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碳累积量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32258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510214118.9

    申请日:2015-04-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碳累积量估计方法,通过压差传感器测得DPF前后总压力差,根据DPF前后总压力差和废气体积流量得到DPF的总流阻,根据灰分质量和废气体积流量得到DPF残余碳产生的流阻,总流阻减去白载体流阻及残余碳产生的流阻即可得到积碳所产生的流阻,根据积碳产生的流阻与废气体积流量即可得到碳积累量;所述灰分质量通过废气质量流量和发动机转速经过积分计算得到。本发明提出了碳积累量增量估计方法,可以基于当前总流阻、当前灰分质量和当前废气体积流量计算出碳积累量的增量,然后得到当前的碳积累量。本发明方法得到的DPF碳累积量估计精度更高,而且避免了使用现有估计方法中物理意义不明确的参数,估计过程更加快速精确,从而大大提高了判断DPF再生时机的准确性。

    一种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碳累积量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32258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14118.9

    申请日:2015-04-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碳累积量估计方法,通过压差传感器测得DPF前后总压力差,根据DPF前后总压力差和废气体积流量得到DPF的总流阻,根据灰分质量和废气体积流量得到DPF残余碳产生的流阻,总流阻减去白载体流阻及残余碳产生的流阻即可得到积碳所产生的流阻,根据积碳产生的流阻与废气体积流量即可得到碳积累量;所述灰分质量通过废气质量流量和发动机转速经过积分计算得到。本发明提出了碳积累量增量估计方法,可以基于当前总流阻、当前灰分质量和当前废气体积流量计算出碳积累量的增量,然后得到当前的碳积累量。本发明方法得到的DPF碳累积量估计精度更高,而且避免了使用现有估计方法中物理意义不明确的参数,估计过程更加快速精确,从而大大提高了判断DPF再生时机的准确性。

    发动机尾气过滤器积碳量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30072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007566.X

    申请日:2019-0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尾气处理技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尾气过滤器积碳量监测方法,以解决过滤器再生时机准确判断问题。本发明的主要步骤包括:以过滤器排气体积流量Q作为电流I;过滤器进出口局部阻力所产生的流阻作为等效电路模型的电阻Rs;过滤器介质及积碳产生的流阻作为等效电路模型的电阻Rd;过滤器中气体压缩率作为等效电路模型的电容C;建立等效电路模型。根据上述模型,通过采集过滤器排气参数绘制电阻Rd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再根据此时过滤器上游排气温度T及电阻Rd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进行插值,得到所对应的积碳量。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过滤器的积碳量。本发明的等效电路模型不受发动机排气脉动特性的影响,确保了监测的精确性。

    一种基于组合距离评估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02860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087117.0

    申请日:2019-0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组合距离评估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方法,具体步骤为:1、建立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评估指标集,并采集待评估选址方案的各指标数据;2、形成充电站选址评估的决策矩阵,采用最大最小法对决策矩阵进行规范化;3、输入各选址评估指标权重值,计算选址评估的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4、确定选址评估的负理想解,形成负理想解向量;5、计算各充电站选址方案与负理想解的欧几里得距离与曼哈顿距离;6、确定各充电站选址方案之间的相对评估值;7、计算各充电站选址方案的评估值,确定最优选址方案;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评估指标系统全面,计算简洁明了;评估方法简便易用,可为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的实施提供参考。

    考虑目的地导向及下一行程用电需求的电动汽车充电引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6230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442147.4

    申请日:2018-05-10

    Abstract: 一种考虑目的地导向及下一行程用电需求的电动汽车充电引导方法,通过搭建电动汽车充电引导系统信息交互网络,获得交通网络、充电站及电动汽车的实时信息,并分别从用户和充电站角度出发,重点考虑电动汽车到达目的地的便捷性及到达目的地后的下一行程用电需求,综合电动汽车的距离成本、时间成本及充电站设备利用均衡率,建立充电引导系统决策模型,并采用自适应变异粒子群求解,得到电动汽车最优充电引导方案。本方法可有效地减少电动汽车从起始地经充电站到最终目的地的总时间成本、总距离成本,同时可兼顾充电站容量及车主出行需求,并且很好地解决车主在到达目的地后因电量不足而无法到达附近充电站充电,影响电动汽车下一行程续航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