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换热消白设备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395882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1811623700.0

    申请日:2018-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除尘换热消白设备及系统,多个收尘换热筒竖向间隔设置在设备壳体内,每个收尘换热筒内腔形成自内循环进口至尾气出口的竖向通路,相邻收尘换热筒之间形成自尾气进口至内循环出口的横向通路;利用封固连接的上、下隔板,确保烟气在独立密封的横向通路与竖向通路间流动,互不干扰;由此,高温高湿尾气可与内循环处理后的低温尾气在该设备内完成热交换。同时,收尘换热筒内横向设置有多组第一阴级线,以与收尘换热筒内壁形成高压电场;相邻收尘换热筒之间及两侧的收尘换热筒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阴极线,以与收尘换热筒外壁形成高压电场,在上隔板的上方设置清灰喷嘴。具有较好的除尘消白效果。

    导流装置及具有该导流装置的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732980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1010002585.2

    申请日:2010-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导流装置,用于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该系统具有设置在出口烟道与进口烟道之间的返流烟气管道;该导流装置设置在与返流烟气管道交汇处的进口烟道内,其包括n个与进口烟道相平行的导流板,以将进口烟道分隔为n+1个相平行的烟气通道;n个导流板由上至下依次斜向排列,且n个导流板的上游侧外缘之间的连线与其下游侧进口烟道的对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在产生烟气的设备负荷率较低时,应用本发明所述导流装置的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可避免出现塔底落灰量过多和流化床不稳定的问题,进而大大提高了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导流装置的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

    等离子体装置及其放电极,以及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492989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611227750.8

    申请日:2016-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装置及其放电极,以及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装置,所述放电极的侧壁开设有向下延伸并贯通所述放电极底部的引水槽,和/或所述放电极的底部开设有槽口向下的分割槽。本发明方案中,在放电极的侧壁设置贯通底部的引水槽,可以将喷淋时聚集在放电极侧面的水滴较快地引流至底部下落,而分割槽的设置,使得部分引流至此的水滴无法在底部汇集,被分割槽分离而无法基于张力形成大的水滴,从而也自底部下落,以解决放电极侧壁和底部的积水问题。如此,即便阳极筒内气体流速较高,能够被气流夹带至阳极筒内壁上造成的局部放电的水滴量会大大减少,继而减少因水滴接触到阳极筒内壁产生局部放电而对电极性能造成的损坏。

    一种除尘换热消白设备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395882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623700.0

    申请日:2018-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除尘换热消白设备及系统,多个收尘换热筒竖向间隔设置在设备壳体内,每个收尘换热筒内腔形成自内循环进口至尾气出口的竖向通路,相邻收尘换热筒之间形成自尾气进口至内循环出口的横向通路;利用封固连接的上、下隔板,确保烟气在独立密封的横向通路与竖向通路间流动,互不干扰;由此,高温高湿尾气可与内循环处理后的低温尾气在该设备内完成热交换。同时,收尘换热筒内横向设置有多组第一阴级线,以与收尘换热筒内壁形成高压电场;相邻收尘换热筒之间及两侧的收尘换热筒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阴极线,以与收尘换热筒外壁形成高压电场,在上隔板的上方设置清灰喷嘴。具有较好的除尘消白效果。

    等离子体装置及其放电极,以及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549837U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621448483.2

    申请日:2016-12-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装置及其放电极,以及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装置,所述放电极的侧壁开设有向下延伸并贯通所述放电极底部的引水槽,和/或所述放电极的底部开设有槽口向下的分割槽。本实用新型方案中,在放电极的侧壁设置贯通底部的引水槽,可以将喷淋时聚集在放电极侧面的水滴较快地引流至底部下落,而分割槽的设置,使得部分引流至此的水滴无法在底部汇集,被分割槽分离而无法基于张力形成大的水滴,从而也自底部下落,以解决放电极侧壁和底部的积水问题。如此,即便阳极筒内气体流速较高,能够被气流夹带至阳极筒内壁上造成的局部放电的水滴量会大大减少,继而减少因水滴接触到阳极筒内壁产生局部放电而对电极性能造成的损坏。

    一种除尘换热消白设备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501961U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822244468.1

    申请日:2018-1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除尘换热消白设备及系统,多个收尘换热筒竖向间隔设置在设备壳体内,每个收尘换热筒内腔形成自内循环进口至尾气出口的竖向通路,相邻收尘换热筒之间形成自尾气进口至内循环出口的横向通路;利用封固连接的上、下隔板,确保烟气在独立密封的横向通路与竖向通路间流动,互不干扰;由此,高温高湿尾气可与内循环处理后的低温尾气在该设备内完成热交换。同时,收尘换热筒内横向设置有多组第一阴级线,以与收尘换热筒内壁形成高压电场;相邻收尘换热筒之间及两侧的收尘换热筒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阴极线,以与收尘换热筒外壁形成高压电场,在上隔板的上方设置清灰喷嘴。具有较好的除尘消白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电场区喷淋系统及湿式电除尘器

    公开(公告)号:CN205361668U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20024132.2

    申请日:2016-01-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场区喷淋系统及湿式电除尘器,该电场区喷淋系统用于对电场区收尘极、放电极进行清灰除尘,沿烟气流动方向,喷淋系统包括至少两组喷淋管组件,每一组喷淋管组件的喷淋区域均覆盖位于其下方的电场横向区域,并且位于电场区前部的喷淋管组件的喷淋覆盖率大于位于电场区后部的喷淋管组件的喷淋覆盖率;考虑电场区不同位置粉尘沉积颗粒量、酸雾等污染物浓度情况不同,烟尘颗粒沉积量比较大的电场区前部,设置喷淋覆盖率比较大的喷淋管组件,保证电场得到及时有效清洗,有效解决电场区因酸雾颗粒凝结而造成的结垢及腐蚀现象;烟气颗粒沉积量比较小的电场区后部,设置喷淋覆盖率比较小的喷淋管组件,进一步降低喷淋冲洗耗水量。

    湿式电除尘器及其排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234208U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20692864.X

    申请日:2014-1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湿式电除尘器及其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多个导流槽和汇流槽,每个所述导流槽、所述汇流槽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每个所述导流槽固连于所述阳极板排的正下方,以供每排所述阳极板排上的污水排入所述导流槽内,每个所述导流槽倾斜的低端均开设导流口,以供污水流出;各所述导流口均设置于所述汇流槽的槽口正上方,且所述汇流槽倾斜的低端连通所述除尘器的灰斗。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排出除尘及冲洗过程的污水,以确保除尘设备的可靠工作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一种烟气除尘集成系统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997798U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20579086.6

    申请日:2019-04-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气除尘集成系统,该系统壳体的竖直段上设置有两级或者两级以上的湿式电除尘器,减小了设备横向占地面积,解决了设备安装、改造场地限制的问题,同时各级湿式电除尘器分别配置有相应的喷淋部件,可以实现各除尘极板的独立清灰,在实现对烟气同样除尘效果的前提下,本文中湿式电除尘器的极板长度可以相对较小,喷淋部件可以更高效的清除极板表面的灰尘,进而保障烟气除尘集成系统高效运行;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集水均流装置即实现了上层湿式电除尘器的正常清洗,也保障了下层湿式电除尘器的正常工作,并且在集水均流装置的作用下,烟气能够在竖直段横截面上均匀布置,进一步提高烟气除尘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