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及电池包
    1.
    发明公开
    电芯及电池包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6542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55527.X

    申请日:2025-0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芯及电池包,本发明的电芯包括极组、封装膜和外极耳。此结构的电芯,在极组厚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公式H=(S*W‑X)/n建立了容置槽的深度与极组厚度之间的关系,以使容置槽的深度与极组的厚度相匹配,在极组膨胀后,可以防止膨胀后的极组挤压容置槽区域的封装膜,以防止极组挤压拉扯封装膜,防止封装膜变形失效。同时,容置槽的深度与极组的厚度相匹配,可以避免极组与容置槽之间的间隙过大,避免电芯受到冲击或者震动时,防止极组在容置槽内大幅晃动而拉扯极耳,防止极耳撕裂,避免电芯短路,以此保证电芯的安全性能。

    电池结构及电池周边焊接工艺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3384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17807.4

    申请日:2025-01-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结构及电池周边焊接工艺,电池结构包括壳体设置有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具有开口的容腔,盖板封盖于开口。盖板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板本体和限位沿,限位沿设置于板本体的外缘,相对于限位沿,板本体的靠近壳体的部分能够伸入容腔。在板本体与壳体两者处于装配状态下,在第一方向上,限位沿与壳体两者之间的间距为a,其中0mm≤a≤0.3mm。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结构及电池周边焊接工艺,极大降低了壳体与盖板两者的焊缝出现漏焊、虚焊等现象。保证壳体和盖板两者激光周边焊的成品率超过99.8%。

    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6477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78013.6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该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具有安装孔;极柱,极柱包括极柱本体、底板和连接件,极柱本体穿设于安装孔,且与盖板本体连接,底板位于盖板本体的一侧。通过将原本一体设置的极柱本体和底板分成两个独立的结构,在底板上开设连接孔,在连接孔内,通过连接件将极柱本体和底板进行电连接,连接件可以起到保险结构的作用,防止过流,同时底板上开设连接孔,减小了底板的重量,连接件设置在连接孔内,连接件的体积小于等于连接孔的体积,该设置的极柱的重量小于等于原本极柱的重量,所以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在保证具备防过流功能的同时,可以保持原有电池的重量,或者可以减轻电池的重量。

    盖板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包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4252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680552.1

    申请日:2024-11-22

    Inventor: 李金成 周杰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盖板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包,属于电池技术领域,该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具有通孔;防爆阀,连接于盖板本体,且盖封通孔,防爆阀包括主体部、连接部和焊接部,主体部沿盖板本体的厚度方向凸起,且在厚度方向一侧的面为弧形面,连接部环绕主体部的外周设置,且与主体部连接。通过将防爆阀的主体部设置成弧形结构,可以增强主体部的刚度,提高其抗变形能力,同时使得防爆阀的连接部与焊接部之间满足一定角度的需求,可以进一步提高主体部的刚度,提高其抗变形能力,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即使防爆阀受到外力的影响,也不会轻易发生变形,从而保证防爆阀的开启压力不会发生变化,使其可以正常工作。

    电池单体及电池包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50793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0964023.8

    申请日:2024-0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电池单体及电池包,包括:壳体;绝缘膜,开设有第一开窗,第一开窗对应壳体的侧面设置;壳体的宽度为W,壳体的高度为H,壳体的侧面相对的两条侧边以及底边形成圆角结构,第一开窗的宽度为w1,第一开窗的高度为h1,满足50%W≤w1≤W‑10,50%H≤h1≤H‑5,40%S1≤w1×h1≤90%S1,其中,S1=(W‑2×R1)×(H‑R3)。本发明壳体的侧面的裸露部分直接与结构胶接触并与电池包的箱体粘接,提高电池单体与电池包箱体的粘接强度,提高电池包的寿命与安全性;并且,避免绝缘膜与壳体发生脱离,不会对绝缘膜对壳体的包覆效果造成影响,保证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铆接结构及电池盖板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7446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180619.3

    申请日:2025-02-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铆接结构及电池盖板。铆接结构包括铆接块和极柱;极柱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极柱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柱段设置于第一端,第二柱段设置于第二端;第二柱段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柱段的横截面积,以在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两者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台阶面为环形锥面,在环形锥面外缘指向内缘的方向上,环形锥面逐渐向远离第一端的方向倾斜;铆接块包括铆接孔,第一柱段与铆接孔配合,且铆接块与环形锥面接触。本申请的铆接结构及电池盖板,解决了现有的铆接工艺中,铆接块和极柱容易接触不良,产生间隙,进而导致盖板内阻变大,影响单体电池整体性能的问题。

    盖板组件及电芯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88894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366724.8

    申请日:2024-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盖板组件及电芯。盖板组件包括极柱;盖板主体,开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极柱;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盖板主体与所述极柱之间;所述密封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H,所述盖板主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密封件压接,使得所述密封件形成有第一压缩量L1,所述密封件的第一压缩率K1=L1/H,15%≤K1≤55%。本发明能够避免出现因密封件与盖板主体的压装强度不足导致密封性较差容易出现漏气的情况,或者是避免因压装强度过大导致电芯在承受预设压力时容易出现密封件损坏,导致密封失效的情况,从而保证密封件的有效性、密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电池外壳及电池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607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995669.9

    申请日:2024-12-31

    Inventor: 李金成 周杰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外壳及电池,该电池外壳包括壳体组件、封闭组件和密封件,壳体组件包括外壳本体和盖板本体,外壳本体与敞口相背的壁面,和/或,盖板本体上开设有用于焊接极耳的焊接通孔,并设有环绕焊接通孔的周向边缘连续设置的第一凸起结构,封闭组件包括设有第二凸起结构的封闭板,封闭板与外壳本体或盖板本体之间形成焊缝,第一凸起结构与第二凸起结构共同围成了容置凹槽,焊缝位于容置凹槽内,密封件注塑成型于容置凹槽内。通过在容置凹槽内通过注塑成型制备覆盖焊缝的密封件,从而在焊接密封的基础上,利用密封件实现双重密封,极大增强了密封的效果,避免外界湿气腐蚀内部器件,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铜铝复合连接片及电池盖板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815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19151.5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铜铝复合连接片及电池盖板,包括铝制区和铜制区,铜制区与铝制区连接,并在铝制区和铜制区之间形成铜铝分界线,铝制区与极柱焊接,铜制区与负极耳焊接,并形成用于连接铜制区和负极耳的连接焊印区,连接焊印区朝向铜铝分界线的边界线与铜铝分界线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尺寸为X,且满足4mm≤X≤30mm。通过降低铜材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减轻了重量,并且通过对铜制区与负极耳焊接后形成的连接焊印区的尺寸进行限定,从而避免连接焊印区朝向铜铝分界线的边界线与铝分界线之间的间距过短,导致焊接后铜铝分界线处的界面被破坏,从而在铜铝分界线附近引发裂纹,使力学性能下降,加大断裂的风险。

    电池装配方法及电池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813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15868.2

    申请日:2024-11-13

    Inventor: 李金成 周杰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装配方法及电池,该方法包括:S1、在极组第二表面和多个侧面外包覆绝缘膜,形成极组单元;S2、将极组单元装入复合外壳内,并使极耳伸出贯穿结构;S3、将底封板焊接在复合外壳的敞口处;S4、将复合极柱与复合外壳焊接;S5、使复合极柱与极耳之间实现电流导通。通过最后将极耳与复合极柱实现电流导通,从而一方面避免了其他焊接工序对于极耳与复合极柱连接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将底封板设于复合外壳背离极耳的一侧,降低了焊接作业产生的高温对于极耳微观结构的影响,最后由于极耳通过伸出复合外壳与复合极柱实现电流的导通,减少了对复合外壳内部空间的占用,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