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油泵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56036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483694.9

    申请日:2014-0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实现省空间化和轻量化的电动油泵。电动油泵(1)具备:转子(10),其被电机驱动而旋转;以及泵体(20),其形成有:泵室(30),其收纳该转子(10);吸入口(40),其随着转子(10)的旋转向泵室(30)吸入油;排出口(50),其随着转子(10)的旋转从泵室(30)排出油;第1排出路(60),其与设于该排出口(50)的第1连通孔(52)连通,并且从排出口(50)排出的油在其中流动,与排出口(50)相比截面面积小;以及第2排出路(70),其与设在排出口(50)的和第1连通孔(52)分开的第2连通孔(54)连通,并且从排出口(50)排出的油在其中流动,与排出口(50)相比截面面积小。

    电动油泵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456036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410483694.9

    申请日:2014-09-19

    Abstract: 提供能实现省空间化和轻量化的电动油泵。电动油泵(1)具备:转子(10),其被电机驱动而旋转;以及泵体(20),其形成有:泵室(30),其收纳该转子(10);吸入口(40),其随着转子(10)的旋转向泵室(30)吸入油;排出口(50),其随着转子(10)的旋转从泵室(30)排出油;第1排出路(60),其与设于该排出口(50)的第1连通孔(52)连通,并且从排出口(50)排出的油在其中流动,与排出口(50)相比截面面积小;以及第2排出路(70),其与设在排出口(50)的和第1连通孔(52)分开的第2连通孔(54)连通,并且从排出口(50)排出的油在其中流动,与排出口(50)相比截面面积小。

    一体形成有流路的装置主体

    公开(公告)号:CN203362256U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20273795.4

    申请日:2013-05-20

    Inventor: 粉川秀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9/0072 F01M1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体形成有流路的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具有:配管构件(2),铸入并配置在构成装置主体(1)的母材的内部,至少一个的配管保持部(3),与配管构件(2)一体且从配管构件(2)突出,并从装置主体(1)的表面露出;从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至配管构件(2)形成加工流路(8),该加工流路(8)是对构成装置主体(1)的母材进行穿孔操作而成的。

    操作杆连结结构和连接构件

    公开(公告)号:CN203363034U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190000951.9

    申请日:2011-12-05

    Abstract: 提供用较少的部件件数构成且简化组装工序的操作杆连结结构和该连结结构所用的连接构件。具备:动作构件,其构成动作机构的一部分;操作杆,其在端部具备连结孔部,以与动作构件进行枢支连结来传递操作力;以及连接构件,其与动作构件的一部分一起夹持操作杆的端部,在动作构件和连接构件中的任一方形成轴部,并且在动作构件和连接构件中的另一方形成能使轴部插入的轴承部,轴部构成为能贯通操作杆的连结孔部且能插入轴承部,在连接构件和动作构件中的与轴部和轴承部不同的位置分别具备阻止轴部从轴承部脱落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

    电动泵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783638U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20425532.X

    申请日:2015-06-18

    Inventor: 粉川秀文

    Abstract: 提供能实现整体重量的减轻、能高效地冷却控制基板的电动泵。电动泵具有:泵部(P);驱动泵部(P)的电动马达部(M);控制电动马达部(M的驱动的控制基板(5);以及收纳控制基板(5的外壳(3),外壳(3)具备外壳主体(7)和罩体(8),罩体(8)具备安装于外壳主体(7)的由树脂制成的框架部分(8A)和遮盖框架部分(8A)的内周侧的散热板(8B),在散热板(8B)和控制基板(5)之间装配有与这两者接触的导热片(17)。

    内燃机进气系统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230508U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190000693.4

    申请日:2011-09-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燃机进气系统,其中能将气体的量和气体的热量均匀地引入各气缸,并且可以较少地损害进气歧管(1)的气密性。该进气系统包括:进气歧管(1);筒体(2),其设置在进气歧管(1)中,筒体(2)具有多个进气道(4)和阀件(9),进气道(4)用于将空气供至内燃机中的各气缸,而阀件(9)构造成调节吸进各气缸的进气量;气体供给部(3、8),其构造成将从内燃机排出的气体引入气缸,气体供给部(3、8)设置在筒体(2)于多个进气道(4)成排方向的中心位置;以及多个气体分配道(13),其设置于筒体(2),并且构造成从气体供给部(3、8)分配至多个进气道(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