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旋式照明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62648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402514.0

    申请日:2012-1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旋式照明装置,包括具有第一旋转部与第一突出部的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中的发光模块、第一及第二固定件。第一突出部通过第一固定件的第一缺口以使第一固定件套设于第一旋转部上。第一突出部通过第二固定件的第二缺口以使第二固定件套设于第一旋转部上。在第一与第二固定件套设于第一旋转部上后,第二与第一固定件相互固定,第一突出部与第二固定件的第二突出部共平面。当第一壳体相对第一与第二固定件旋转时,发光模块的出光面可旋转至适合的出光角度时,此外,第一与第二突出部可相互配合以限制第一壳体的旋转角度,进而防止设置于第一壳体中的电线因第一壳体旋转过头而损坏。

    元件基板的制作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50327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410198025.7

    申请日:2014-05-12

    Inventor: 黄显雄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元件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薄型母板贴附于一载板上,其中薄型母板的材质包括玻璃,且薄型母板的厚度为0.035毫米至0.25毫米。于薄型母板上形成彼此独立的多个元件单元。将薄型母板切割成多个薄型基板使各薄型基板上设置有其中一个元件单元。将薄型母板与载板分离。

    形成多晶硅薄膜的方法以及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79192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10408408.3

    申请日:2012-10-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02532 H01L21/02667 H01L29/667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形成多晶硅薄膜的方法以及一种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方法。形成多晶硅薄膜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一基底。然后,进行一硅薄膜沉积工艺,用以在基底上形成一非晶硅薄膜。接着,对基底进行一加热处理,用以使非晶硅薄膜转变为一多晶硅薄膜。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基底。然后,进行硅薄膜沉积工艺,用以在基底上形成非晶硅薄膜。接着,对基底进行加热处理,用以使非晶硅薄膜转变为多晶硅薄膜。然后,对多晶硅薄膜进行一第一图案化工艺,用以形成一半导体图案。之后,形成一栅极电极、一栅极介电层、一源极电极以及一漏极电极。

    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2930818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110226557.3

    申请日:2011-08-08

    Abstract: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其中包括驱动节点、像素驱动单元、显示电致元件及电致补偿单元。像素驱动单元耦接至数据线以接收数据电压,并响应于数据电压提供驱动电压至驱动节点。显示电致元件耦接至驱动节点,显示电致元件响应于驱动电压发光,其中驱动电压的电平相关于显示电致元件的老化因子电压,老化因子电压对应至电致元件的使用时间。电致补偿单元耦接至驱动节点,电致补偿电路包括补偿电致元件,电致补偿单元根据驱动电压驱动补偿电致元件发光,藉此经由补偿电致元件来对显示电致元件进行老化衰退补偿。

    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681578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10043660.8

    申请日:2014-0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结构,包括第一扫描线、数据线、第一电源线、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以及第一电容器。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积不同。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于第一扫描线而其第一端连接于数据线。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电源线而其第二端连接于第一发光元件的一端。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电源线而其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发光元件的一端,且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向外延伸而连接至第一发光元件的一端。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于第一电容器的一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