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6778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96559.2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神华新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声测事件和微震事件的煤柱坝体安全监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环境模拟进行力学试验,利用声发射监测技术获取裂隙演化过程中的声纹特征信号,分析确定逾渗阈值并构建逾渗模型;基于声纹特征信号、裂隙演化过程及逾渗模型训练逾渗预测模型;利用微震传感器获取微震数据并确定微震事件分布,得到微震特征信号;将微震特征信号输入逾渗预测模型,得到目标逾渗模型和目标应力状态,进行安全等级评价;在评价结果为低安全等级时,根据目标逾渗模型对煤柱坝体的裂隙团簇连通点进行注浆加固。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煤柱坝体安全监测方法中采用的设备种类较多,安全等级分析条件复杂,导致反馈迟滞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855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729355.4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神华新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50/02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动地裂缝形成与发育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采煤工作面试验样本基本信息;处理模型构建的基本信息并构建数值模拟模型;对模型模拟开挖并初步监测采动地裂缝产生的位置;重新对初始模型开挖,在预产生裂缝的位置周围详细布置监测点,监测采动地裂缝形成前后的应力、位移;继续开挖,监测采动地裂缝发育及修复过程的应力、位移;对监测数据进行归纳处理。本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提前预知采动地裂缝产生的位置和形态,利用数值模拟可重复同一地质条件煤层开挖的优势,分析采动地裂缝的形成与发育过程的变形和受力特征,在保证了实际地质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模拟便可获得采动地裂缝形成与发育的力学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76096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666262.1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神华新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煤矿地下水库储水系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煤矿的地质参数,并根据地质参数,构建不同影响因子情况下地下水库的垮落岩体堆积体系,得到多个堆积体系,其中,影响因子为对地下水库的储水系数具有影响的因素,垮落岩体堆积体系用于表征采集煤矿的垮落岩体颗粒的状态;根据复杂网络算法,构建堆积体系的复杂网络图;获取复杂网络的特征参量,其中,特征参量包括平均度、中心度、聚集系数、H指数;计算特征参量与影响因子的相关系数,在相关系数大于系数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特征参量为目标特征参量;根据目标特征参量,计算地下水库的储水系数。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储水系数计算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0829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95698.5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神华新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岩层开采区域的渗水透水预警方法、装置和系统,该方法不同于传统漏失液量监测重点落在漏失液点位,本申请对漏失液量的监测点位较为密集,同时将漏失液量以及区间长度结合反应出裂隙具体发育情况,以此达到对覆岩透水漏失事故发生可能性的推断,旨在减少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事故发生概率,保护煤矿工人的安全,并且不同于现有方案,本申请中的采前区域和采后区域的打孔方式均为沿着岩层破断角的斜线方向进行打孔的方式,从而提高了后续对裂隙发育度的计算的精确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方案均从纵向多次打孔,从而容易绕过渗水透水区域使得判断结果不符合实际工况,进而造成覆岩渗水透水程度的预测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8832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689234.7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神华新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岩体的裂隙边界的确定方法和岩体的裂隙边界的确定装置。该确定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煤层和第二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以及岩体的抗压强度和泊松比;根据层间距、抗压强度、泊松比和仿真模型,确定岩体的最大边界距离,最大边界距离为岩体中的裂隙与第二煤层的开采口在第一方向上的最短水平距离;根据最大边界距离和层间距,确定形成钻孔的目标条件;在根据目标条件形成钻孔的过程中,获取每个钻孔中泥浆的漏失量以及与目标漏失量对应的多个目标钻孔的多个位置信息;根据多个位置信息和预设关系式,确定目标双曲函数,目标双曲函数用于表征裂隙边界的形态。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测定裂隙的边界范围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75473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30011.4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矿井水的水质成分及浓度含量预测方法,其方法包括:S1、确定矿区预测区域,在矿区预测区域内钻孔,获取孔Ai导通的含水层数量及各含水层中间位置距地面的距离为haj;S2、对孔Ai中的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确定单位涌水量,所有含水层aj分别取水样进行成分分析,测定水样包含的离子及离子含量;S3、计算得到孔Ai导通裂隙汇合后矿井水中离子m的浓度含量,矿区预测区域内所有孔中离子m的平均浓度含量;S4、计算得到矿区预测区域内离子m的浓度范围。本发明进行抽水试验确定单位涌水量,进而计算得到裂隙汇合后某个孔矿井水各个离子的浓度含量,然后得到预测区域内矿井水的水质成分及浓度范围,便于进行环境影响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754735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0730011.4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矿井水的水质成分及浓度含量预测方法,其方法包括:S1、确定矿区预测区域,在矿区预测区域内钻孔,获取孔Ai导通的含水层数量及各含水层中间位置距地面的距离为haj;S2、对孔Ai中的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确定单位涌水量,所有含水层aj分别取水样进行成分分析,测定水样包含的离子及离子含量;S3、计算得到孔Ai导通裂隙汇合后矿井水中离子m的浓度含量,矿区预测区域内所有孔中离子m的平均浓度含量;S4、计算得到矿区预测区域内离子m的浓度范围。本发明进行抽水试验确定单位涌水量,进而计算得到裂隙汇合后某个孔矿井水各个离子的浓度含量,然后得到预测区域内矿井水的水质成分及浓度范围,便于进行环境影响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03614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71010.5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神华新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矿井巷道的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该方法通过先对矿井巷道中的各预设位置点的三维扫描数据,基于地球坐标系进行转换,得到多个位置信息,并根据所有的预设位置点确定至少一个表征巷道出现分支或者拐点的识别点,从而提高了后续建模的精度,之后还利用位置信息对矿井巷道的三维模型中的各位置进行修,正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后续建模的精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方案仅采用模拟方法对矿井进行模拟从而并不能对矿井的存在的真实场景进行有效模拟,进而使得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距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449860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81297.3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神华新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D5/1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井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井壁结构包括:多个井壁组件,每个井壁组件环绕设置在井筒的内壁,多个井壁组件沿所述井筒的轴向方向叠加设置;连接构件,连接在轴向相邻的两个井壁组件之间,连接构件具有中空的第一腔体,且连接构件与井壁组件通过榫卯结构连接。本申请通过设置多个井壁组件,每个井壁组件环绕设置在井筒的内壁,多个井壁组件沿井筒的轴向方向叠加设置,并通过设置具有中空的第一腔体的连接构件将轴向相邻的两个井壁组件连接,且连接构件与井壁组件通过榫卯结构连接,能够减少竖向附加力对井壁的作用,井壁破裂等,有效提高井壁的承载能力,同时,能够提高连接构件的稳定性,提高井壁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5070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39903.5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神华新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雾化除尘装置,包括:容器,用以容纳液体;过滤组件,设置在容器内;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容器上,进水口位于过滤组件的下方,出水口位于过滤组件的上方;出水管,出水管的第一端与出水口连通;泵体,设置在出水管上;扇叶雾化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出水管上,扇叶雾化组件包括多个扇叶,多个扇叶中的至少部分扇叶的最大半径不同,每个扇叶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出水管的第二端与多个容纳腔连通;多个雾化喷口,每个扇叶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雾化喷口;其中,扇叶雾化组件逆时针旋转。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喷雾降尘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