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F衍生的Au@CeO2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47057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24018.9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MOF衍生的Au@CeO2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设计合成了一种合成简单、成本低且对H2S气体具有高选择性和快速响应的Ce基MOFs材料(Ce‑UiO‑66),将其作为前驱体,先将Au负载到Ce‑UiO‑66材料表面,再通过加热处理,将Ce‑UiO‑66转化为CeO2材料,并同时和Au的纳米颗粒紧密结合到一起,得到基于MOF衍生的Au@CeO2材料。本发明将基于MOF衍生的Au@CeO2材料作为气敏材料,用于制备气体传感器检测H2S气体,气体传感器表现出快速的响应速度以及较高的灵敏度,检测限低至5ppb。

    用于电解水制氢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电解水制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74196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211632880.5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钟俊 李硕 冯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电解水制氢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电解水制氢的方法。所述催化剂为钴掺杂硫化镍复合氧化铁或氢氧化铁的多相材料,其中,所述多相材料的钴掺杂硫化镍中钴元素和镍元素的摩尔比为1:2‑19。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由于钴掺杂硫化镍是复合在氧化铁上,从而使得该钴掺杂硫化镍不容易发生硫流失,并且,钴掺杂硫化镍和氧化铁可以发生协同作用,同时,钴元素的少量掺杂使得最终获得的钴掺杂硫化镍中钴为三价态钴,即钴掺杂硫化镍中不含硫化钴。经过后续表征验证,该三价态钴对于最终催化剂能够在较低的过电位下能达到较高电流密度,且在较高电流密度下能够稳定运行的效果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基于Au@CuS修饰的MOF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42563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24017.4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Au@CuS修饰的MOF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合成了一种合成简单、成本低且对氨气具有高选择性吸附的铜基MOF材料(Cu‑MOF),将Au@CuS与Cu‑MOF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进行物理复合,获得具有较强机械性能的基于Au@CuS修饰的MOF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基于Au@CuS修饰的MOF材料可作为气敏材料,用于制备QCM气体传感器,尤其是QCM型氨气传感器,并且在980nm的近红外辐照下,基于Au@CuS修饰的MOF材料作为气敏材料表现出高效的光热效应,显著提高了QCM气体传感器对氨气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并大大降低了恢复时间。

    用于电解水制氢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电解水制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74196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632880.5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钟俊 李硕 冯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电解水制氢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电解水制氢的方法。所述催化剂为钴掺杂硫化镍复合氧化铁或氢氧化铁的多相材料,其中,所述多相材料的钴掺杂硫化镍中钴元素和镍元素的摩尔比为1:2‑19。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由于钴掺杂硫化镍是复合在氧化铁上,从而使得该钴掺杂硫化镍不容易发生硫流失,并且,钴掺杂硫化镍和氧化铁可以发生协同作用,同时,钴元素的少量掺杂使得最终获得的钴掺杂硫化镍中钴为三价态钴,即钴掺杂硫化镍中不含硫化钴。经过后续表征验证,该三价态钴对于最终催化剂能够在较低的过电位下能达到较高电流密度,且在较高电流密度下能够稳定运行的效果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MWT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正面电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851927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75498.7

    申请日:2015-05-2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李硕 侯波 李肃成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0224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MWT太阳能电池的正面电极结构,包括至少2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包括:位于重复单元中心的贯穿孔电极;12条主栅线,12条主栅线以贯穿孔电极为中心呈放射状均匀分布;以及分布在每条主栅线两侧的多对副栅线,每对副栅线与相应的主栅线交于同一点以构成一个箭头结构。其中,各条副栅线与对应的主栅线的夹角等于相邻的两条所述主栅线的夹角的一半,任何两条平行且相邻的副栅线之间的间距均相等,每条主栅线终止于位于该条主栅线最外侧的一对副栅线的交点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WT太阳能电池的正面电极结构,提高电极对电流的收集效率,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并降低印刷成本。

    MWT太阳能电池的正面电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760393U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20347895.6

    申请日:2015-05-2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李硕 侯波 李肃成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MWT太阳能电池的正面电极结构,包括至少2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包括:位于重复单元中心的贯穿孔电极;12条主栅线,12条主栅线以贯穿孔电极为中心呈放射状均匀分布;以及分布在每条主栅线两侧的多对副栅线,每对副栅线与相应的主栅线交于同一点以构成一个箭头结构。其中,各条副栅线与对应的主栅线的夹角等于相邻的两条所述主栅线的夹角的一半,任何两条平行且相邻的副栅线之间的间距均相等,每条主栅线终止于位于该条主栅线最外侧的一对副栅线的交点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MWT太阳能电池的正面电极结构,提高电极对电流的收集效率,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并降低印刷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