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冷器支撑系统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50277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1711417175.2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冷器支撑系统,包括中冷器,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中冷器通过所述支撑组件固定于发动机的飞轮壳体上。由于飞轮壳体的承载能力强,能够将中冷器固定牢固,且将中冷器固定在飞轮壳体上对发动机的布局影响较小,使得空间结构更加紧凑,缩减了整机尺寸,便于装配和维护。

    一种分腔分流式排气管总成以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7965380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711157175.3

    申请日:2017-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腔分流式排气管总成以及发动机,该排气管总成内部设有废气腔以及均和废气腔连通的排气口和至少两个进气口,排气口位于该排气管总成的一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分腔分流式排气管总成上的进水口、进水腔A、进水腔B、回水腔以及排水口,进水口的数量与进气口的数量相同;进水腔A与一部分进水口连通;进水腔B与另一部分进水口连通;回水腔与进水腔B在位于该排气管总成的排气口的一端连通;排水口位于该排气管总成的另一端;进水腔A以及回水腔均与排水口连通;该发动机包括上述分腔分流式排气管总成。本发明提供的分腔分流式排气管总成具有实现分腔和分流的功能,使排气管总成的设计更加紧凑、美观。

    一种分腔分流式排气管总成以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7965380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157175.3

    申请日:2017-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腔分流式排气管总成以及发动机,该排气管总成内部设有废气腔以及均和废气腔连通的排气口和至少两个进气口,排气口位于该排气管总成的一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分腔分流式排气管总成上的进水口、进水腔A、进水腔B、回水腔以及排水口,进水口的数量与进气口的数量相同;进水腔A与一部分进水口连通;进水腔B与另一部分进水口连通;回水腔与进水腔B在位于该排气管总成的排气口的一端连通;排水口位于该排气管总成的另一端;进水腔A以及回水腔均与排水口连通;该发动机包括上述分腔分流式排气管总成。本发明提供的分腔分流式排气管总成具有实现分腔和分流的功能,使排气管总成的设计更加紧凑、美观。

    一种温度控制装置、方法及设备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6756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42105.6

    申请日:2022-0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控制装置、方法及设备,应用于发动机的冷却水泵,用于解决如何准确控制冷却水泵出水温度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调节模块,其中,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冷却水泵的出水温度;控制模块,用于将出水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向调节模块输出控制信号;调节模块,设置在冷却水泵的出水位置,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对冷却水泵的出水的温度进行调节,通过在冷却水泵的出水位置设置调节模块对冷却水泵的出水温度进行辅助调节,从而使得更准确的控制冷却水泵的出水温度,增强冷循环系统的工作效果,进而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一种中冷器支撑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150277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11417175.2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冷器支撑系统,包括中冷器,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中冷器通过所述支撑组件固定于发动机的飞轮壳体上。由于飞轮壳体的承载能力强,能够将中冷器固定牢固,且将中冷器固定在飞轮壳体上对发动机的布局影响较小,使得空间结构更加紧凑,缩减了整机尺寸,便于装配和维护。

    一种排气管密封结构、发动机尾气排放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5633272U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20835009.X

    申请日:2021-04-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排气管密封结构、发动机尾气排放系统及车辆,该排气管密封结构包括第一管节、套接于第一管节的第二管节以及设置于第一管节的外周面和第二管节的内周面之间的密封件,第二管节的内周面设有储液槽,储液槽的内径大于第一管节的外径,沿第一管节插入第二管节的方向,密封件和储液槽依次设置。当排气管内产生的液体沿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之间向外流动时,首先要经过储液槽,由于储液槽的内径大于第一管节的外径,从而可通过储液槽储存部分液体,进入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之间的液体则会在密封件的作用下被阻止,从而起到密封液体的作用。并且该排气管密封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一种排气管、发动机尾气排放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6811851U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20836835.6

    申请日:2021-04-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排气管、发动机尾气排放系统及车辆,排气管包括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第二管节的第二连接端套设于第一管节的第一连接端,排气管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端的外周面或第二连接端的内周面的沟槽,排气管内气流的流动方向与沟槽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沟槽与第二连接端的端面间隔设置,沟槽不会和外界直接连通,当液体流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间隙时会流入沟槽内,由于沟槽的延伸方向与气流流动方向呈夹角设置,从而液体会冲击沟槽的侧壁,并损失动能,可避免液体继续流出。排气管实现对液体的密封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一种中冷器支撑系统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761790U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721830242.9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冷器支撑系统,包括中冷器,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中冷器通过所述支撑组件固定于发动机的飞轮壳体上。由于飞轮壳体的承载能力强,能够将中冷器固定牢固,且将中冷器固定在飞轮壳体上对发动机的布局影响较小,使得空间结构更加紧凑,缩减了整机尺寸,便于装配和维护。(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排气管连接结构、发动机尾气排放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5633273U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20899215.7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排气管连接结构、发动机尾气排放系统及车辆,排气管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包括第一排气孔;第二管段包括第二排气孔,以及相互连接的本体部和连接部,第二排气孔依次贯穿本体部和连接部;连接部套设于第一管段,且第一排气孔与第二排气孔连通;连接部还设有与第二排气孔连通的接气孔,接气孔用于连接高压气源,且接气孔与第一管段的外周面相对,通过在接气孔充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向第一排气孔内流动,可阻止排气管内产生的液体从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连接处流出来,从而可用于解决冬季排气管在发动机启动的时候有液体喷出的问题,且该排气管连接结构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一种胶管连接结构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15256535U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21000995.3

    申请日:2021-05-1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胶管连接结构及发动机,其中,胶管连接结构包括:管道;沿所述管道的内壁周向设置的金属导流管;沿所述管道的外壁周向设置的胶管,其中,所述胶管与所述管道之间设有空气夹层。本申请公开的胶管连接结构,通过设置金属导流管、胶管以及空气夹层,在保证了耐受振动的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耐温性能,很好地解决了高温气体对胶管损害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