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固三相流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3525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164848.4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液固三相流仿真方法,以真实模拟液压油箱中固态颗粒的运动轨迹和沉积位置。所述气液固三相流仿真方法包括:在FLEUNT中设置液相和气相的仿真参数,进行气液两相稳态仿真;在EDEM中设置固相仿真参数;气液两相仿真数据保持不变,仿真模式切换为瞬态,接入CFD‑DEM耦合接口。之后通过耦合接口连接FLUENT和EDEM,进行气液固三相流仿真,直至仿真完全稳态后,仿真结束。本发明具有参数设置简单,准确度高,仿真结果直观易懂,仿真周期短,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泛,通用性强等优点。

    一种用于液压油多相流动特性研究的试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11781100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661323.0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液压油多相流动特性研究的试验台,包括:用于提供液压油的移动泵站,其包括固液混合油箱和清洁液压油箱;用于制备气体的气体发生装置;用于气液两相混合或气液固三相混合的多相混合装置;连接在主油路阀块与多相混合装置之间的工况切换阀块,工况切换阀块用于切换工作模式以分别进行气液两相、固液两相或气液固三相试验;用于接入油路中的试验装置;其中,在第一或第三状态下,清洁液压油箱与动力源连通,多相混合装置及气体发生装置接入油路中,从而进行气液两相流或气固液三相流试验;在第二状态下,固液混合油箱与动力源连通,并切断多相混合装置及气体发生装置与油路的连接,从而进行固液两相流试验。

    一种非对称缸液压动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2042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27400.2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对称缸液压动力装置,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内部设有用于连接负载的活塞杆,且在所述液压缸内形成有无杆腔和有杆腔;油箱;分别与所述油箱连通的第一双向变量泵和第二双向变量泵,且所述第一双向变量泵与所述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二双向变量泵与所述有杆腔连通;用于提供输出转矩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变量泵和所述第二变量泵同轴串联;以及分别用于对应调节所述第一双向变量泵和所述第二双向流量泵的排量的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单独地调节控制所述第一双向变量泵和所述第二双向流量泵的排量,从而控制所述活塞杆伸出或缩回的速度。

    基于抛流原理的除气U型流道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9896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687011.6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抛流原理的除气U型流道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进行气泡追踪可视化实验:利用气泡追踪可视化实验装置观测不同结构参数下的U型流道内部流场流动情况,并得到不同结构参数下的U型流道内部气泡的图片;S2、对步骤S1得到的U型流道内部气泡的图片进行处理。S3、利用步骤S2得到的得到最终的灰度时均图,进行基于RBF神经网络和NSGA‑Ⅱ的参数数据拟合优化方法,具体过程为:使用RBF神经网络得到目标值与U型流道参数之间的代理模型,再利用NSGA‑Ⅱ在代理模型基础上,优化多个目标函数,寻找出最优解,实现结构参数的优化。

    一种气液固三相流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3525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164848.4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液固三相流仿真方法,以真实模拟液压油箱中固态颗粒的运动轨迹和沉积位置。所述气液固三相流仿真方法包括:在FLEUNT中设置液相和气相的仿真参数,进行气液两相稳态仿真;在EDEM中设置固相仿真参数;气液两相仿真数据保持不变,仿真模式切换为瞬态,接入CFD‑DEM耦合接口。之后通过耦合接口连接FLUENT和EDEM,进行气液固三相流仿真,直至仿真完全稳态后,仿真结束。本发明具有参数设置简单,准确度高,仿真结果直观易懂,仿真周期短,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泛,通用性强等优点。

    一种液压油箱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02238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1911373611.X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液压油箱,属于液压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回油口,下部设置有吸油口;设置在外壳的内部的隔板机构,所述隔板机构将所述外壳内的空间分隔成蛇形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油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吸油口;其中,所述隔板机构上设置有散热机构。本发明能减轻油箱体积和质量,增加换热强度,提高散热效果。

    一种弹性油箱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102250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911347732.7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弹性油箱,包括弹性主体,所述弹性主体为空心的结构,其上端设置有上端盖,下端设置有下端盖;连接在所述下端盖上的弹性支撑筒,所述弹性支撑筒的上部位于所述弹性主体的内部,下部位于所述弹性主体的外部,其内部设置有弹性装置;设置在所述弹性主体内的导杆,所述导杆的上端与所述上端盖固定相连,其下端伸入到所述弹性支撑筒的内部,并与所述弹性装置相连;其中,油液进入弹性主体的内部时,弹性主体膨胀,上端盖与下端盖的距离增大,导杆克服弹性装置的弹力而相对弹性支撑筒向上移动;油液从所述弹性主体流出时,弹性主体收缩,上端盖和下端盖的距离减小,导杆相对所述弹性支撑筒向下移动。

    一种弹性油箱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0225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347732.7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弹性油箱,包括弹性主体,所述弹性主体为空心的结构,其上端设置有上端盖,下端设置有下端盖;连接在所述下端盖上的弹性支撑筒,所述弹性支撑筒的上部位于所述弹性主体的内部,下部位于所述弹性主体的外部,其内部设置有弹性装置;设置在所述弹性主体内的导杆,所述导杆的上端与所述上端盖固定相连,其下端伸入到所述弹性支撑筒的内部,并与所述弹性装置相连;其中,油液进入弹性主体的内部时,弹性主体膨胀,上端盖与下端盖的距离增大,导杆克服弹性装置的弹力而相对弹性支撑筒向上移动;油液从所述弹性主体流出时,弹性主体收缩,上端盖和下端盖的距离减小,导杆相对所述弹性支撑筒向下移动。

    数字电静液执行器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66270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347751.X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数字电静液执行器系统,该系统包括:伺服电机与液压泵,所述伺服电机与液压泵连接;高速开关阀组,其连接液压泵;液压缸,其连接高速开关阀组,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负载;信号处理器,其接收传感器的信号与参数;和系统状态控制单元,其连接信号处理器,根据反馈的信号或参数信息控制伺服电机、高速开关阀组的动作从而形成差动控制与负载独立控制。该系统控制自由度更大、控制精度更高、节能、动作可靠。

    一种闭式泵阀复合调速的数字液压作动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62065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048291.0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闭式泵阀复合调速的数字液压作动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伺服电机、双向定量液压泵、高速开关阀、蓄能器、液压缸、压力保护阀、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编码器和运动控制器等元件;工作时由伺服电机带动双向定量液压泵工作可实现液压缸换向和系统容积调速,高速开关阀可调控系统中的流量,实现泵阀复合调速,压力保护阀用于设定系统安全压力和液压缸最大工作压力,蓄能器通过储存和释放油液实现吸排油,克服非对称缸的流量不平衡特性,系统中进油路上的高速开关阀在关闭状态可做负载保持阀,有助于液压缸定位,运动控制器可对信号处理后控制各元件的动作。本发明具有控制灵活、精度高、响应快、节能效果显著和安全性高等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