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4485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87879.7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nventor: 江恒心 , 强斌 , 郭红艳 , 范海峰 , 姚昌荣 , 王磊 , 陈潜 , 齐晓敏 , 李亚东 , 黄勇 , 高波 , 李敏 , 韩森远 , 杨森 , 陈汉唐 , 薛云展 , 肖辉东 , 卢忠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拼接板螺栓孔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钢结构拼接技术领域,该拼接板螺栓孔定位方法包括:对获取到的钢结构拼接部位的螺栓孔点云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螺栓孔特征区域;基于预设的螺栓孔尺寸阈值,根据螺栓孔特征区域进行拟合确定拼接板中螺栓孔位置。本发明通过对提取的螺栓孔特征区域进行拟合得到拼接板中螺栓孔准确的位置信息,能够有效提高拼接板中螺栓孔的定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7040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56553.6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基于人工势场和PPO的多智能体航路规划方法和装置,包括对智能体涉及算法的原始参数进行初始化处理;筛选出智能体待执行的下一个动作;使用人工势场函数获取智能体执行动作后的新的状态值;如果满足预设条件,则根据策略网络为智能体制定行动策略;如果未满足预设条件,则对经验库进行管理,根据管理后的经验库对策略网络进行训练,使用训练后的策略网络为智能体制定行动策略。通过使用非确定性策略的算法,克服人工势场的局部最优问题,跳出局部最优点,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鲁棒性;同时借助积极经验回放方法,加快强化学习方法在避障和路径规划过程中的收敛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134077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06882.3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材和机的碳排放计算方法,涉及铁路施工建造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基于铁路施工项目资料,获得碳排放计算的时间边界和空间边界;基于时间边界和空间边界,利用采集系统分别获得施工人员碳排放数据、建材碳排放数据和机械碳排放数据;对施工人员碳排放数据、建材碳排放数据和机械碳排放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预处理后的数据,获得施工总体碳排放,完成基于人、材和机的碳排放计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未考虑建材及施工人员的碳排放,计算范围较窄,且没有对排放因子进行修正,导致碳排放计算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94412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30783.9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16H40/20 , G06F30/27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乘护理机器人舒适度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压力特征数据和位置姿态数据,构建训练任务,并对训练任务进行划分,得到支持集和查询集;S2、采用训练任务的支持集和查询集对移乘护理机器人舒适度评估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完成的移乘护理机器人舒适度评估模型;S3、采用训练完成的移乘护理机器人舒适度评估模型对待评估的任务进行评估,得到移乘护理机器人舒适度;本发明从位置姿态和压力两方面出发去衡量舒适度,使得适度评价结果更可靠,且运用在日常使用中,能根据输入数据更新模型,可以更好适应不同受护理人群的身体特征,同时能通过少量的样本就能达到好的训练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800532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734902.2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械臂控制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机器人,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机械臂在(k‑1)时刻的期望运动参数值、在k时刻与目标对象的实际交互力以及在(k+1)时刻与所述目标对象的期望交互力;构建所述机械臂在k时刻的期望运动参数值和所述机械臂在k时刻与所述目标对象的实际交互力的线性模型;迭代调整所述线性模型中的时变系统参数,直至所述机械臂在(k+1)时刻的期望交互力与所述机械臂在k时刻的实际交互力的交互力差值小于预设偏差阈值,并获取完成迭代调整时所述时变系统参数的参数值;基于所述机械臂在(k‑1)时刻的期望运动参数值、所述交互力差值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机械臂在k时刻的期望运动参数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292506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10491722.4
申请日:2019-06-0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辅助运动系统和下肢外骨骼控制方法。所述辅助运动系统包括下肢外骨骼支撑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下肢外骨骼支撑装置的数据采集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下肢外骨骼支撑装置包括小腿支撑部,大腿支撑部以及髋部支撑部。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髋部支撑部与大腿支撑部连接处的第一传感器以及设置在小腿支撑部的第二传感器,用于采集与人体运动相关的步态数据以及行走数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髋部支撑部,用于获取所述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步态数据以及行走数据,并根据所述步态数据以及步态分类规则,确定当前步态类型,这样可以根据步态类型以及相应步态类型下的行走数据分析患者实时身体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0452442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910788613.9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C08L23/06 , C08L51/00 , C08K9/06 , C08K3/36 , C08F265/06 , C08F265/04 , C08F230/08 , C08F220/18 , C08F22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滤液输运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管材技术领域。渗滤液输运管材包括以下原料:聚甲基硅氧烷环氧丙烯酸酯、疏水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和高密度聚乙烯。本发明的渗滤液输运管材表面具有良好的抗结垢性能;材料表面耐磨性能良好,经磨损后的材料表面疏水性能提高,其抗结垢性能明显优于普通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硅氧烷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采用两步本体聚合方式,全过程不使用有机溶剂,对环境无污染;本发明采用共混方式克服了普通表面涂覆方式膜层脱落导致使用寿命较短的缺点,且共混体系中的本体聚合物和改性纳米粉体带有相同的功能基团,使得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92506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491722.4
申请日:2019-06-0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辅助运动系统和下肢外骨骼控制方法。所述辅助运动系统包括下肢外骨骼支撑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下肢外骨骼支撑装置的数据采集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下肢外骨骼支撑装置包括小腿支撑部,大腿支撑部以及髋部支撑部。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髋部支撑部与大腿支撑部连接处的第一传感器以及设置在小腿支撑部的第二传感器,用于采集与人体运动相关的步态数据以及行走数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髋部支撑部,用于获取所述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步态数据以及行走数据,并根据所述步态数据以及步态分类规则,确定当前步态类型,这样可以根据步态类型以及相应步态类型下的行走数据分析患者实时身体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5257988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210671425.X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62D57/024 , B25J11/00 , B25J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壁面的攀爬维护机器人,包括:机架,具有抱紧空间,机架还具有端口部;锁紧机构,设置于机架的端口部,通过改变端口部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抱紧空间的尺寸;行驶机构,设置于机架,行驶机构包括行驶组件和限位组件,行驶组件用于带动机架升降,限位组件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在第一工作位时,限位组件控制锁紧机构缩小抱紧空间的尺寸,在第二工作位时,限位组件控制锁紧机构增大抱紧空间的尺寸;能够通过限位组件检测行驶组件与待抱紧物之间相抵的作用力是否到达预设值,从而在抱紧空间的尺寸过大或过小时控制锁紧机构调节抱紧空间尺寸,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待抱紧物,达到增加机器人泛用性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86023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856438.5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A61B5/107 , A61H1/02 , A63B23/16 , A63B21/0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及手腕康复评定监测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手套,所述手套的一端设置有腕带,所述手套内部的顶面与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在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所述腕带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块;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手套的内部;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手套的一端,当需要康复训练的患者将对手套进行佩戴后,再将腕带固定在手腕处后,将医用双面胶与患者的皮肤贴合在一起后,使得患者在上下活动手部时,固定带可以跟随患者手部进行弯曲等,此时弯曲传感器可以对患者手腕康复训练时弯曲的角度进行监测,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后期通过监测的数据对患者的手腕康复训练进行评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