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78973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178065.0
申请日:2013-05-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02F1/1343 , G02B2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态液晶光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动态液晶光栅包括一第一控制层、一第二控制层、一液晶层和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层包括一第一电极和一第二电极,所述第二控制层包括一第三电极。本发明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电压,调节液晶光栅的遮光区域和透光区域交替错位移动,提高3D显示分辨率,且能降低液晶光栅动态移位的响应时间,减轻3D显示时窜扰,提高3D显示效果;同时,还能够根据显示内容在2D显示模式和3D显示模式之间实现切换显示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3246123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179207.5
申请日:2013-05-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电子墨的动态光栅及控制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该电子墨动态光栅包括第一控制层、第二控制层和电子墨层;所述第一控制层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复数个第一透明电极、第一透明绝缘层、复数个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控制层包括第二透明基板、第三透明电极;本发明通过一控制模块控制电子墨光栅,不仅能通过控制电子墨光栅中的黑态区域和透光区域的变化,实现显示内容在2D显示模式和3D显示模式之间切换,提高显示器件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246072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178697.7
申请日:2013-05-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D/3D转换的动态光栅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控制层、第二控制层、光栅材料和控制模块。所述的第一控制层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一透明电极;所述第二控制层包括第二透明基板,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为面电极,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光栅材料置于第一控制层与第二控制层之间。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压,调节动态光栅呈现透光状态,实现2D显示效果;或调节动态光栅出现不透光区域,为明暗相间的光栅,实现3D显示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在屏幕上不同区域同时进行2D和3D的显示,并易实现2D与3D之间显示模式的转换切换,提高显示器件的使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278973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310178065.0
申请日:2013-05-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02F1/1343 , G02B2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态液晶光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动态液晶光栅包括一第一控制层、一第二控制层、一液晶层和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层包括一第一电极和一第二电极,所述第二控制层包括一第三电极。本发明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电压,调节液晶光栅的遮光区域和透光区域交替错位移动,提高3D显示分辨率,且能降低液晶光栅动态移位的响应时间,减轻3D显示时窜扰,提高3D显示效果;同时,还能够根据显示内容在2D显示模式和3D显示模式之间实现切换显示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2543620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32417.7
申请日:2012-02-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J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锌和碳纳米管场发射复合阴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基底上制备金属电极;在金属电极上制备氧化锌种子层;将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生长溶液中;采用水热法制备氧化锌和碳纳米管场发射复合阴极结构,从而实现碳纳米管缠绕或镶嵌在氧化锌表面的结构。本发明制备的碳纳米管缠绕或镶嵌在氧化锌表面的复合阴极结构,能够大大增加碳纳米管尖端外露与直立的几率,氧化锌和碳纳米管同时提供场发射电子,提高场发射效率,该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543620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210032417.7
申请日:2012-02-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锌和碳纳米管场发射复合阴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基底上制备金属电极;在金属电极上制备氧化锌种子层;将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生长溶液中;采用水热法制备氧化锌和碳纳米管场发射复合阴极结构,从而实现碳纳米管缠绕或镶嵌在氧化锌表面的结构。本发明制备的碳纳米管缠绕或镶嵌在氧化锌表面的复合阴极结构,能够大大增加碳纳米管尖端外露与直立的几率,氧化锌和碳纳米管同时提供场发射电子,提高场发射效率,该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3246123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179207.5
申请日:2013-05-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电子墨的动态光栅及控制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该电子墨动态光栅包括第一控制层、第二控制层和电子墨层;所述第一控制层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复数个第一透明电极、第一透明绝缘层、复数个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控制层包括第二透明基板、第三透明电极;本发明通过一控制模块控制电子墨光栅,不仅能通过控制电子墨光栅中的黑态区域和透光区域的变化,实现显示内容在2D显示模式和3D显示模式之间切换,提高显示器件的利用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