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4637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77989.3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湘潭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 , G06Q50/20 , G06N5/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认知图的学生学习效果预测方法,属于教育领域,首先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探索潜在毕业要求因子与课程之间的支撑关系,然后与“课程—课程”皮尔逊相关性矩阵结合得到模糊认知图初始邻接矩阵,接着与专家各自的模糊认知图邻接矩阵进行图融合,再经非线性Hebbian学习算法进行学习,得到最终的模糊认知图邻接矩阵,即得到基于模糊认知图的学生学习效果预测模型。这种基于模糊认知图的学生学习效果预测模型具有灵活性、可解释性、适用性等优势,可以用于解决学生学习效果预测问题,为教师教学指导和学生学习提供辅助。
-
公开(公告)号:CN11261319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110000535.9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湘潭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电源设计能力测量方法,步骤为:学生依据电源设计要求设计电源,并进行稳态仿真实验和热仿真实验,收集实验结果数据;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缺失值处理;进行因子提取,因子旋转,以及对因子进行合理地解释,得到潜在电源设计子能力;估计因子得分,并基于电源设计要求,确定因子得分的阈值,判断电源设计子能力达成情况。本发明通过从学生的电源设计结果的性能指标数据中挖掘开关电源设计的子能力,测量并诊断学生对电源设计子能力的掌握程度,学生可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地提高,既能进一步地优化电源设计,也能提高学生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达成毕业要求,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合格工程师。
-
公开(公告)号:CN11983077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309217.9
申请日:2025-03-17
Applicant: 湘潭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辅助设计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影响参数和实验电路进行仿真与实物实验测试,得到每次测试下的各个影响参数的数据;对每次测试下的各个影响参数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关于输出电压纹波与其他影响参数的回归函数;根据因果推断结果获取存在因果关系的所有影响参数以及与每一因果关系对应的因果效应值;定义每一影响参数为一实体,汇总所有实体之间的实体关系,并根据实体关系将对应的回归系数或因果效应值进行关联,得到电源知识图谱;获取电源设计要求,并根据电源设计要求从电源知识图谱中搜索出待调试参数,根据待调试参数优化电源设计方案。本发明能够大大缩短开关电源的设计周期,推动电源设计的智能化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9086523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1810872683.8
申请日:2018-08-02
Applicant: 湘潭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认知计算模型的电源设计性实验题目自动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认知计算模型的整体框架;以电源管理实验套件为研究平台,分析PMLK‑BUCK中每个实验,挖掘出各实验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基于约束关系,利用WEBENCH仿真得到具体的数据并导入到SPSS工具中构建出认知计算模型;开发出实验题目自动生成智能系统;学生在智能系统中选择需要研究的电能变换性能指标,系统会围绕这些指标自动生成设计性实验题目。学生依据题目,自主设计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实验,这样,学生从设计实验到完成实验过程中,已经能够完全掌握了理论知识点并运用于实际操作中,进而从真正意义上按照工程认证的标准培养学生。
-
公开(公告)号:CN11719613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09188.9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湘潭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5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因子分析的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及持续改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教务系统中收集学生课程考试成绩数据;对考试成绩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合理性评价;采用最小二乘法和CF‑varimax因子旋转方法进行因子提取,给出潜在因子确定其与课程的支撑关系;结合定性评价和经因子分析的定量评价结果,得到改进后的“课程—毕业要求”支撑矩阵。本发明通过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数据挖掘各门课程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关联关系,从定性评价的角度实现了对课程体系合理性的评价,能有效地、客观地、科学地帮助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合理性评价和持续改进。
-
公开(公告)号:CN112613192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110000535.9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湘潭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电源设计能力测量方法,步骤为:依据电源设计要求设计电源,并进行稳态仿真实验和热仿真实验,收集实验结果数据;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缺失值处理;进行因子提取,因子旋转,以及对因子进行合理地解释,得到潜在电源设计子能力;估计因子得分,并基于电源设计要求,确定因子得分的阈值,判断电源设计子能力达成情况。通过从学生的电源设计结果的性能指标数据中挖掘开关电源设计的子能力,测量并诊断学生对电源设计子能力的掌握程度,学生可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地提高,既能进一步地优化电源设计,也能提高学生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达成毕业要求,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合格工程师。
-
公开(公告)号:CN115660486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41891.8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湘潭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20 , G06N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辅助中介变量分析的教学课程过程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课程学习与学生学习产出因果模型图;选择过程性评价方式,寻找不受混杂因子影响的辅助中介变量;通过因果模型图引入辅助中介变量,构建基于前门调整法的因果模型图,计算真实因果效应;比较所有辅助中介变量单个或组合的计算结果,指导过程性评价持续改进。本发明引用do算子以及后门标准、前门标准,构建基于前门调整法的因果模型图来进行“项目式学习”过程考核设计与课程质量评价,在工程教育具有全员覆盖性,无法实施随机对照试验的前提下,采用基于观测数据的自然实验方法,去除数据关联中的混杂影响,推断出项目式学习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真实因果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0674315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910927132.1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湘潭大学
IPC: G06F16/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辅助电源调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TI‑PMLK为研究平台,分析出开关电源包含的性能指标以及性能指标的各个影响因素;通过仿真得到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电源性能指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在neo4j中构建电源知识图谱,将皮尔逊相关性系数作为知识图谱中关系的属性值,再根据电源知识图谱辅助设计者进行电源调试。本发明将知识图谱技术应用到电源调试中,基于知识图谱的优势,将电源中各影响因素与性能指标间的复杂关系用图模型表示出来。通过搜索知识图谱,可以快速找到导致性能指标不合格的原因,从而减轻电源设计者的认知负荷,提高调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674315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927132.1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湘潭大学
IPC: G06F16/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辅助电源调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TI-PMLK为研究平台,分析出开关电源包含的性能指标以及性能指标的各个影响因素;通过仿真得到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电源性能指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在neo4j中构建电源知识图谱,将皮尔逊相关性系数作为知识图谱中关系的属性值,再根据电源知识图谱辅助设计者进行电源调试。本发明将知识图谱技术应用到电源调试中,基于知识图谱的优势,将电源中各影响因素与性能指标间的复杂关系用图模型表示出来。通过搜索知识图谱,可以快速找到导致性能指标不合格的原因,从而减轻电源设计者的认知负荷,提高调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7502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029930.0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湘潭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50/20 , G06N5/04 , G06F16/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因果推断的个性化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方法,首先基于考核结果分析存在初始绩点和发展预期这两个混杂因子,通过混杂因子分层分析,推断伪因果效应产生的原因;然后构建课程教学因果图,并引入后门调整法控制混杂变量,计算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真实的因果效应;随后进行主动干预,提出了多维度选题、多渠道展示、多层次考核的改进措施,并通过因果图分析改进的理由和效果;最后,在下一学年的教学中进行实施,并依据新问题制定未来改进计划,结果表明该持续改进机制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
-
-
-
-
-
-
-
-