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双环状适配体探针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520764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1169875.X

    申请日:2016-12-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双环状适配体探针及其应用。该纳米‑双环状适配体探针(G‑dApR)极其稳定,不会被体内DNA降解酶所降解。同时,可特异性识别并与血癌细胞表面高表达的生物标记物相结合,且能有效抑制目标细胞的生物活性。本探针的设计是基于适配体技术和纳米技术这两项肿瘤领域的先进技术而研发的。首先,采用核酸修饰手段将常规的线性适配体结构改造成包含功能区(特异性)和双环DNA区(稳定性)的结构,大大提高了其生物稳定性。然后,通过将环状适配体和树枝状纳米材料PAMAM相结合,最终构建出本探针。本发明大大改善了适配体不稳定的缺点,为血癌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并且有望实现高灵敏度的诊疗一体化临床应用。

    一种纳米-双环状适配体探针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520764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169875.X

    申请日:2016-12-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双环状适配体探针及其应用。该纳米-双环状适配体探针(G-dApR)极其稳定,不会被体内DNA降解酶所降解。同时,可特异性识别并与血癌细胞表面高表达的生物标记物相结合,且能有效抑制目标细胞的生物活性。本探针的设计是基于适配体技术和纳米技术这两项肿瘤领域的先进技术而研发的。首先,采用核酸修饰手段将常规的线性适配体结构改造成包含功能区(特异性)和双环DNA区(稳定性)的结构,大大提高了其生物稳定性。然后,通过将环状适配体和树枝状纳米材料PAMAM相结合,最终构建出本探针。本发明大大改善了适配体不稳定的缺点,为血癌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并且有望实现高灵敏度的诊疗一体化临床应用。

    一种检测哺乳动物血液中微量循环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36329B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610858045.1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哺乳动物血液中微量循环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方法,依本方法设计的DNA纳米器件(PDN)可特异性的与循环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蛋白特异性结合,并利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将结合有PDN的循环肿瘤细胞从血液中分离。PDN可在酶和引物的作用下进行滚环扩增,其扩增产物能够与分子信标相结合实现荧光的释放和检测。荧光强度与PDN的数量直接相关,从而达到超灵敏检测血液中微量循环肿瘤细胞的目的。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不仅使检测变得超灵敏、更具特异性,且无需PCR仪等较昂贵的仪器,有效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种检测哺乳动物血液中微量循环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3632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858045.1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哺乳动物血液中微量循环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方法,依本方法设计的DNA纳米器件(PDN)可特异性的与循环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蛋白特异性结合,并利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将结合有PDN的循环肿瘤细胞从血液中分离。PDN可在酶和引物的作用下进行滚环扩增,其扩增产物能够与分子信标相结合实现荧光的释放和检测。荧光强度与PDN的数量直接相关,从而达到超灵敏检测血液中微量循环肿瘤细胞的目的。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不仅使检测变得超灵敏、更具特异性,且无需PCR仪等较昂贵的仪器,有效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