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实现过敏原多联检的数字微流控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1661809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54393.2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实现过敏原多联检的数字微流控芯片,包括:上基板设有接地电极层,接地电极层与第一电源连接;接地电极层设有贯穿其壁厚的血清入口和多个检测试剂入口,多个检测试剂入口阵列设置在血清入口的四周;通道层设有贯通的微通道,微通道与血清入口和检测试剂入口连通;基底的电极阵列层的多个终点电极阵列设置在中心电极的四周,终点电极与中心电极通过分电极组连接;中心电极、分电极组以及终点电极分别与第二电源连接;上基板、介电层、电极阵列层和基底自上至下依次叠置;血清入口与中心电极、检测试剂入口与终点电极上下一一对应设置;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形成控制电路回路。本发明大大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成本。

    一种多流体顺序微反应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7082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95360.9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流体顺序微反应器,包括:玻璃基底;微反应盖,设置于所述玻璃基底上,所述微反应盖内设置有依次相连通的入口组件、通道组件、出口,所述入口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入口,所述通道组件包括输送通道组件和反应通道组件,所述输送通道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至少三个入口对应连通的至少三个输送通道,所述至少三个输送通道相汇合,所述反应通道组件包括相连通的至少两个混合通道,所述微反应盖内对应所述至少两个混合通道的上方设置均有凹槽阵列。本发明顺序微反应器具有多级流体膨胀‑收缩区域,以及非对称混沌产生区域,这些区域的设计能够实现流体的快速膨胀和收缩,以及非对称混沌流动的产生,为后续的混合反应创造条件。

    基于鞘流聚焦的微流道结构、微流控芯片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7035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01095.4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鞘流聚焦的微流道结构,包括:玻璃基底;PDMS盖板,设于所述玻璃基底上;油相微通道,设于所述PDMS盖板内;水相微通道,设于所述PDMS盖板内,且与所述油相微通道相连通,以利用油相的剪切作用将水相分离成各个微液滴;混合微通道,设于所述PDMS盖板内,与所述油相微通道和水相微通道的连通处连通,以使微液滴进入所述混合微通道;其中,所述混合微通道呈S形且各段宽度不一,以使微液滴充分混合。本发明利用鞘流聚焦的方法,将单细胞封装、双细胞配对以及细胞三维(3D)培养有机地融合在同一个芯片上,简化了实验流程,提高了操作效率。

    一种液滴内电转染微流控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7033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05577.7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滴内电转染微流控芯片,包括:玻璃基底;微盖板,其内设置有依次相连通的入口组件、微通道组件和出口;电极单元,设置于玻璃基底与微盖板之间,其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激发电极、悬浮电极组件、搭接于第一激发电极上的第一3D电极,悬浮电极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悬浮电极、第二悬浮电极,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激发电极、搭接于第二激发电极上的第二3D电极,悬浮电极组件对着微通道组件,第一3D电极、第二3D电极均设置于微通道组件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液滴内电转染微流控芯片的使用方法。本发明将动态捕获与静态转染相结合,提高了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实现高效、精准的细胞遗传物质传递。

    一种用于实现过敏原多联检的数字微流控芯片

    公开(公告)号:CN220294713U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20958883.1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实现过敏原多联检的数字微流控芯片,包括:上基板设有接地电极层,接地电极层与第一电源连接;接地电极层设有贯穿其壁厚的血清入口和多个检测试剂入口,多个检测试剂入口阵列设置在血清入口的四周;通道层设有贯通的微通道,微通道与血清入口和检测试剂入口连通;基底的电极阵列层的多个终点电极阵列设置在中心电极的四周,终点电极与中心电极通过分电极组连接;中心电极、分电极组以及终点电极分别与第二电源连接;上基板、介电层、电极阵列层和基底自上至下依次叠置;血清入口与中心电极、检测试剂入口与终点电极上下一一对应设置;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形成控制电路回路。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成本。

    基于电极阵列的免疫细胞电转染微流控芯片

    公开(公告)号:CN220079090U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20821635.2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电极阵列的免疫细胞电转染微流控芯片,包括:基底,上表面设有电极组,电极组包括多列子电极,子电极包括上激发电极、多个电悬浮电极和下激发电极;盖片两端分别设有贯穿其壁厚的入口和出口,盖片的下表面设有凹进的微型通道,微型通道连通入口和出口;微型通道包括主通道和通道组,通道组包括支通道和多列子通道,子通道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微槽,多个微槽分别通过支通道与主通道连接;其中,盖片的下表面与基底的上表面接触,子电极与子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微槽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上激发电极和电悬浮电极的上方、相邻的下激发电极和电悬浮电极的上方或者相邻两电悬浮电极的上方。实用新型能过实现高效、可控的细胞电转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