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结构及具有其的涡旋式空压机

    公开(公告)号:CN109185144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292896.X

    申请日:2018-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封结构及具有其的涡旋式空压机。该密封结构包括:动涡旋盘,包括动盘涡旋卷齿,动盘涡旋卷齿上设置有动盘涡旋卷齿槽,动盘涡旋卷齿槽中设置有动盘耐磨密封条;静涡旋盘,包括与动盘涡旋卷齿相匹配的静盘涡旋卷齿,静盘涡旋卷齿上设置有静盘涡旋卷齿槽,静盘涡旋卷齿槽中设置有静盘耐磨密封条;耐磨密封条分段设置,包括高温高压段和中温中压段。本发明降低了密封条材料的使用及维护的费用;耐磨密封条与涡旋盘表面接触的缓冲接触面为平面,提升了密封及降噪的性能,在耐磨密封条的底面装入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圆管形的密封圈,提升了减震和缓冲的性能;提升了空压机压缩空气的性能,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空压机的使用成本。

    一种密封结构及具有其的涡旋式空压机

    公开(公告)号:CN109185144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811292896.X

    申请日:2018-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封结构及具有其的涡旋式空压机。该密封结构包括:动涡旋盘,包括动盘涡旋卷齿,动盘涡旋卷齿上设置有动盘涡旋卷齿槽,动盘涡旋卷齿槽中设置有动盘耐磨密封条;静涡旋盘,包括与动盘涡旋卷齿相匹配的静盘涡旋卷齿,静盘涡旋卷齿上设置有静盘涡旋卷齿槽,静盘涡旋卷齿槽中设置有静盘耐磨密封条;耐磨密封条分段设置,包括高温高压段和中温中压段。本发明降低了密封条材料的使用及维护的费用;耐磨密封条与涡旋盘表面接触的缓冲接触面为平面,提升了密封及降噪的性能,在耐磨密封条的底面装入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圆管形的密封圈,提升了减震和缓冲的性能;提升了空压机压缩空气的性能,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空压机的使用成本。

    一种铝制工件表面的复合涂层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161846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246414.7

    申请日:2018-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涂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制工件表面复合涂层及其应用,在铝制工件的表面设置有Al2O3基陶瓷硬质耐磨层,并在其上设置有二硫化钨层。设置本发明的复合涂层,该复合涂层的氧化铝基陶瓷硬质耐磨层的硬度高,粗糙度小,改善了工件的耐磨性能;其二是二硫化钨单体润滑层填充了氧化铝基陶瓷硬质耐磨层的微孔,降低了氧化铝陶瓷硬质耐磨层的粗糙度,摩擦系数小;复合涂层的膜层均匀性好,结合力强,解决了高压重载工况下复合涂层中单体润滑层易失效的问题,其三是二硫化钨单体润滑层膜层薄,减少了涡旋压缩机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在工作过程中因复合涂层的单体润滑层磨损后而导致的泄露量,使冷量大幅提升,从而提升压缩机的压缩性能。

    一种排气阀组件、包括其的压缩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15370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10447205.4

    申请日:2021-04-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气阀组件、包括其的压缩机及空气调节设备。排气阀组件,用于设置在压缩机泵体的阀座上,以开启和封闭气缸的排气口,所述排气阀组件包括:阀片,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阀座上,所述自由端用于与所述排气口配合使所述排气口封闭或开启;挡板,包括固定段和翘起段,所述固定段固定在所述阀座上,所述翘起段位于所述阀片的自由端上侧,以对所述阀片开启所述排气口的行程进行限位,所述挡板为可变形结构,能够随着温度变化发生形变,对所述阀片形成不同位置的限位,以调节所述阀片的自由端的行程。本发明可以使阀片开度根据压缩机工况进行调整,提高压缩机性能。

    油气分离器、压缩机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292283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56653.9

    申请日:2021-0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压缩机及空调器,油气分离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分隔筒、螺旋结构、散油帽、第一分离伞、第一变径筒,其中,螺旋结构环绕在分隔筒的外壁上,散油帽位于分隔筒的下方;第一分离伞的下方、分隔筒、散油帽的上方和外壳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腔室,分隔筒内的区域形成第二腔室,分隔筒的上方和外壳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三腔室;外壳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吸气口和第一腔室连通,排气口和第三腔室连通,第二腔室的下端和第一腔室连通,第一腔室通过回油通口和集油腔连通;第一变径筒的下端的尺寸小于第一变径筒的上端的尺寸,第二腔室通过第一变径筒和第三腔室连通。采用该方案,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