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动地裂缝形成与发育分析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855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729355.4

    申请日:2024-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动地裂缝形成与发育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采煤工作面试验样本基本信息;处理模型构建的基本信息并构建数值模拟模型;对模型模拟开挖并初步监测采动地裂缝产生的位置;重新对初始模型开挖,在预产生裂缝的位置周围详细布置监测点,监测采动地裂缝形成前后的应力、位移;继续开挖,监测采动地裂缝发育及修复过程的应力、位移;对监测数据进行归纳处理。本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提前预知采动地裂缝产生的位置和形态,利用数值模拟可重复同一地质条件煤层开挖的优势,分析采动地裂缝的形成与发育过程的变形和受力特征,在保证了实际地质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模拟便可获得采动地裂缝形成与发育的力学机制。

    富油煤原位热解的余热回收利用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14677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559914.1

    申请日:2024-11-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富油煤原位热解的余热回收利用设备,所述富油煤原位热解的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包括:换热器外壳,气体流速转换组件,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固定设置在换热器外壳的外壁处,缓冲组件,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的余热回收设备在针对富油煤原位热解的高温气体产物进行余热回收时,容易出现换热不充分,余热回收不充分的问题,本申请设计了气体流速转换组件、联动组件和流量控制部,通过气体流速转换组件、联动组件和流量控制部的配合使用,在高温气体流速过快时,可以自动调节控制换热盘管输出的速度,避免了输出气流流速过快导致的换热不充分的问题,提高了余热的回收效果。

    地下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10698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334181.0

    申请日:2023-03-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下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的确定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检测水层含有的测试指标,确定第一水力联系信息,第一水力联系信息用于表征检测水层与其它水层之间的第一方面水力联系,测试指标包括物理性指标和化学性指标;根据检测水层含有的同位素,确定第二水力联系信息,第二水力联系信息用于表征检测水层与其它水层之间的第二方面水力联系;根据第一水力联系信息和第二水力联系信息,确定最终水力联系信息。通过含有测试指标和同位素分别加入考量,分析水力联系最后综合分析,大大提高了水力联系分析的准确度和效率,进而解决了现有方案确定水力联系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矿区地下水的污染评价方法、其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40941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153218.1

    申请日:2022-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区地下水的污染评价方法、其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污染评价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矿区中地下水的多项水质特征参数;根据第一预设标准,对多项第一水质特征参数进行评估,得到与多项第一水质特征参数一一对应的多个评价分值,其中,第一预设标准包括:与多项水质特征参数对应的多个标准等级,以及与多个标准等级一一对应的多个标准分值,多个标准分值包括多个评价分值;根据多项第一水质特征参数和多项参照水质特征参数,确定与多项第一水质特征参数中至少一项第一水质特征参数对应的至少一项污染因子权重系数;至少根据至少一项污染因子权重系数和多个评价分值,确定与目标矿区中地下水对应的质量等级。上述综合评价更精准的优点。

    基于声测事件和微震事件的煤柱坝体安全监测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66778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96559.2

    申请日:2024-11-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声测事件和微震事件的煤柱坝体安全监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环境模拟进行力学试验,利用声发射监测技术获取裂隙演化过程中的声纹特征信号,分析确定逾渗阈值并构建逾渗模型;基于声纹特征信号、裂隙演化过程及逾渗模型训练逾渗预测模型;利用微震传感器获取微震数据并确定微震事件分布,得到微震特征信号;将微震特征信号输入逾渗预测模型,得到目标逾渗模型和目标应力状态,进行安全等级评价;在评价结果为低安全等级时,根据目标逾渗模型对煤柱坝体的裂隙团簇连通点进行注浆加固。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煤柱坝体安全监测方法中采用的设备种类较多,安全等级分析条件复杂,导致反馈迟滞的问题。

    巷道底板排水系统及巷道底板排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3194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037433.2

    申请日:2025-0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巷道底板排水系统及巷道底板排水方法,巷道底板排水系统包括:排水井、底板检测器、排水道、排水机组、排水管路、水位检测组件和智能控制器,排水井设置在巷道的底板内;底板检测器设置在底板上;排水道设置在底板上,且与排水井连通;排水机组设置在排水井内,排水管路分别与巷道的外部、排水机组连通;水位检测组件设置在排水井内;智能控制器根据底板检测器检测到的底板上的水位变化、水位检测组件检测到的排水井内的水位高度控制排水机组工作。本发明既实现了对于巷道的底板的可靠排水,又实现了对底板的上的水的实时可靠的检测,使得智能控制器可以智能对应底板上积水情况的变化来灵活设置排水功率。

    一种套管悬挂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5233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158900.4

    申请日:2023-0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套管悬挂装置,包括:夹持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所述第一夹持座和所述第二夹持座连接形成用于安装套管的夹持腔;夹持块,活动安装于所述夹持腔内;传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夹持座并与所述夹持块连接;防护罩,与所述夹持座连接形成防护腔,以容纳至少部分所述传动机构;驱动件,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机构连接并位于所述防护罩外,以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动作,进而带动所述夹持块滑动对所述套管进行夹持。本发明通过防护罩所形成的防护腔容纳传动机构的至少部分,避免传动机构的相应部分直接暴露于油井环境中,保证传动机构的传动精度和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有利于拆卸和维修。

    煤炭矿区内的天然气开发走廊构建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78452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685369.0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炭矿区内的天然气开发走廊构建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煤炭矿区内的天然气的第一参数信息和煤炭的第二参数信息,其中,第一参数信息用于表征天然气储层的地质特征,第二参数信息用于表征煤炭储层的地质特征;基于第一参数信息和第二参数信息,确定待构建的天然气开发走廊的开发模式、尺寸信息和位置信息,其中,开发模式用于表征天然气和煤炭的开发顺序;响应于开发模式,基于尺寸信息和位置信息,构建天然气开发走廊。本发明解决了在煤炭和天然气的资源重叠区中,无法有效开发天然气和煤炭的技术问题。

    一种三维地震变速成图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0184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46975.8

    申请日:2024-08-0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三维地震变速成图方法,方法包括采集地震数据;构建初始速度模型,并进行速度分析和校正;利用改进的偏移处理方法和初始速度模型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偏移处理,得到偏移后的地震数据;通过优化后的时深转换方法,将所述偏移后的地震数据转换到深度域,并得到深度域地震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所述深度域地震数据进行速度重分析和重校正,得到校正后的速度优化模型;根据所述速度优化模型,进行地震数据的二次偏移处理,得到准确的地震成像结果,并生成三维地震变速成图。基于提出的方法,使得地震成像结果更为精准,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地下结构信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