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67135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73338.3
申请日:2021-06-17
IPC: G02F1/1343 , G02F1/1341 , G02F1/1339 , G02F1/13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场成像的双层液晶透镜及方法,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控制层、第二控制层和第三控制层;所述第一控制层和第二控制层之间设置有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二控制层和第三控制层之间设置有第二液晶层;所述双层液晶透镜还设有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所述所述第一驱动模块一端连接第一控制层、另一端连接第二控制层;所述第二驱动模块一端连接第二控制层、另一端连接第三控制层。本发明制作工艺简单,可自由切换标准光场成像和聚焦光场成像的两种模式,同时能提高光场成像系统的景深。
-
公开(公告)号:CN110676250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982161.8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电学接触无巨量转移的全彩化μLED显示器件。包括设置于下透明基板表面的下驱动电极,设置于上透明基板上、下表面的光学微结构和上驱动电极,连接所述上、下透明基板的障壁微结构,设置障壁微结构内的μLED晶粒、波长下转换发光层和绝缘层以及控制模块;障壁微结构沿上驱动电极的方向依次构成红光显示的R单元,绿光显示的G单元及蓝光显示的B单元。本发明上、下驱动电极与μLED晶粒没有电学接触,通过控制模块提供交变驱动信号和电学耦合实现对μLED晶粒点亮,激发波长下转换发光层而实现全彩化显示,可有效地避免全彩μLED器件中三基色μLED芯片复杂制作工艺,及发光芯片与驱动芯片复杂Bonding和巨量转移工艺,缩短μLED显示制作周期,降低制作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219561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391730.9
申请日:2021-04-13
IPC: G02B3/00 , G02F1/1337 , G02F1/1339 , G02F1/1341 , G02F1/134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大景深复合微透镜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微透镜阵列、液晶盒和电压驱动模块:所述液晶盒包括:可透光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表面的第一电极,设置于第二基板表面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隔离子和取向层;所述微透镜阵列由若干个周期性排列的不同焦距的微透镜组成,并位于第一基板外表面;所述第一电极为包含M行×N列个同心圆孔的面电极,且每个同心圆孔电极的中心与每个微透镜中心重合;所述第二电极为平面电极;所述电压驱动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施加工作电压。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单一微透镜阵列的景深范围有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633950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126834.X
申请日:2019-02-2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02F1/13 , G02F1/1343 , G02F1/1339 , G02F1/1341 , G02F1/1337 , G02B27/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13 , G02B27/2214 , G02F1/133723 , G02F1/13392 , G02F1/1341 , G02F1/1343 , G02F1/134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集成成像2D/3D可切换显示的液晶透镜,由第一控制层、第二控制层、液晶层、封框体和驱动模块构成;所述第一控制层由第一透明导电基板、第一公共电极、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取向层构成;所述第二控制层由第二透明基板、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取向层构成。本发明利用喷墨打印“咖啡环”效应制备边缘相交或相切的不透明圆孔电极,在驱动模块下形成液晶透镜阵列,有效解决了传统单一微透镜阵列或小孔带来的图像串扰严重、分辨率及显示亮度降低等的问题,易于实现高性能集成成像2D/3D切换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10676250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982161.8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电学接触无巨量转移的全彩化μLED显示器件。包括设置于下透明基板表面的下驱动电极,设置于上透明基板上、下表面的光学微结构和上驱动电极,连接所述上、下透明基板的障壁微结构,设置障壁微结构内的μLED晶粒、波长下转换发光层和绝缘层以及控制模块;障壁微结构沿上驱动电极的方向依次构成红光显示的R单元,绿光显示的G单元及蓝光显示的B单元。本发明上、下驱动电极与μLED晶粒没有电学接触,通过控制模块提供交变驱动信号和电学耦合实现对μLED晶粒点亮,激发波长下转换发光层而实现全彩化显示,可有效地避免全彩μLED器件中三基色μLED芯片复杂制作工艺,及发光芯片与驱动芯片复杂Bonding和巨量转移工艺,缩短μLED显示制作周期,降低制作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9793940U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20711338.2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 福建天蒙建设有限公司 , 福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 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福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深窄管道基坑的施工防护构架,一种深窄管道基坑的施工防护构架,包括安装框、安装组、支撑组件和卡扣装置,所述安装框为中空的矩形体;所述安装组呈十字形结构,固定在安装框内;四组所述支撑组件分别固定在安装框四个端点处的底部,每一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滑筒和一滑竿,所述滑竿滑动设置在滑筒下端内侧;相邻两滑筒之间均匀间隔固定有多个连接板,其通过第一构筑板和两个横向构筑杆组成的安装组对施工人员进行支撑,通过第一滑杆在第一滑筒内滑动以及卡扣装置对第一滑杆的固定实现装置的高度调节及固定,方便调整装置高度,适应不同深窄基坑的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219637912U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20516721.2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福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福州大学 , 福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 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福建天蒙建设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护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坑外支护结构,包括底板和支撑结构,所述底板设置于支撑机构底部,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板、连接板、转动杆和挡板,两组支板分别固定在底板顶部左右两端,所述转动杆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支板上;所述转动杆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一移动块螺纹套设在所述转动杆外,靠近一支板设置;所述移动块顶部转动连接有一挡板的一端,远离移动块的支板顶部转动连接有另一挡板,两挡板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板转动连接,其具有便于对施工现场进行防护、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提升装置实用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20538655U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20471760.5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福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福州大学 , 福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 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福建天蒙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机构,所述调节箱的内部安装有调节机构;两组所述通过调节机构驱动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固定绞龙设置在支撑板上,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钻入基坑内侧壁;该基坑支护机构,通过将调节箱放置到基坑内部的底端,且经过调节机构驱动下,将两个支撑板接触到基坑的内壁,进而实现对基坑内壁的支撑防护,且通过两个支撑板之间距离的自由调节,极大的提高对不同大小基坑进行支撑防护的效果。通过传动机构将固定绞龙钻入到基坑内壁,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219638462U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20471456.0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福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福州大学 , 福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 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福建天蒙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防护栏,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支护板,连接板,连接板通过多个连接柱与支护板固定连接;两个支撑座,两个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柱;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设置于两个支撑柱上,其用于将连接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撑柱之间;加固机构,加固机构设置于连接板的另一端,其用于对该装置整体进行稳定的支撑作业,避免支护板受力倾倒;其便于对形成的围挡进行辅助支撑,起到加固整体结构的作用,避免支护板所受力较大而倾斜、倾倒,提高了其防护效果,其次,该装置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且整体为可拆卸结构,便于工作人员对防护栏进行回收存放,整体实用性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219637913U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20516979.2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福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福州大学 , 福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 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福建天蒙建设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坑防护装置,包括底座、防护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底座设置于防护机构的底部;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转动杆、移动块和连接杆;所述第一挡板中部横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三挡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转动杆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一滑槽的上下两端;所述转动杆上端穿出所述第一滑槽,末端固定有手轮;所述转动杆两侧外周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外螺纹、第二外螺纹,其通过转动杆、手轮、移动块、连接杆等结构,使整个装置便于收纳和连接,提高工作人员使用效率,增强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