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41025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82778.1
申请日:2021-01-21
Applicant: 甘肃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冬油菜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选育方法,针对了甘蓝型冬油菜在育种筛选时其抗寒性能较差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亲本;S2:杂交选育;S3:品种鉴定;S4:重复选育:S5:对比筛选;本发明中通过对甘蓝型冬油菜与芝麻菜进行杂交处理,提高对甘蓝型冬油菜的抗旱处理,并且通过对甘蓝型冬油菜进行多重筛选,选育出抗旱、高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种子,此选育方法操作流程简单、盲目性小并且选择效率高;通过该育种选育方法,提高了甘蓝型冬油菜的抗寒性和抗寒性,从而突破了甘蓝型冬油菜的在北方过冬时所遇到的干旱和恶劣低温问题,从而提高甘蓝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稳定过冬。
-
公开(公告)号:CN105794479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610227970.4
申请日:2016-04-13
Applicant: 甘肃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株高鉴定白菜型冬油菜冬性强弱的方法,将待鉴定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春末夏初在大田种植,总苗数在30株以上;出苗后生长60~65天,测量待鉴定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群体内所有幼苗的株高;进行株高标准化;根据株高标准化判定单株冬性强弱:0.9≤Z<1为Ⅳ级,春性;0.5≤Z<0.9为Ⅲ级,弱冬性;0.2≤Z<0.5为Ⅱ级,冬性;Z<0.2为Ⅰ级,强冬性。该鉴定方法克服了传统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的统计、生理生化和分子标记法的缺点,操作简单,实现当代检测,鉴别单株冬性强弱,对实验室条件和技术要求低、成本低、结果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5018596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211794.0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甘肃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强冬性白菜型冬油菜POD酶分子标记及QTL位点,其筛选步骤包括:(1)利用多代套袋自交的亲本强冬性超强抗寒冬油菜‘陇油7号’和强抗寒冬油菜‘陇油9号’杂交构建F2代分离群体;(2)采用CTAB法提取两亲本及F2代分离群体的叶片DNA;(3)利用SSR和InDel引物对两亲本DNA进行多态性引物筛选;(4)通过F2分离群体获得基因型数据构建遗传连锁图和QTL分析;(5)获得了1个强冬性白菜型冬油菜POD酶的QTL位点,命名为Qpod.gsau-10A;2个与强冬性白菜型冬油菜POD酶的QTL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为Ol12E03和BrID90115。
-
公开(公告)号:CN112834706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023015.X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甘肃农业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菜领域,尤其是一种油菜抗寒性检测装置,针对现有的油菜进行抗寒性检测往往是通过室外进行检测处理,这样无法根据不同的温度环境对油菜进行抗寒检测,部分油菜通过培养箱进行抗寒检测,在每次打开和关闭培养箱的过程中,都需要单独取出油菜和放入油菜进行抗寒检测,每次对检测后的油菜清理时也难以清理干净,降低了实用性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检测箱以及与检测箱内部连通的制冷机;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检测台以及箱盖的配合,能够在打开箱盖的同时对检测台进行自动推出,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放入油菜,通过设置的导向杆与导向槽的配合,能够对打开后的箱盖进行进一步限位,提高了箱盖打开后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018596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510211794.0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甘肃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强冬性白菜型冬油菜POD酶分子标记及QTL位点,其筛选步骤包括:(1)利用多代套袋自交的亲本强冬性超强抗寒冬油菜‘陇油7号’和强抗寒冬油菜‘陇油9号’杂交构建F2代分离群体;(2)采用CTAB法提取两亲本及F2代分离群体的叶片DNA;(3)利用SSR和InDel引物对两亲本DNA进行多态性引物筛选;(4)通过F2分离群体获得基因型数据构建遗传连锁图和QTL分析;(5)获得了1个强冬性白菜型冬油菜POD酶的QTL位点,命名为Qpod.gsau‑10A;2个与强冬性白菜型冬油菜POD酶的QTL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为Ol12E03和BrID90115。
-
公开(公告)号:CN104480184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410781780.8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甘肃农业大学
IPC: C12Q1/02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白菜型油菜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测定花粉活力的方法及其白菜型油菜花粉离体萌发培养液。一种白菜型油菜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测定花粉活力的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花粉采集:2)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3)花粉活力的测定。本发明的优点是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白菜型油菜花粉离体萌发液体培养基,以BK为溶剂,包含组分有50 g·L?1聚乙二醇6000、150 g·L?1蔗糖、2mg·L?1赤霉素、10mg·L?1维生素B1,pH为6.5,35℃光照条件下培养,白菜型油菜花粉萌发率可达到75.3%,花粉管也能得到较好生长;由于添加了PEG,白菜型油菜花粉管生长较直,便于观察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611404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510019375.7
申请日:2015-01-15
Applicant: 甘肃农业大学
IPC: C12Q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甘蓝型冬油菜和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种的鉴定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鉴定了甘蓝型冬油菜和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种为真杂种。一种鉴定甘蓝型冬油菜和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1)采样:(2)分别称取0.2?0.3g花蕾、花、角果后,分别用pH7.8的磷酸缓冲液,含2mmolASA、5mmol EDTA?Na2在冰浴下匀浆,12000r/min下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20℃冰箱中保存备用。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胶和浓缩胶浓度分别为7%和4%,pH值分别为8.8和6.8;电极缓冲液用Tris?甘氨酸系统,pH值8.3,上样量为30μL;电泳开始时,稳压100v,样品过浓缩胶后调制成200v,电泳时间约5h;电泳完成后放入染色液联苯胺溶液中染色,直至可见清晰的蓝色条带,流水冲洗后,照相保存;迁移率Rf值为原点到条带的迁移距离/原点到指示剂的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04982173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322100.0
申请日:2015-06-12
Applicant: 甘肃农业大学
IPC: A01G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高温诱导鉴定白菜型抗寒性的方法,将待鉴定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春末夏初在大田种植,总苗数至少为30株;出苗后,在常温条件下生长60天;调查待鉴定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群体内现蕾、开花和结籽植株数;根据调查待鉴定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群体内通过春化植株数,通过公式春化率=(通过春化植株数÷待鉴定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群体总植株数)×100%计算待鉴定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春化率:根据春化率判定待鉴定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该鉴定方法克服了生理生化和分子标记法的缺点,操作简单,实现当代检测,对实验室条件和技术要求低,成本低,结果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448018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81780.8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甘肃农业大学
IPC: C12Q1/02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白菜型油菜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测定花粉活力的方法及其白菜型油菜花粉离体萌发培养液。一种白菜型油菜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测定花粉活力的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花粉采集:2)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3)花粉活力的测定。本发明的优点是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白菜型油菜花粉离体萌发液体培养基,以BK为溶剂,包含组分有50 g·L-1 聚乙二醇6000、150 g·L-1 蔗糖、2mg·L-1赤霉素、10mg·L-1维生素B1,pH为6.5,35℃光照条件下培养,白菜型油菜花粉萌发率可达到75.3%,花粉管也能得到较好生长;由于添加了PEG,白菜型油菜花粉管生长较直,便于观察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794479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227970.4
申请日:2016-04-13
Applicant: 甘肃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株高鉴定白菜型冬油菜冬性强弱的方法,将待鉴定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春末夏初在大田种植,总苗数在30株以上;出苗后生长60~65天,测量待鉴定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群体内所有幼苗的株高;进行株高标准化;根据株高标准化判定单株冬性强弱:0.9≤Z<1为Ⅳ级,春性;0.5≤Z<0.9为Ⅲ级,弱冬性;0.2≤Z<0.5为Ⅱ级,冬性;Z<0.2为Ⅰ级,强冬性。该鉴定方法克服了传统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的统计、生理生化和分子标记法的缺点,操作简单,实现当代检测,鉴别单株冬性强弱,对实验室条件和技术要求低、成本低、结果可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