 , C02F1/72 , C02F101/30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光催化降解水中抗生素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光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于载体上的活性组分;所述载体具有三维孔隙结构;所述活性组分包括聚吡咯和硫化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载体上负载聚吡咯;将载体放入含有吡咯单体和表面活性剂的第一溶液中,然后再冰水浴下进行聚合反应,从而在载体表面生成聚吡咯;(2)继续在载体上负载硫化锰;将载体放入含有锰盐、L‑半胱氨酸和乙二醇的第二溶液中进行水热反应,从而在载体上原位生成硫化锰。本发明的光催化剂能够对实际水体中的抗生素进行催化降解,且能够获得较高去除率,具有极强的实用性,非常适合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424773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1592446.4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广元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磁性生物炭海绵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农业废弃物采用热解的方式制备成磁性生物炭,再通过壳聚糖制备成海绵状,制备出来的环境友好型磁性生物炭海绵与微波结合综合杀菌,杀菌效率高,并且由于材料具有磁性,便于回收,无二次环境污染问题,可用于污水处理厂污水以及农业灌溉污水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649404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011350742.9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S,N‑CDs/PVA可视化膜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S,N‑CDs/PVA可视化膜传感器的形状为矩形或圆形的薄片,用于进行固相荧光检测;S,N‑CDs/PVA可视化膜传感器具有PVA膜及分散于PVA膜中的碳点,所述碳点具有硫元素、氮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S,N‑CDs/PVA可视化膜传感器用于对Cr(VI)进行检测;S,N‑CDs/PVA可视化膜传感器附着Cr(VI)后得到的S,N‑CDs/PVA/Cr(Ⅵ)荧光猝灭膜用于对AA进行检测。经验证,少量的Cr(Ⅵ)即可使S,N‑CDs/PVA可视化膜传感器的荧光强度大幅降低,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关”现象;进一步验证发现,除了高灵敏度之外,S,N‑CDs/PVA可视化膜传感器能够对Cr(Ⅵ)检测表现出高选择性和高抗干扰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