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70908B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0980109100.5
申请日:2009-09-11
Applicant: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IPC: F16H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061 , F16H2061/0481 , F16H2061/0485 , F16H2061/0488 , Y10T477/6936 , Y10T477/69363
Abstract: 当变速杆位于倒退(R)位置时,通过来自手控阀(58)的R位置用输出口(58c)的倒退压力(PR)使制动器(B2)接合,并通过来自线性螺线管(SLC3)的SLC3压力使离合器(C3)接合,从而形成倒退1速的状态。当变速杆位于空档(N)位置时,通过将来自线性螺线管(SLC3)的SLC3压力供给到制动器(B2)而代替离合器(C3)而使制动器(B2)接合,从而形成空档的状态。由此,不必设置用于使制动器(B2)接合的专用线性螺线管。因此,可抑制由另外设置线性螺线管引起的液压回路(50)的流量消耗(能量消耗)的增加、提高装置整体的能量效率,并可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401108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110268683.9
申请日:2021-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在产生了不能进行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的异常时的避让行驶时的行驶性能提升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在产生了不能进行AT变速部(20)的变速控制的TCU失效时,在使断开连接装置(K0)卡合并且使经由AT变速部(20)的动力传递被切断的状态下,通过串联HV模式转变控制部(74)而转换为串联HV模式,并通过发动机(22)来对第一旋转机(MG1)进行旋转驱动而发电并使用该发电的电力而使e‑Axle单元(18)的第二旋转机(MG2)工作并行驶。与像现有装置这样将AT变速部(20)设为规定的故障安全齿轮级而进行避让行驶的情况相比,通过以此方式在串联HV模式下进行避让行驶,从而作为整体而提升了起步性能或爬坡性能、最高车速等行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40110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268683.9
申请日:2021-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在产生了不能进行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的异常时的避让行驶时的行驶性能提升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在产生了不能进行AT变速部(20)的变速控制的TCU失效时,在使断开连接装置(K0)卡合并且使经由AT变速部(20)的动力传递被切断的状态下,通过串联HV模式转变控制部(74)而转换为串联HV模式,并通过发动机(22)来对第一旋转机(MG1)进行旋转驱动而发电并使用该发电的电力而使e‑Axle单元(18)的第二旋转机(MG2)工作并行驶。与像现有装置这样将AT变速部(20)设为规定的故障安全齿轮级而进行避让行驶的情况相比,通过以此方式在串联HV模式下进行避让行驶,从而作为整体而提升了起步性能或爬坡性能、最高车速等行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970908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980109100.5
申请日:2009-09-11
Applicant: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IPC: F16H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061 , F16H2061/0481 , F16H2061/0485 , F16H2061/0488 , Y10T477/6936 , Y10T477/69363
Abstract: 当变速杆位于倒退(R)位置时,通过来自手控阀(58)的R位置用输出口(58c)的倒退压力(PR)使制动器(B2)接合,并通过来自线性螺线管(SLC3)的SLC3压力使离合器(C3)接合,从而形成倒退1速的状态。当变速杆位于空档(N)位置时,通过将来自线性螺线管(SLC3)的SLC3压力供给到制动器(B2)而代替离合器(C3)而使制动器(B2)接合,从而形成空档的状态。由此,不必设置用于使制动器(B2)接合的专用线性螺线管。因此,可抑制由另外设置线性螺线管引起的液压回路(50)的流量消耗(能量消耗)的增加、提高装置整体的能量效率,并可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