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电阻式存储器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4339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0219081.4

    申请日:2021-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变电阻式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access memory,RRAM)装置及其形成方法,其中该可变电阻式存储器装置包含有一底电极线、一岛状顶电极以及一电阻材料。底电极线直接位于一第一金属结构上。岛状顶电极设置于底电极线侧边。电阻材料夹置于底电极线的侧壁以及岛状顶电极的侧壁之间。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形成此可变电阻式存储器装置的方法。

    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32918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0320383.0

    申请日:2021-03-25

    Inventor: 许加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其中该半导体存储器件包含一衬底;一第一介电层,位于衬底上;一底部电极,位于第一介电层上;一第二介电层,位于第一介电层上;一顶部电极,位于第二介电层中,顶部电极包含一下部和一锥形上部,且下部位于底部电极的周围;一第三介电层,位于底部电极上方并位于顶部电极的锥形上部的周围;一电阻切换层,位于底部电极的一侧壁和顶部电极的下部的一侧壁之间,和第三介电层和顶部电极的锥形上部的一侧壁之间;以及一气隙,位于第三介电层中。

    存储器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48512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811196689.4

    申请日:2018-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存储器结构,包括基底、至少一个堆叠栅极结构、第一间隙壁导体层与第一接触窗。堆叠栅极结构位于基底上,且包括控制栅极。控制栅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间隙壁导体层位于控制栅极的一侧壁上,且电性绝缘于控制栅极。第一间隙壁导体层包括第一合并间隙壁部与第一非合并间隙壁部。第一合并间隙壁部的线宽大于第一非合并间隙壁部的线宽。第一接触窗连接至第一合并间隙壁部。上述存储器结构可具有较大的接触窗制作工艺裕度。

    可变电阻式存储器及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2129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710032325.1

    申请日:2017-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变电阻式存储器及形成方法。该可变电阻式存储器包含有下述步骤。首先,形成一第一介电层于一第一电极层上。接着,形成一第二介电层于第一介电层上,其中第二介电层包含一第一凹槽。接续,形成间隙壁于第一凹槽的侧壁。而后,移除此些间隙壁暴露出的部分第一介电层,因而在第一介电层中形成一第二凹槽。其后,填入一电阻材料于第二凹槽中。然后,移除第二介电层以及此些间隙壁。之后,形成一第二电极层于电阻材料以及第一介电层上。另外,本发明更提供一种以此方法形成的可变电阻式存储器。

    存储器结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048512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1811196689.4

    申请日:2018-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存储器结构,包括基底、至少一个堆叠栅极结构、第一间隙壁导体层与第一接触窗。堆叠栅极结构位于基底上,且包括控制栅极。控制栅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间隙壁导体层位于控制栅极的一侧壁上,且电性绝缘于控制栅极。第一间隙壁导体层包括第一合并间隙壁部与第一非合并间隙壁部。第一合并间隙壁部的线宽大于第一非合并间隙壁部的线宽。第一接触窗连接至第一合并间隙壁部。上述存储器结构可具有较大的接触窗制作工艺裕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