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式电动振动台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624431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110947105.8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风冷式电动振动台,其中风冷部分在现有基础上的改良为在励磁线圈表面或其底侧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平贴而设三个以上导流的风道结构块,该风道结构块设有与进风口轴向重合或相接近的半开口槽,所有风道结构块的槽口指向沿腔体周向保持一致;而定位块调整为与振动台轴向倾斜状插设的导流块。应用本发明电动振动台,通过设置分布于不同位置的风道结构块,使冷却气流转变为多股自上而下旋转,完整覆盖所有间隙的每个角落;并且通过导流块与风道结构块相结合的风道引流作用,使冷却气流形成中心磁极外多层次的整体无死角的气流,从而数十倍地延长冷却路径,提高了面向动圈、励磁等冷却气流的流量可控性及冷却效果。

    新型风冷式电动振动台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2443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47105.8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新型风冷式电动振动台,其中风冷部分在现有基础上的改良为在励磁线圈表面或其底侧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平贴而设三个以上导流的风道结构块,该风道结构块设有与进风口轴向重合或相接近的半开口槽,所有风道结构块的槽口指向沿腔体周向保持一致;而定位块调整为与振动台轴向倾斜状插设的导流块。应用本发明电动振动台,通过设置分布于不同位置的风道结构块,使冷却气流转变为多股自上而下旋转,完整覆盖所有间隙的每个角落;并且通过导流块与风道结构块相结合的风道引流作用,使冷却气流形成中心磁极外多层次的整体无死角的气流,从而数十倍地延长冷却路径,提高了面向动圈、励磁等冷却气流的流量可控性及冷却效果。

    一种水下激振器及其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1762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0947111.3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水下激振器及其冷却方法,包括金属外壳、密封装接的顶盖及其内腔所设的主驱风机、励磁模组及动圈,连接并将动圈固定于与外壳的安装座,内腔中设有由散热器、导热管及隔热层构成的冷却单元。通过主驱风机形成中心自下而上、顶部向四周溢散、在通风间隙自上而下的内循环气流;通过在通风间隙所设散热器和导热管,将内循环气流中的热量主动传递至金属外壳的侧壁,并通过金属外壳外侧的流水带走热量;通过设置隔热层与内循环气流中的热量相隔绝。应用本发明水下激振器的冷却方案,有利于内腔中热量分布的均匀性;并且利用散热器配合导热管,实现了内腔热能的快速散热和利用金属外壳外部对流的水持续冷却。

    一种水下激振器及其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1762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47111.3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水下激振器及其冷却方法,包括金属外壳、密封装接的顶盖及其内腔所设的主驱风机、励磁模组及动圈,连接并将动圈固定于与外壳的安装座,内腔中设有由散热器、导热管及隔热层构成的冷却单元。通过主驱风机形成中心自下而上、顶部向四周溢散、在通风间隙自上而下的内循环气流;通过在通风间隙所设散热器和导热管,将内循环气流中的热量主动传递至金属外壳的侧壁,并通过金属外壳外侧的流水带走热量;通过设置隔热层与内循环气流中的热量相隔绝。应用本发明水下激振器的冷却方案,有利于内腔中热量分布的均匀性;并且利用散热器配合导热管,实现了内腔热能的快速散热和利用金属外壳外部对流的水持续冷却。

    一种压电式高频振动台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238730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1710295806.1

    申请日:2017-04-28

    Inventor: 亢立 瞿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式高频振动台,包括基座、第一压电叠堆以及台面,基座固定设置,第一压电叠堆叠置于基座之上,台面叠置于第一压电叠堆之上,还包括第二压电叠堆,第二压电叠堆叠置于基座之下或台面之上,第一压电叠堆与第二压电叠堆的相对面极性相反以使二者产生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运动。两组压电叠堆与台面连接的电极面为异性,与基座连接的电极面也为异性。同一条导线分别连接两组压电叠堆的异性输入端。受同一激励信号时,一组压电叠堆伸长,另一组收缩,即幅值相同,相位相差180°,采用压电叠堆并联设置的结构,使压电叠堆受恒定的压应力,降低台面失真度。

    一种透光性的薄膜太阳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2610671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210072614.1

    申请日:2012-03-19

    Inventor: 瞿磊 宋和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0468 Y02E10/52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透光性的薄膜太阳电池,基于单结或多结的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采用分次阶梯激光刻蚀制备满足幅面结构、透光度要求的透光孔阵列。该薄膜太阳电池设有由透光孔阵列形成的透光区域,每一个透光孔为倒阶梯锥形结构,自薄膜太阳电池表面保护层向底层导电层孔径逐级减小。应用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采用多次阶梯激光刻蚀的方法及所形成的倒阶梯锥形结构的透光孔,解决了薄膜太阳电池的透光区域图案化、文字化,或整片电池的透光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激光高温刻蚀中存在的短路问题。对于薄膜太阳电池透明应用而言简化了工艺,增强了灵活性,减少了加工成本,且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便于定制和量产。

    小幅直线运动的位移测量方法及其位移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236125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008017.6

    申请日:2008-03-04

    Inventor: 瞿磊 吴国雄

    Abstract: 小幅直线运动的位移测量方法及其位移测量装置,该方法包括采用固定设置的旋转编码器,将旋转编码器的转角连接器连接设置驱动线圈的悬挂支撑装置,由驱动线圈位移所导致的该悬挂支撑装置的位移产生转角连接器的往复旋转运动,旋转编码器检测转角连接器输入的角度变化值并输出数字信号,得到相应位移值。该装置将驱动线圈的悬挂支撑装置的变形件或旋转件连接设置旋转编码器的转角连接器,由转角连接器将悬挂支撑装置的变化以旋转角度的形式输入到旋转编码器。该方法和装置利用振动台所固有的驱动线圈悬挂支撑装置,不需要在驱动线圈上加装任何装置就能通过旋转编码器输出的转动信号得到对应的位移值。

    一种压电式高频振动台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38730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295806.1

    申请日:2017-04-28

    Inventor: 亢立 瞿磊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P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式高频振动台,包括基座、第一压电叠堆以及台面,基座固定设置,第一压电叠堆叠置于基座之上,台面叠置于第一压电叠堆之上,还包括第二压电叠堆,第二压电叠堆叠置于基座之下或台面之上,第一压电叠堆与第二压电叠堆的相对面极性相反以使二者产生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运动。两组压电叠堆与台面连接的电极面为异性,与基座连接的电极面也为异性。同一条导线分别连接两组压电叠堆的异性输入端。受同一激励信号时,一组压电叠堆伸长,另一组收缩,即幅值相同,相位相差180°,采用压电叠堆并联设置的结构,使压电叠堆受恒定的压应力,降低台面失真度。

    小幅直线运动的位移测量方法及其位移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236125B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0810008017.6

    申请日:2008-03-04

    Inventor: 瞿磊 吴国雄

    Abstract: 小幅直线运动的位移测量方法及其位移测量装置,该方法包括采用固定设置的旋转编码器,将旋转编码器的转角连接器连接设置驱动线圈的悬挂支撑装置,由驱动线圈位移所导致的该悬挂支撑装置的位移产生转角连接器的往复旋转运动,旋转编码器检测转角连接器输入的角度变化值并输出数字信号,得到相应位移值。该装置将驱动线圈的悬挂支撑装置的变形件或旋转件连接设置旋转编码器的转角连接器,由转角连接器将悬挂支撑装置的变化以旋转角度的形式输入到旋转编码器。该方法和装置利用振动台所固有的驱动线圈悬挂支撑装置,不需要在驱动线圈上加装任何装置就能通过旋转编码器输出的转动信号得到对应的位移值。

    一种过位移保护的自动对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677484U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21936547.4

    申请日:2021-08-18

    Inventor: 府晓宏 瞿磊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过位移保护的自动对中装置,包括一对吸光片体和一对光电传感器,其中吸光片体一体贴附固设于动圈外表,一块吸光片体在高度方向与偏下区域顶缘和中心区域底缘对齐设置,另一块吸光片体在高度方向与偏上区域的底缘和中心区域的顶缘对齐设置;而其中光电传感器安装于动圈外围的安装支架上并定位于中心区域所在范围,光电传感器在动圈位于偏下区域、中心区域、偏上区域及过位移区域的各状态下,切换对应的信号读数并向振动台的主控器传输信号。应用该自动对中装置,提高了结构紧凑性,降低了安装要求,且能快速给出准确的故障信号,同时降低动圈质量,有利于提高振动台的整体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