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97812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224411.2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生物多样性研究技术领域的一种实地勘测用草原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影响权重量化评价装置,包括:应用于保护设备上的评价装置,所述保护设备用于对珍稀植物进行保护,所述评价装置包括:安装件以及安装在安装件上的气象检测设备、控制器、显示器以及两个计数装置;两个所述计数装置均与保护设备、控制器电连接,一个所述计数装置上设有用于控制计数装置启闭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由控制器控制;本申请中利用两个计数装置分别对保护设备工作的总次数、保护设备在气候变化时的工作次数进行计数,得出草原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影响权重结果,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全面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11987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24407.6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生物多样性研究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分析用的分区检测装置,包括:支柱以及设置在支柱底端上的固定桩,所述支柱的侧壁上设有用于采集生物图像信息的采集端;所述支柱的顶端设有支杆,所述支杆上设有用于将采集端采集的生物图像信息传递到远程平台上的通讯设备;所述支柱上设有用于控制支杆升降的驱动件,所述支柱上设有风速传感器与控制器;本申请中通过风速传感器对外界风速进行检测,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驱动件工作,带着支杆与通讯设备下移,用于降低检测装置整体的高度,降低因风大而导致检测装置出现倾倒的几率,确保检测装置正常采集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809781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24411.2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生物多样性研究技术领域的一种实地勘测用草原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影响权重量化评价装置,包括:应用于保护设备上的评价装置,所述保护设备用于对珍稀植物进行保护,所述评价装置包括:安装件以及安装在安装件上的气象检测设备、控制器、显示器以及两个计数装置;两个所述计数装置均与保护设备、控制器电连接,一个所述计数装置上设有用于控制计数装置启闭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由控制器控制;本申请中利用两个计数装置分别对保护设备工作的总次数、保护设备在气候变化时的工作次数进行计数,得出草原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影响权重结果,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全面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7710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88091.0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鸣声监测技术的两栖动物物种种群分布信息采集装置,包括:鸣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鸣声数据;其中,所述鸣声采集模块包括:采集组件,包括外壁设有散热孔的外壳;以及,防潮组件一,包括设于外壳内且与散热孔对应的内盒,所述内盒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所述内盒的外壁均匀开设有直径大于活性炭颗粒粒径的通孔。本发明通过鸣声采集模块采集鸣声数据时,鸣声采集模块中外壳内的电器件通过防潮组件一提供防潮保护,在外界的潮湿空气进入外壳内时,通过防潮组件一可进行吸收,以防止外壳内的电器件受潮损坏,以保证鸣声采集模块稳定的进行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6366930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88708.3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野生动物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相机的野生动物动态监测反馈系统,包括:监测模块,动力模块,太阳能发电模块,通信模块,监测模块用于野生动物实时监测,其包括盒体、并列设置于盒体前端面的红外相机和热成像摄像头,红外相机包括相机座和红外摄像头;动力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红外相机相对盒体前端面进行伸缩,动力模块包括气泵、与气泵连通的传动组件、以及设于气泵与传动组件连通管路上的泄压阀;本发明所提供的监测反馈系统能够实时传输野生动物的热成像信号和红外相机实时追踪拍摄信号,且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设置在红外相机多种工作状态下均能实现对于监测模块的密封,防止户外复杂天气情况对于系统本体的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0735426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1910846365.9
申请日:2019-09-0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立 , 胡飞龙 , 卢晓强 , 刘燕 , 吴军 , 董姗姗 , 张振华 , 崔鹏 , 于丹丹 , 李佳琦 , 章嫡妮 , 郭晓平 , 马月 , 胡金 , 马方舟 , 童文君 , 刘威
IPC: E02B1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湖泊蓝藻的清理装置。该湖泊蓝藻的清理装置,包括前置支架,所述前置支架的内部设置有存藻箱与二号转动电机,所述存藻箱的两侧壁表面均设置有转动连板,所述二号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转动连板与传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贯穿存藻箱与前置支架的活动连接,两组所述转动连板之间设置有清理带;该湖泊蓝藻的清理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巧妙,便于对湖面蓝藻的清理,且效率高,便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26146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56669.9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滨海生态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修复区域,S2:地形整理,S3:地面处理,S4:生态构建,在降雨季节或者采用人工灌溉对待修复区域进行灌溉后对待修复区域进行植被构建,植被构建以利用本体区的自然植物种子作为待修复区域植被构建的主要植物来源,本发明通过现场土方平衡,因地制宜进行地形整理,辅助必要的人工措施,营造生态植被恢复的必要条件,在植被形成后很少或不用人工维护管理,方法相对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本发明不仅有效的增加了空间绿化率,改善海滨地区生态环境,并且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收集天然水资源,很少或者不用特别灌溉,进一步减少了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98492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47266.8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华东师范大学
IPC: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栖动物的探测率、占域率以及密度估算方法,包括步骤一、获得包括协变量Zit和Witk数据信息;步骤二、获得协变量Zit和Witk与占域率、探测率与单位面积强度之间的关系;步骤三、获得α、β和γ的估计值;步骤四、代入β和γ估计值分别计算λit、pitk的估计值。本发明利用水温和湿度的信息计算每个省每种两栖动物的占域率和每条样线的单位面积强度,并且假设抽样强度相同,占域率估计方法充分利用了样本中观测个数的信息,并在密度估计方法中考虑了探测率的问题;通过将占域率和探测率引入零膨胀泊松回归模型,提出了估计更加准确的两栖动物密度函数的精确的统计模型,在统计理论上是切实可行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11198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224407.6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生物多样性研究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分析用的分区检测装置,包括:支柱以及设置在支柱底端上的固定桩,所述支柱的侧壁上设有用于采集生物图像信息的采集端;所述支柱的顶端设有支杆,所述支杆上设有用于将采集端采集的生物图像信息传递到远程平台上的通讯设备;所述支柱上设有用于控制支杆升降的驱动件,所述支柱上设有风速传感器与控制器;本申请中通过风速传感器对外界风速进行检测,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驱动件工作,带着支杆与通讯设备下移,用于降低检测装置整体的高度,降低因风大而导致检测装置出现倾倒的几率,确保检测装置正常采集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81624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70079.3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9C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减污降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外筒以及设于外筒圆周外壁的若干组集料叶片,所述外筒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架,所述外筒内设有内筒,所述内筒的顶部设有用于与进料口连通的导料口,所述内筒顶部设有用于对污染土进行减污降碳处理的处理组件,所述内筒的两端分别通过延伸座与两连接架转动连接。本发明可与外界的移动设备配合,在移动时外筒旋转通过集料叶片间歇将污染区域的污染土铲入内筒中通过处理组件进行处理,无需人工投入污染土,使用较为麻烦,也无需采用独立的设备,使用成本低和占地面积小,同时对污染土的处理效率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